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互联网平台成长起来的网络意见人士,在维护网络安全、影响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加强社会团结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统战工作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团结面广、联系面宽的优势,引导网络意见人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需要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如何有效引导网络意见人士,做好统战工作,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网络统一战线是一项新兴的以网络为平台、网络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特定网络人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统战工作方式。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空间拓展"的应然结果,也是习近平大统战理念的重要维度和组成部分。从现实维度看,构建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征求和收集网民意见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中国网络统一战线的构建机理包括以统战主体、统战对象和统战平台为支柱的"三位一体"框架和完善的网络统一战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新形势下要提高对高校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了解网络条件下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利用网络广泛宣传统战工作政策,深入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和统战信息交流,积极为统战成员开辟谏言献策的渠道,努力发挥网络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统战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络统战大力推进统战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统战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把握统战工作舆论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本文在2009年对广东22所高校网络统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广东工业大学网络统战为样本,调研了当前广东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状,从加强网站内容的贴近性、加强统战即时交流群的管理、完善统战信息数据库、建设提案品牌栏目等方面,对加强广东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形成的基本共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的必然性;网络载体应用于高校统战工作的优势;并探讨了网络载体创新高校统战工作机制的基本路径。期待能对高校统战工作载体的信息化建设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意见领袖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网民对其信任程度是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多项Logistic模型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网民信任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实诚的损失、平台把关或审查制度、权威性、信息互动、阅读信息、法律约束以及查看微博等因素影响网民对网络意见领袖的信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意见领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网络虚拟社区的形成、民意表达机制的缺乏和网民多元化的需要是网络意见领袖产生的重要条件。网络意见领袖既可以成为沟通的纽带,化解负面信息带来的危机,也可以成为沟通的障碍,制造新的危机。因此,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和监督,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在和谐的网络环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否带来了更平等的政治参与结构?利用一起典型的网络舆情事件——夏俊峰事件的意见领袖微博数据,对其内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意见领袖发挥着将公民个体诉求转化为大众议题的中介作用,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个体-意见领袖-大众”的两级结构;意见领袖群体有一定的垄断性特征,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在其中发挥着稳定的作用;但意见领袖内部在观察角度和观点上都存在着差异,有助于舆论压力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功能及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网络提供了新的民主方式,激活了民主的元素,重新释放了受到压抑的民主参与热情,重塑了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发挥了政治输入和反馈、政治监督和纠错、政治宣泄和矛盾缓冲等功能.但网络民主功能发挥受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纳程度的影响;网络的"群体极化"和"协同过滤"带来的信息窄化和情绪的极端化影响及网络的隐蔽性和离散型带来的非理性参与行为的负面效应将影响网络民主功能的发挥:网络民主参与主体的结构性限制亦影响网络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民主的功能发挥取决与政府和公民是否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在Web2.0时代,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平等、多元的话语平台,使公共领域呈现向所有人、所有问题开放的趋势,"受众"转为"公众",网络也转为"共有媒体",公共性得到回归.在此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对传统的"意见领袖"的定义发起挑战.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公共话题、推进公共事务的能力还相对有限,但已逐步显示出民众通过自有/共有媒体来影响公共政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使活跃在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崛起,并在引领校园舆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探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现状及培养,是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营造和谐校园网络舆情环境、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的问题上,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沟通;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对处置机制;在加强与媒体互动的同时,要加强网络评论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这样就能从源头上降低和控制负面网络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并正确地引导网络舆情,形成主流舆论强势,从而有效、及时地应对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4.
统战信息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统战信息工作遇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统战信息工作面临的“硬件”和“软件”问题,抓住网络带来的契机,提出从系统管理、信息机制、网络载体、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加强高校统战信息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优势,做好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工作,调动各阶层人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网络意见领袖是在网络传播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和观点且对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活跃分子",从本质上而言,网络意见领袖是互联网时代崛起的一个新话语阶层。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是社会变迁中公众话语权回归的表现,意见领袖通过积极的话语实践构建了一个公众表达的公共空间,这又反过来拓展了自身的行动空间;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亦是网络技术赋权下话语权重构的结果,其影响力形成于话语表达和身份认同之中,并在真实虚拟的社会网络中得到凸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概要介绍了国外网络技术政策的制定与发展,重点探讨了网络技术政策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并对制定我国网络技术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认为我国网络技术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上,并且应该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政策制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社会中利益多元化的群体对于名誉权和言论自由的理解和需求是不同的.网络中发表的言论时常伴随着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网络言论包括在互联网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观点.为减少网络言论对他人名誉权可能造成的侵害,网络言论自由应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司法实践在规制此种冲突时,应该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在民法没有对言论自由做出规定的当下,应按照宪法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平衡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名誉权的关系.在具体个案认定时,应区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给予网络言论不同的自由程度;此外,对于网络名誉侵权主体和网络名誉被侵权人,应根据两种主体的身份特征、 身份属性对自然人和法人、 公众人物与普通大众、 专业者和非专业者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意见领袖是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如今的各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上,也活跃着一批意见领袖,他们的观点能获得众多网民的响应,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意见领袖形成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对成就意见领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以网络论坛为研究背景开展了定量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如果一个人希望成为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那么他应该积极发表高质量的主题帖,并积极回复他人,这会使他得到来自他人的响应.建立这种关系是成为意见领袖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有害信息泛滥等问题.与技术、法律等外在约束相比,道德自律在解决网络社会问题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慎独"思想提倡克己修身,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慎独"精神培养,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认知水平,陶冶网络道德情感,培养网络道德意志,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