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概念探微徐秋原一精神文明是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动态概念。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应当首先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加以考察。社会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作过周详的描述。在...  相似文献   

2.
初论文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史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着手研究较早,但对“文明”一词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我国学者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文明”一词的定义也不能令人满意。其实,“文明”与“文化”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明”比“文化”的含义更广,人类脱离了原始蒙昧时代,便开始了文明社会的历程,开始了文明的创造。文明史是历史,但不同于一般历史,文明史研究应该在对人类历史进行完整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历史作为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来观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探讨和阐述与文明有关的问题,力求全面地总结人类历史上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揭示文明的起源、孕育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原始部落遗址中“愈合的股骨”的阐释,涉及到人性生成这个古老的学术问题。原始人类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伤、病、残、老人产生了怜悯心理,这无疑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的重大进步,但是将其归结为原始人类开始懂得了怜悯,这就是把因果关系本末倒置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的动力和根据,不应该用人类的情感、道德、人性来解释,而应该到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到社会经济关系中给予说明。人类不是因懂得了怜悯而进入文明社会,而是在文明社会渐次到来的过程中才逐渐懂得了怜悯。从“愈合的股骨”阐释中折射出两种历史观对人性阐释之根本对立,其焦点在于:到底是用历史解释人性还是用人性解释历史。唯心史观用人性解释历史,唯物史观则用历史解释人性。  相似文献   

4.
一 文明是一个社会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明变迁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打破陈旧的文明方式,引进和构建适应新的情况要求的文明方式。同时,任何文明都产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和资源基础。那么,从资源条件看,它是如何历史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变迁呢? 长久以来,经济学对发展问题的探讨受制于“地大物博”的传统资源意识的束缚,是很无意于这样来选题的。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文明起源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奴隶社会。其理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按着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因此,便简单地认为,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只是在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产生“真正的工业和艺术”,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才开始了人类的文明。我认为这是对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论述的误解,混淆了人类文明与“文明时代”两个不同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政治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  相似文献   

7.
一、史诗的产生与发展 史诗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属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阐述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的宏观考察,认为史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论述的那样:“……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2页)另一方面,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两个文明”都不能偏废,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里,对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社会历史的真正进步 什么是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传统的发展观往往突出某些单一的发展指标,多为物质和技术方面的指标。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而他认为这三个时代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产物方面。丹麦学者汤姆逊把社会文明的进步看成以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标志,从而提出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社会进步概念。当代西方学者把社会历史的进步标志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综合指标来表现,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经过了农业文明,其标志是锄头;工业文明,其标志是流水线式的机器生产;信息文明,其标志是电脑。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学术界和社会公共用语中,“nation”(国族)及其派生概念“nationality”(民族)是政治科学的分析单位,而“ethnos”(族种)及其派生概念“ethnicgroup”(族群)则是族类学(ethnology)的专业术语,这两组四个概念各有具体含义和抽象定性,不可相互混淆或替换。我国社会媒体、学术界乃至官方机构对这些概念的应用常有错位,特别是以“ethnicgroup”取代“nationality”来界定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做法,既不符合我国民族结构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国情,也有悖于我国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而形成和持有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刘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2023,(3):60-74+205-206
“文明”是标志人类进步状态的概念,是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积极成果的整体性概括和正面性评价。“文明形态”既可以在时间向度上指称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文明样态,也可以在空间向度上指称人类不同地域呈现的文明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为一种文明形态,因为它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进行的文明创造,传承了中华文明基因并吸纳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它作为世界上一种新近出现并独具特色的文明新形态,不是单一而典型的文明形态,而是复杂的“非典型性”文明形态,必须用中华文明、现代化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多重维度来综合把握。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现代化文明的超越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并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虽已形成,但尚在发展中,将会在未来显现出更清晰轮廓和更成熟样态。  相似文献   

11.
我注意到,国内学者杜章智先生将历史概念标注为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中心概念”。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标注。他也基本正确地指出,青年卢卡奇以其“天才的历史概念”继承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是历史概念)的科学线索,纠正了第二国际占统治地位的“自然本体论”。〔1〕杜先生认为,青年卢卡奇的“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历史是实体,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历史过程;历史又是主体,是人类自己的能动创造。所谓历史,不过是历时态的人类社会实践,其本质是社会的、实践的”。特别是,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在于表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据《学术动态》第八期载,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焦兴国最近提出“产业塔”概念及其原理。他认为,社会经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走向科技文明……社会经济的这种发展,正是一种叠高“产业塔”的历史过程。其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是:①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叠高“产业塔”的过程。社会愈发展,产业塔的层级愈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于“石器一青铜器一铁器三分期”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三分期理论”必须修正,并提出与此不同的、更进一步的分期法。半个世纪以后,考古学家柴尔德和布雷伍德阐述了“农业革命”的观点。学术界公认:“农业革命是文明之母。”但在“新石器”与“农业革命”两个不同的重大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石器时代”学说暴露了严重缺陷。必须认识到:史前几乎所有的文明要素如弓箭的发明、农耕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化、陶器的发明、定居生活等等,都是在“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奠定的。该文作者提出:“木一石器时代”至少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混合木一石器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蒙昧社会;(2)简单的木一石结合时期——绳索捆绑或胶结的木石长矛、木石投枪等,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级蒙昧社会;(3)木石复合工具时期——即弓矢阶段,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高级蒙昧社会;(4)复杂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初级半开化社会以及“早期智人”阶段;(5)综合的木石工具时期,相当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中高级半开化社会以及“后期智人”阶段。由此,必须加强“木石复合工具时期”的研究。该文进一步讨论了“五模式论”和“莫维斯论’’的缺陷,并且指出石犁与大石铲(香)都是祭祀用器。  相似文献   

14.
一自马克思提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概念以及恩格斯提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的命题以来 ,大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将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看作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即 :认为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历史是必然王国 ,资本主义之后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历史是自由王国 ;如同现代社会政治运动致力于向社会主义转变那样 ,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那么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否真的如同资本主义 (含前资本主义 )和共产主义 (含社会主义 )那样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呢 ?笔者以为并非如此。马克…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须破除“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速胜论”是不行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曾犯过过分强调主观能动作用的错误,企图在尚未达到现代社会文明水准的历史基础上一步登天式实行本该由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的社会变革。其结果,不仅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名声,把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明之说,渊源流长。我国较早的记载恐怕是《易经》上所记载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见《易经·乾第一》)。一直到近代的国内外思想家们也都从不同角度有所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对文明作出了科学的阐述。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对美国摩尔根人类社会分期作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这是我们研究的科学依据。我们知道,自人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一书中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海经》一书里,记载着我国古代大量的神话传说,对研究我国“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什么是神话?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的产生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原始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口头文学。神话传说虽然是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和夸张性,但它却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和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的真实历史内容,决不是什么子虚乌有、荒诞不经之谈。尤其《山海经》中对女神形象和地位的描述,更有助于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现代化”置于一个比“社会发展”更宽泛的概念“文化变迁”的基础上来加以审视、思考和规划,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是在个人、社会以及自然环境这三个关系人类文化生活的基本方面用新的联系方式、新的和谐取代旧的联系方式、旧的和谐的历史过程。一“现代化化”理论的开创人之一帕森斯在他的名著《社会系统》一书中,把工业化和民主化加以综合来衡量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水准,这一观点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帕森斯以及许多资产阶级的“现代化理论”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要求民主化和工业化首先必须是要求者——文化的创造者获得了对文化与社会的支配地位和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当  相似文献   

19.
创世史观的历史哲学,基于历史性的三维概念:(1)创世性的存在论事件。以存在论为方法来解释人类文明的结构和秩序如何被创造出来,即解释结构—秩序的起源。这是历史性的本源维度。(2)递归的问题。以“溯因逻辑”去发现和分析哪些问题在历史中不断递归出现。递归出现的问题必是文明的根本问题,也是推动人类不断发动创世事件的根源。这是历史性的溯源维度。(3)历史的意义涌现。历史的意义在于未来性,是后效意义而基于过去、现实和未来的传递性。理解历史的意义涌现需要以“因果涌现”的方法去分析历史何以形成通向未来的传递性。这是历史性的传递维度。  相似文献   

20.
超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普遍的现象。人类社会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野蛮走向文明,都是人的超越意识和超越实践活动,推动一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结果。因此,超越意识是人类特有的超越现实、超越历史乃至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人类才不但能认识世界,而且能改造世界。近年来,在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领域中,“超越”似乎成了一个热门概念。有些文章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