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隆庆年间(1567—1572年)入阁,万历初年(1573—1582年)起任内阁首辅。他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明朝的危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张居正变法是和王安石变法齐名的。下面试就这一事件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张居正变法的历史背景张居正一生经历了明中叶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正是明朝社会矛盾空前严重的时期。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2.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隆庆六年神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万历元年至十年间(1573——1582),他发动并主持了一场震撼朝野的政治改革,挽救了明朝的危局,赢得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被誉为“救时宰相”。他所创行的考成法,既是他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的起点,同时又是它的高峰。研究张居正的考成法,是研究和把握张居正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一、考成法的由来和内容张居正的考成法是在明代考察官吏制度混乱不堪、弊端丛生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3.
明初,各种教育制度比较完备,学风质朴尚实,教育效果较好。明中后期,由于朝政败坏,学校外部环境恶化,各种教育制度废弛,学风日趋浮华,生员鲜有实学。尤其是阳明心学兴起后,讲学之风盛行,书院遍天下,一大批优秀儒学生员离开儒学,进入书院,直接冲击了衰败中的学...  相似文献   

4.
张居正是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于万历初年出任内阁首辅,从此,十年柄政,“慨然以天下为己任,”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在改革中,他知人善任,“博搜英俊,”“旁求贤哲,共熙帝载”。这对于推动改革成功,拨乱反正,“起衰振隳”,“弼成万历初年之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明朝自朱元璋立国,经二百余年,至万历时,已是国势衰颓,江河日下,犹如一座“将圮而未圮”的大厦,“其外窿然,……而中则蠹矣”。政治上,内阁纷争,朋党倾轧,搞得“政多纷更,事无统纪”。经济上,财政窘困,捉襟见肘,国用日绌,入不敷出。军事上,北有蒙古进扰,南临倭寇侵犯,边患丛生,连年不已。明王朝危机四伏,已到了“积习沉病已久,非痛惩不得挽”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1525——1582年)是明朝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果,过去和现在的不少论著已经给了肯定的评价。至于他的政治思想,却很少专题论述,甚至一些有关的专著也没有给他一席之地。这是颇为遗憾的事。我们认为,张居正的政治思想,内容较为丰富,其中还有一些闪光的东西。因  相似文献   

6.
桂岩书院是江西书院史上第一所具有教育功能的私家书院.它始建于唐代,历宋元至明,屡次在高安境内华林山南麓兴复,为家族及地方培养了大批科举人才,开启了一方崇学重教的传统,在中国书院史的开篇之章占有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在中国历史上,书院之设,始于宋代。据吴景贤《安徽书院沿革考》,两宋期间,安徽所建书院共有16所①,而属徽州的就有:绩溪的槐溪书院,歙县的紫阳书院、西畴书院,休宁的西山书院、秀山书院、柳溪书院,婺源的万山书院,共7所。事实上,这还漏计了绩溪的乐山书院、桂枝书院、云庄书屋3所。因此,两宋期间,徽州地区其实有书院10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书院在明代再一次得以复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代中叶心学的兴起和发展。王阳明、湛若水等心学大师及其门人大力兴办书院,以书院为发展与传播他们思想的阵地。心学在书院中活跃,并上升为主流思想。无论祭祀、讲学或藏书,明代书院心学化趋势明显。书院的心学化在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及明代张居正的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三次变法运动。本文试图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这三次变法,以求更深刻地总结其成败得失,全面地汲取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张居正以其大刀阔斧的改革,拨乱反正,挽狂澜于既倒,演出了悲壮而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场面。 改革的必要性——积重难返的社会困境 明初,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专制,废除丞相制,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执掌草拟诏谕事并备皇帝顾问。至成祖时,命翰林院侍读、编修、检讨等文学侍从官入午门内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正式称为“内阁”。至宣宗时,为便于阁臣们行使职权,加强国家统治效能,又令六部中重要大臣入阁兼领大学士衔,此后遂成为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是现有文化的承受者.伟大人物之所以超群脱俗,让人景仰,就在于他们不仅仅是对已有文化的简单承受,而且能切透这种文化的精蕴,开拓一种超传统之上的新思潮.换言之,他们往往为时代思潮的领航人,是时代文化的化身.张居正就是隆庆、万历时期以"实学"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时代文化的化野.剖析他的改革恩想(即文化意识),实际上是以"实心"任事作为献身国事的精神,以"实政"作为一  相似文献   

12.
对张居正的学术思想,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客观地说,张居正的改革与其学术思想是密切相关的,要完整、恰如其分地把握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分析其成与败,不能不对他的学术思想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就张居正学术思想的渊脉、基本特征和学术分期略作考论。  相似文献   

13.
<正> 翻开《明史》,人们就会发现,一代名相张居正居然与宦官冯保相联合,而且配合默契、荣辱与共、自始至终。这在明代确实是比较特殊的历史现象。对于这个现象,人们虽不断探究,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来,只有将这个问题置于万历十年(1582)以前的200余年历史中去纵向考察,才能有更圆满的解答。隆庆初年(1567—),张居正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这时他虽踌躇满志,欲以宏图大展,但此时的明朝政局已较前有  相似文献   

14.
明朝弘治年间 ,随着贵州政治经济的发展 ,书院在贵州境内陆续建立起来。书院教育的出现 ,既满足了贵州社会各阶层的教育需求 ,又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书院的蓬勃发展 ,推动了贵州教育事业的进步 ,促进了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却够不上一位改革家.他没有提出足以挽救明朝统治衰败的根本办法,只是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张居正执政使明朝出现了短暂中兴,只不过是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宋、元、明、清四朝,大梁书院作为古代中原的一所最高学府,在办学方面具有许多值得珍视的特色:院址的选择强调天人合一,把自然环境的优化作为育人的一种手段;灵活多样的经费筹措方式;名师主讲,提倡追求新知并热中创新进取;藏书、刻书盛行。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书院的兴衰──兼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在明朝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中,神宗之母李太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万历初年“主少国疑”,内阁又与司礼监发生权力之争的动荡局势下,李太后提拔、倚重冯保和张居正,罢黜高拱,建立起由她主政的内阁与司礼监协调一致的体制,稳定了政局,为张居正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其二,信赖、支持张居正,全力进行改革朝政的事业。李太后不仅赋予张居正处理军政事务的大权,使其拥有推行改革的权威,而且在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和攻击时,也态度鲜明地支持张居正,粉碎一次又一次阻挠改革的逆流。此外,她在教育、管束万历小皇帝,使其保持对改革的热情和支持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不过,张居正病逝后,明神宗掀起“黜张”活动,否定改革时,李太后却表现出缄默、纵容甚或支持的态度。这是由封建统治者只重权位,不顾信义,以及无法长期忍受改革所带给她们的种种限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不仅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改革,在整饬边防过程中,他还从打破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格局入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革。本文拟就这一方面的改革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军事改革的历史条件张居正从整饬边防入手所进行的军事改革是在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和主观条件相当有利的情况下开  相似文献   

20.
从周秦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社会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变革.圣君良相、英主贤臣、志士仁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进行了改革.他们不墨守陈规、不拘泥旧套,因时而改制,宜势而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出惊世骇俗、启迪后人的活剧.改革家们为了保证改革成功,都努力造就自己的人才队伍.他们为了罗致人才,为己所用,有的千金买士,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以人为鉴,有的三顾茅庐…….他们高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