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上海社联副主席蒋孔阳先生的美学吸取众家之长,卓然为一大家。 前年蒋先生的文集《美在创造中》出版后,近期《蒋孔阳文集》、《上海著名学者文集·蒋孔阳卷》、《美的规律》、《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人是世界的美──蒋孔阳美学文选》五种著作也已经或将要陆续出版。这为全面研究蒋先生的美学思想提供了条件。 当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学习蒋先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系统研究蒋先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是按照《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的一些编撰要求,从蒋先生大量的美学论著中筛选而成的,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些文章或是在展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整体风貌上具有代表性,或是在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中有着关键的铺垫性意义,或是在写作时较为投入的思情并茂之作,如此等等。当然,作为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美学家,蒋孔阳之所以能卓然自立,是与他的美学道路密不可分的。限  相似文献   

3.
蒋孔阳是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与时俱进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还是新实践美学的开启者。他的美学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实践创造美学",实践创造美学的集中表现是《美学新论》。实践创造美学,从审美关系出发,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把美归结为多层累的突创和恒新恒异的创造,把美界定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开放性的美的本质系统。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实践创造论美学直接连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中介,还是促进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研究开辟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研究的新天地,综合研究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儒道互补显著特征,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特征及其在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表现。蒋孔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建设工程的主要设计师之一。  相似文献   

4.
蒋孔阳是20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学大讨论中初露头角,八九十年代发生重大影响的美学家。他的实践美学思想有一个形成、演变、定型的历程。形成阶段以1957年出版的《文学的基本知识》专著、发表的《简论美》论文为代表,核心观点为“美是一种由劳动实践创造的社会现象”;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论美和美的创造》论集是其美学思想承前启后的转换、过渡阶段;定型阶段以1993年出版的《美学新论》为标志,核心观点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者之间既有差别,又有一以贯之的联系。在新时期的实践美学论著中,蒋孔阳的《美学新论》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系统、理论价值更高。它为传统的实践美学向现代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新变提供了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的创造,是蒋孔阳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美与美的创造》中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课题提出来的。蒋先生说: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人类是怎样创造美的”,就应该成为美学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确立,突出地表明了蒋先生美学研究注重现实实践和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6.
刘阳(以下简称刘):朱老师,您好!很高兴和您围绕实践美学这个话题作一次愉快的思想对话.据我所知,您是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的高足,但上世纪90年代您追随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并非实践美学,那么,您是如何关注起实践美学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孔阳先生是中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美学大家。他毕生致力于美学、文艺学的研究和建设,在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西方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及中西比较美学领域都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杰出贡献。他提出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学说,在国内自成一家,代表着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新学派与新水平。蒋先生的学术创获生前曾多次受到国家与人民的表彰,他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与勇于探索、善于独创的治学精神更为广大学者所敬佩。在蒋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发表这篇他在1991年山东曲阜孔子国际文化节上的学术演讲,以缅怀他的学术贡献。本篇讲演近日据录音整理而成,故蒋先生生前未曾审阅过。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期。”谈起他的治学道路,蒋孔阳先生十分感慨地讲出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话。的确,近年来是蒋先生学术研究上的丰收时期。集中阐述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的论文集《美和美的创造》、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力作《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形象与典型》等著作相继问世,他还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蒋孔阳先生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  相似文献   

9.
创造美学的现代建构──读蒋孔阳新著《美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美学的现代建构──读蒋孔阳新著《美学新论》姚文放十多年前,我曾在上海的一个进修班上听取过蒋孔阳先生的一次学术讲演,题目即“什么是美?”讲演的具体内容在记忆中已经朦胧了,但先生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得他并不象别人那样先给...  相似文献   

10.
蒋孔阳教授,四川省万县人,1923年生,著名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史研究专家,因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第7-8卷和《当代名人录》第13卷。蒋孔阳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美学研究室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顾问、上海社联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等职。 蒋先生1946年毕业于前中央政治大学,先在上海海光图书馆工作,1951年起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86年起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比较美学、艺术哲学等众多领域。蒋先生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  相似文献   

11.
蒋孔阳先生在《美学新论.说丑》中指出:“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不仅文学,漫画艺术尤其如此.漫画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以一种艺术丑的本质致力于拓展Aesehetics的丰富性,致力于拓展人类的审丑能力.漫画的这一特点,早就被黑格尔认识到  相似文献   

12.
蒋孔阳     
蒋孔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形象与典型》,《德国古典美学》、《美和美的创造》、《美学和文艺评论集》、《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美学新论》、《文艺与人生》等。译著有《近代美学史述评》、《从文艺看苏联》等。主编有《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美学与艺术评论》、《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西方美学通史》等。蒋孔阳全集已…  相似文献   

13.
梁艳萍  聂运伟 《云梦学刊》2001,22(2):107-110
"创造美学"是蒋孔阳先生建构的美学思想体系和美学学派.蒋孔阳美学体系所以卓然自成一家,就在于它的对于美与实践、美与创造、美与艺术和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独到的阐述和极具建树的概括,及其包容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蒋孔阳创造性地把"实践美学"推进、发展、延伸到"创造美学",拓展、丰富了"创造"概念在美学中的内涵,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历史进程、研究现状、未来发展的思考性总结,也是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道家美学思想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热门而艰深的课题。作为既通晓西方美学思想 ,又透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家 ,王向峰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老庄美学新论》一书为他所主撰和主编。作者以广博深厚的知识为底蕴 ,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 ,全面系统地论析了自己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洞见 ,独具只眼地阐释了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见解 ,它必将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园地增添新的亮点 ,给当下沉溺于外物追求的人们吹来阵阵警醒的、润泽心灵的清风。  《老庄美学新论》体现了作者关于老庄美学的理论建构之新。…  相似文献   

15.
蒋孔阳是较早把“比较”运用于美学研究的一位学者。他的中西美学思想比较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与比较中西的艺术和美学、克服片面性。文章进而归纳了蒋孔阳中西比较研究中四组重要范畴 ,它们是 :和谐与和、真与诚、自由与自然、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16.
蒋孔阳先生的《德国古典美学》已出版35年,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这一领域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其主要成就:一是运用唯物史观在多重关系中揭示了德国古典美学的特殊性质和历史地位;二是运用辩证方法多方面发掘出贯穿德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辩证法因素;三是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德国古典美学的批判与继承。该书深入浅出、晓畅明白的叙述风格,达到了学术研究的很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美学思想时,自然就要涉及到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美学研究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整个美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们仅就如何研究《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的斧正。一、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指导我们从事各门科学研究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美学研究也不例外。《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因此,《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还不成熟,我们在研究《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时,必须以成熟的马  相似文献   

18.
蒋孔阳的美学——还原为审美现象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孔阳有一个较高的逻辑起点,一开始就将美学与艺术学做了区别,确认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关系。所谓审美关系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无自己定性的派生性概念,一是作为有自己定性的本原性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并存,表明蒋孔阳美学存在着深刻矛盾。蒋孔阳美学的精华处是从后一概念出发,将审美关系当作一种方法论,对美与美感作出的分析,及所提出的“美是多层累的突创”这样富有创意的命题。蒋孔阳美学通过审美关系的讨论,将美还原为审美现象,从而摆脱了实践美学所面临的二元论的困境,走向了一元论。  相似文献   

19.
蒋孔阳先生的“创造美学”理论体系几乎对美学领域中的所有重要问题作了独立而卓有创见的探究,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完整体系的形态,但是又不断地吸取了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美学流派的宝贵资源,形成了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双向交流的开放体系,因而具有着特别强大的生命力。“创造美学”的理论体系称蒋孔阳的美学理论体系为“创造美学”是因为他建构自己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  相似文献   

20.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领域,是一片刚被开垦的处女地:莽莽荒原,迷失西东,泥泞遍地,荆棘丛丛,人们望而却步,唯有勇敢的开拓者奋斗其中,为后人摸索道路,撷取智慧的火种.《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就是蒋孔阳先生辛勤开垦的成果.全书除《前言》《后记》外,共收论文十一篇,初稿基本上完成于文化大革命末期,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美学著作,它通过对于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具体解剖,重点探索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审美关系.全书文笔生动流畅,所论实实在在,一气到底地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娓娓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作者立足民族传统,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