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洪稳同志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吗》一文中认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不应说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因为它不具有同一关系概念的重要特征。”而同一关系概念的重要特征就是“虽然外延完全相同,但其内涵却不完全一样”。这种观点是难以确立的。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因为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而内涵不完全相同。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见诸于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换,而内涵不完全相同表现在二者的内涵不能颠倒说明。例如,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谈论中国童话的文章是从1919年说起的。其理由是“童话”这一词语(Eventyt)在“五四”前后由日本传入我国。因此,中国童话的历史应该从这时候说起。如果要追溯历史的渊源只好追到丹麦的安徙生,德国的格林兄弟以及更早一点的童话作家英国的斯威夫特和法国的贝洛尔……。 奇怪,在中国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没有童话吗? 奇怪,在多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就没有童话的搜集者或作者吗? 有的,我想应该是有的。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一文(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增刊,1982年8月版,以下简称“论思想”)提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原则”。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完善的。似应提: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正确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原理原则,它业已形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能否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甚至是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研究商品经济与生产力的关系时,以往的理论分析,通常的着眼点只是把商品经济的存在仅仅看作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而很少注意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或者说很少看到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产生的商品货币关系又以其新的姿态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产力,改变着以往生产力的性质和面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实践中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结果,人们对商品经济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  相似文献   

5.
夫余是我国古代东北一个古老部族.据《三国志》和《后汉书》《夫余传》记载,当时其农业、牧业均很发展,被称为“殷富的夫余国”.因而在东北史地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其活动中心,张博泉同志1980年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六期)《汉玄菟郡考》一文(下简称《张文》),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见解.文中指出:“过去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或民族史的,多以为夫余在今吉林农安、长春一带,这个看法应该纠正.”接着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夫余的活动中心“当在今呼嫩平原一带”.实指即金蒲与路.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一带.  相似文献   

6.
任学良同志在他的《汉语造词法》一书中提出:“词头是词干的前加部分”,“词尾是词干的后加成分”。词头和词尾都没有词汇意义,不能作造句材料,只能作构词成分。它们有两方面的作用,即表示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引言马克思主义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真理论方面提出和解决了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一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即真理是否包含有客观内容的问题;一是人们如何认识客观真理,是无条件地、立刻地和绝对地认识客观真理呢!或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认识它呢?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即是真理中辩证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辽宁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王磊同志的《人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一文,从哲学角度论述了现实中和文学作品中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题。但是很遗憾,王磊同志文中所提出的基本观点,违背了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的客观事实,因而也必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文不准备全面地分析王磊同志文章的所有观点,只就其中主要之点谈些看法,就教于哲学界、文艺理论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9.
方块汉字,能作列不写別字的人恐怕寥寥。我们常常不免布这样的经验:本来应该用那个字,临时笔误,写成了这个字,例如要写“筹划”,结果写成“筹画”,或者为了图省简,故意将鸡蛋的“蛋”字写  相似文献   

10.
张奎良同志的《论存在范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一文(载《求是学刊》1982年4期),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存在而不是物质。在论证过程中谈到物质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他认为,存在“高于物质,是最广泛的哲学范畴,给存在下定义,必须开阔视野,突破物质的框框,……和存在相比,物质仍然是个局部性的范畴,是存在整体的一部分。”张奎良同志在一九八二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发表的文章,也坚持相同的观点。我觉得将存在与物质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六期,刊登了高更生的文章《一种特殊的主语省略句》,谈由“当”字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主语省略的现象。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主语省略句”。本人浅见,此种情况并不特殊,仍属于承前省略主语或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主语的现象。 高更生同志指出,这种句式主语的省略,同“当”字结构的修饰成分的结构情况有关系。他列举了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辩证判断有哪些逻辑形式?它的各类逻辑形式又有哪些同共的特征?这是辩证逻辑判断理论中的两个尚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了《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4期陈东琪同志的《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文,颇受启发。但也有一些疑问,希望能与作者商榷。 陈东琪同志说:“在马克思看来,经济思想史发展的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叙述方法的特征不同,二者表现为相反的运动。”“马克思在《导言》中把经济思想史发展的特征概括为从具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的神话》一文批评问题的实质是文学消费本质问题。即中国文学市场分化趋势加快,初步形成文学分层消费和分众传播格局,传统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将被各种类型化的文学科目取代,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文学消费转型过程。郭敬明们具有先天禀赋比较优势和消费市场环境外部推力,是参与文学市场分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国文学体制精英如需重建广大读者信心和塑造崭新市场局面,当务之急并不在于迫切表达形而上的现象批判,而在于如何在消费主义时代重建中华历史文豪的豁达气度。  相似文献   

15.
<正> 隗芾同志在《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87年第一期)上,发表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下简称《关系》)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就是马克思主义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萃的基础。”(见《关系》,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因此,作者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也只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王国维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是不符合事实的;中国古代逻辑并未意识形态化;中国古代逻辑并非根本没有研究推理形式;普通思维发展成熟乃是产生逻辑学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应彻底摒弃"据西释中"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界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一些学者从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特征考量,不承认中国古代存在图书馆。图书馆的公共性、开放性,形成于近代的欧洲,它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图书的大量印刷;二是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古代图书馆是有限开放的,并非只藏不用,应客观看待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开放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正> 内容和形式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王鹏令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上,发表了《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一文,对这一范畴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见解。我认为,王鹏令同志的观点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与王鹏令同志商榷。(一) 按照通常的解释,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之一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而“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内部形式)。我是赞成这种解释的。我认为,所谓“内容”和“形式”,是人们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在思维中把事物分解成所内含的东西以及这些内含的东西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这么两个侧面,并进而探究这两个侧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对范畴。对于内容和形式范畴的含义,应当、也只能作出如上的规定。可是,王鹏令同志却不同意这种规定。他认为,按照这种规定,在分析有机化学中  相似文献   

20.
《延安大学学报》1982年第二期发表了张仲华同志的文章《试论运动和矛盾的关系》(以下简称《论关系》)。文章对运动和矛盾的关系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我们拜读以后受益非浅。但是,对于此文涉及到的一些理论问题,我们和仲华同志还有不同的理解,在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仲华和其他同志们。一、不能把联系与矛盾等同起来谁都知道,要谈论运动与矛盾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矛盾,什么是运动。《论关系》在“问题的提出”以后,便说明了“矛盾”与“运动”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含义,但是,文章也许是为了强调相互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却将联系与矛盾等同起来了。这种等同是不是科学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