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启示一:交谈才能探索到心灵深处 2010年12月2日中午,司法所专职干部小钱带领2名社区服刑人员到宝山监狱进监狱开展“必访”工作,两名社区服刑人员都是由我安排的,都是缓刑人员,一名是64岁的安某,一名是18岁的金某,下午三点半结束“必访”。  相似文献   

2.
刘新莉 《社会工作》2011,(11):51-52
一年前,上海市宝山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准备远赴位于安徽的军天湖监狱开展狱内必访工作,要求社区矫正社工尽快对正在军天湖监狱服刑且一年内即将出狱的服务对象的家庭进行走访,为服刑人员捎上一封由家属撰写的规劝信,其目的是让这些服刑对象能够安心接受教育改造,让监所内帮教与地区帮教更加紧密地结合,为帮教工作的延续性起到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5,(4)
循证矫正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是监狱矫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循证矫正先进的理念成功糅合进服刑人员道德培养的过程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建构服刑人员道德培养的内涵和实施原则,是循证矫正在监狱道德培养领域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柔软的力量     
颜静燕 《社会工作》2010,(17):63-64
在工作中我认识的一位母亲,令我肃然起敬。 她的继子刘某是我管理的一名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因抢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孩子给我的印象:木讷、不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5.
"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成为一名社工"——这句话出自社区服刑人员夏某之口。在结束了长达5年的社区服刑之后,夏某在期满宣告会上由衷地说道:"我愿意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诫那些走过弯路的人,过去我的身上背着‘枷锁’,我没有资格,现在我已经自由了,我  相似文献   

6.
崔琴 《社会工作》2010,(11):51-51
从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已经五年多了,接受和服务了一百五十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与社区服刑人员见面的第一眼。他们或低头不语;或手足无措;或斜眼敌视……他们这些表现的背后到底有何意思呢?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短时间内窥知到他们这些表现背后的性格“真相”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18名监狱服刑人员(包括973名本地居民和545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户籍类型服刑人员在自我报告暴力犯罪行为的频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暴力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街头亚文化的接受程度、 遭受暴力犯罪侵害的经历、 性别、 犯罪时的年龄、 家庭经济状况是服刑人员中流动人口暴力犯罪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对街头亚文化的接受程度、 遭受暴力犯罪侵害的经历、 家庭暴力被害经历、 性别、 犯罪时的年龄、 住房位置是服刑人员中本地居民暴力犯罪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教育期间应当遵守各项规定,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遵守各项规定是社区服刑人员的义务。其义务主要是: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遵守  相似文献   

9.
“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成为一名社工”——这句话出自社区服刑人员夏某之口。在结束了长达5年的社区服刑之后,夏某在期满宣告会上由衷地说道:“我愿意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诫那些走过弯路的人,过去我的身上背着‘枷锁’,我没有资格,现在我已经自由了,我觉得我可以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从事矫正社会工作已经七年多,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帮教对象,期间常见社区服刑人员为躲避帮教而使用的"小伎俩",识破并对症下药,可以提升社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帮教效率。示弱:常见于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声称有病案例1:吴某,女,60岁,退休,文化程度本科,已婚,原系某中医学院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对河北省某市166名社区服刑人员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居住情况、经济收入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描述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状况.同时,用六个变量分别与该三个方面做交叉表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服刑经历和户籍对社区服刑人的生活适应有影响,性别与年龄没有影响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  相似文献   

12.
李少斐 《社会工作》2011,(12):94-96
本文以对河北省某市166名社区服刑人员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居住情况、经济收入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描述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状况。同时,用六个变量分别与该三个方面做交叉表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服刑经历和户籍对社区服刑人的生活适应有影响,性别与年龄没有影响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适应。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开始宣告,标志着社区服刑人员正式接受社区矫正,而在宣告会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态度和表现也是形形色色的。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观察社区服刑人员在宣告会上的不同表现,对于今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社工在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的安置帮教"六必"工作中,"必访"工作是安置帮教的前置工作.此项工作虽然不是社工日常工作内容的重头戏,但是对接下来开展的"必接、必报、必知、必帮、必控"起到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区服刑人员进入社区矫正的前三个月为初期矫正期。三个月初期矫正期满后,社区服刑人员接受风险测评以及心理量表测试。根据测评和测试结果,以及平时帮教服务情况,社区服刑人员被分级。高风险人员为一级矫正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6.
鱼与渔     
崔丽佳 《社会工作》2009,(21):48-48
社区服刑人员大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是由外部环境与自身问题所造成的,因此,社区服刑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大致分为二种:  相似文献   

17.
一、项目服务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在激增。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2010年该区年龄段在40—50岁的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下简称“女性服务对象”)有76名,占全区对象总数的近8%,和2009年相比数量呈明显增长。女性服务对象的突出问题,已成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中的重要关注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的社工路     
四年前,刚走出校园的我怀着忐忑心情进入了社工行列,我的服务对象是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他们是常人眼中的另类,在和这些对象接触之初我有些顾虑,和  相似文献   

19.
孙蓉 《社会工作》2009,(1):36-37
基本资料 社区服刑人员杨某,37岁,高中文化,未婚。杨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矫正日期为2008年2月10日至2009年2月9日止。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2011,(5):18-20
一、项目服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在激增.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2010年该区年龄段在40~50岁的女性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