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对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了新的理论解释,并进一步提出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成本需要得到合理的补偿,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私利。私有非货币性收益是对大股东控制权成本的补偿且对小股东无害的最好选择。增加大股东掏空行为成本可以有效遏止大股东攫取超控制权私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投资机会存在假设,构建两期投资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模型,剖析新投资机会、现金流权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产生的背景,以2000-2008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投资机会与控制权私利显著负相关,新投资机会对于抑制控制权私利具有重要作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私利水平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与控制权私利显著不相关,再次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3.
引入小股东容忍水平,从小股东角度对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行划分,将控制权私有收益区分为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与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对大股东侵害和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做出相应的调整,探讨了适度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合理性,并结合模型对该思想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一定的条件下,大股东会选择一个能使小股东保持沉默的水平来获取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保持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可持续性.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大股东经营与管理公司具有正向激励作用,而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具有侵害性质,会使得大、小股东收益受损,同时公司价值下降.  相似文献   

4.
很多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经常可以得到与其所持股份比例不相称的、比小股东多的额外收益。这部分额外收益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求的私利,是大股东对小股东实施侵害所获得的收益,即所谓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它的大小表明了控股股东对其他股东侵害的程度。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往往成为控股股东经营管理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安排对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尽管所有权安排将通过所有权的性质、控制方式和结构比例等主要特征影响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攫取行为,但在不同国别和公共治理模式下却存在着利益目标抉择和诉求的相对差异。本文结合分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制度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分别掌握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基本特征,着重从所有权的控制方式和结构比例两方面阐释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能力和实际效果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中配套法规的建立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投资者保护的制度背景出发,用控制权私利来解释金字塔结构的成因,并以中国证券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格林柯尔为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由于投资者保护的差异,投资者藉此事前形成了关于经济公正的不同预期,据此进行不同的投资行为选择。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情况下,公司治理倾向于强势原则,诱使有实力的股东进行集中投资,进而通过金字塔结构的财富放大效应进行掏空和寻租等以获取控制权私利。同时,为了隐藏获取的控制权私利,强势的控股股东会利用金字塔结构的复杂性、对剩余公司治理的控制等有利条件,通过盈余管理等手段操纵会计信息,降低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环境下的决策过程研究可以较好地考察决策变量的行为基础和动态临界值.本文以中国股市中的股权结构为背景,在实验框架下考察了股权结构、信息披露和控制权收益的关系.文章先从理论上计算股东的夏普利值并以此代表股东控制权.再分不同设置变量来实验地考察控制权收益.结果表明:(1)股东控制权越平均,控制权收益越少;大股东与小股东形成"核"联盟的机会越多,其取得控制权的机会越少.(2)信息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在联盟的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3)大股东夏普利值的高低和信息情况决定了联盟的方式.(4)控制权溢价并不一定就是控制权收益,也许只是大股东为防止自身利益被侵害而支付的成本.(5)信息不完全不一定是坏事,部分信息的隐含更能增加公司的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权来"掏空"上市公司,从而获取控制权收益.本文拟从董事会特征出发,来研究其对控制权收益的影响.董事会特征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持股数量及董事会领导结构等.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便降低控制权收益,实现对中小股东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内部资本配置的理论阐释,以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的组合投资为研究对象,构建出有无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资本配置模型,理论分析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资本配置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是导致企业偏离最优资本配置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偏离程度随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变化.该变化趋势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和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的大小决定.  相似文献   

10.
控制权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为治理结构影响财务决策的重要方面,随着治理机制中不同利益主体代理冲突的演化而被不断赋予新的研究内涵。基于股权分散和集中两种公司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释了企业实际控制人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实质;然后,从实际控制人利益动机、控制权结构和资本投向三个方面系统评述了资本投资的控制权私利攫取机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设置特征和控制权配置格局,探析了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能力和实现条件;最后,从资本投向之间的挤占、资本投资的结构异化和控制权结构的设置等方面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已有研究表明反收购条款既有"堑壕效应"又有"谈判收益效应".本研究以股权集中背景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现象为切入点,将大股东掏空行为纳入分析框架,首先构建了反收购条款影响大股东及收购方决策的理论模型;其次从中小股东的角度对反收购条款,股东财富与控制权市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阐述了理论模型所得到的相关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加剧;(2)当收购方最优出价唯一时,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强,收购方的出价将会升高;(3)目标公司被并购的概率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减小;(4)在一定条件下,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背景下,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的定性与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以1998 ~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代表不同利益一致性的控制权私利作用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的上市公司当中,存在超额控制权私利和合理控制权私利.(2)超额控制权私利具有侵害性质,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  相似文献   

13.
大股东控制下的资本投资与利益攫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权收益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的自利动机和市场风险分析,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非流通股交易的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攫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仅通过资本投资形成了控制权收益,而且资本投资规模越高,增加等量资本投资所攫取的控制权收益越低;尽管通过股权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隐秘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增加了控制链的代理层级,控制性股东的收益占有程度也较低;大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利益,而且形成了从增加资本投资、形成更高控制权收益到损害企业价值的传导机制.根据经验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表明反收购条款既有“堑壕效应”又有“谈判收益效应”. 本研究以股权集中背 景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现象为切入点,将大股东掏空行为纳入分析框架,首先构建了反收购 条款影响大股东及收购方决策的理论模型; 其次从中小股东的角度对反收购条款,股东财富 与控制权市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阐述了理论模型所 得到的相关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 1)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加剧; ( 2) 当收购方最优出价唯一时,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强,收购方的出价将会升高; ( 3) 目标公司被 并购的概率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 4) 在一定条件下,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反收购 强度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叶勇  刘波  黄雷 《管理科学》2007,10(2):66-79
在探寻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基础上,分析具有隐性终极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中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对公司绩效和价值的影响程度,进而度量隐性终极控制股东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隐性终极控制股东,并通过金字塔结构等方式使其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产生偏离,且偏离幅度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负相关,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股东控制的公司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星  窦炜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5):156-165
大、小股东委托代理冲突问题反映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上就是,大股东为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而产生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本文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将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探讨了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不同控制权配置方式及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结果表明:基于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存在于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中;绝对控股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会随着控制性大股东的所有权比例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特征;多个大股东相互监督或合谋都会同时缓解过度投资,以及加强投资不足,且合谋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取决于合谋成本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已有文献认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可以缓解股东经理人利益冲突,降低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本文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以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作为退出威胁的替代变量,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提升了企业业绩。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当其他大股东退出对控股股东财富的影响更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更高)、退出更可信(持股比例相对于控股股东更少)以及处于对控股股东外部约束更差的环境下(法律环境较差地区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其退出威胁更为有效。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退出威胁还加强了经理人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即缓解了股东经理人的利益冲突。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为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来自于新兴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解的两权概念下,在兼顾股东与管理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框架中,运用博弈论来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下,这些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导致的治理问题,并对代表不同制度环境和不同所有权与控制权配置--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及东亚家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到的重要启示是风险制造人与风险承担人应该对应;决策控制权与决策管理权应该分离;应通过强化各类市场竞争、完善控制权机制来构建高效的公司治理自适应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的选择——来自沪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很多公司中存在着终极控制权现象,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控制公司并以此获取控制私利,资本结构作为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必然会受到影响.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终极控制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构建一个全新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替代变量,结果表明在中国终极控制权比控股股东更能反应控制的实质和掏空的本质,终极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是为了通过举债获得可控制的资源;相对于国有的终极控制人,民营的终极控制人的上述动机更加明显;尽管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较低,但是独立董事的存在确实能抑制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享有的控制权可能超过其持有的现金流权,造成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两权分离"。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制股东有能力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以70家发生股权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金流权、控制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