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儒、释、道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学为骨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而构成的我国传统文化 ,不仅有其各自的义利观 ,而且也有其在各自义利观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儒家重义轻利、佛家轻利重义、道家兼而有之。科学分析并认识总结儒、释、道的义利观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实为学术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项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2.
要深入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必须从哲学角度考察其质、量、度。社会主义是其质的规定性,它不同于资本主义; 初级阶段是其量的规定性, 它不同于过渡时期和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的有机统一,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时间界限是其度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三者不仅有其各自的经济观 ,而且有其在各自经济观指导下的经济实践活动。比较儒、释、道的经济观 ,不难发现三者皆重视经济问题 ;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注重生产劳动 ,但三者经济观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侠气"是中国大众评判人格的核心标准之一,是中国式英雄的构成要素之一,但是它缺乏确切的理论表述。"侠气"应由"义"、"勇"、"游"、"信"四要素构成,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交织,而各有其特定内涵和侧重。从其"应然义"、"当下义"和"意象义"角度,对其"实然义"、"历史义"进行梳理和整合,可以从一个特定角度,为侠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规范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构成的。三家均有其各自的战争和平观。总结儒、释、道三家的战争和平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而且也具有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已成为世界人民的三大公敌之一 ,它的存在对每个公民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迄今为止 ,人们对其基本概念认识仍存在严重分歧 ,并导致司法实践中相关术语使用的混乱。本文对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特征、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本质上对其予以辨析 ,以利于制定政策与法律时能正确区别对待 ,更好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雅虎、搜狐、网易等5个门户网站类目的比较,分析了网络分类体系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经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号称当今世界零售三大巨头,其经营有许多与众不同、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以儒、墨、道、法家为代表的各大学派针对君臣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儒家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礼义基础之上,墨家认为君臣之间应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系,法家认为君臣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道家则主张以“无为”处理君臣关系、分配君权与臣权。对这些理论进行探讨,发现其价值、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并吸取其可资借鉴处。  相似文献   

10.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徐中舒遗稿关键词:徐,蒲姑,徐奄,淮夷,群舒徐,嬴姓,其初本中土民族,殷、周之际立国于朝歌之西,而与殷人同居方析之内,盖唇齿相依之国也。及殷亡,嬴姓之国留居于故地者,曰黎。其后边逐于狄,而秦、赵兴于春秋、战国之世。其事旧史载之...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古籍中,已、知、瘥、蠲、除、慧、间、瘳、愈都可以训为病愈,浑言之往往相同,对言之则往往有别。其意义差异可以从词义的源流中找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提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授课艺术和师德修养 ,详述了其内涵 ,期望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养生观。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对构筑小康社会,预防疾病、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中国、印度和希腊早期寓言的产生及繁荣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大调整的变革时代。对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含义予以再辨析,不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公平一般是指对于以利益分配对称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做出的价值评判,合理划分利益是公平的深层本质;公正是“权利(利益)的平等交换”,其核心要求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在同一标准规则下的相同对待;正义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取所值,做当做之事,得当得之物,其核心意旨是权利和义务、利益和负担、权力和责任之间达到基本的均衡(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政治、军事斗争的角度论述魏、蜀、吴三国所面临的复杂的民族问题,深入分析和比较魏、蜀、吴三国的民族政策及其特点。三国的民族政策各有特色,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曹魏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最为复杂,但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也最为成功。在本质上,三国的民族政策是其封建统治和政治、军事斗争的一部分,都是为本政权的利益服务的。三国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亦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世界宗教文化和学说的共同内容之一。儒教的忠孝仁爱、佛教的慈悲众生、基督教的博爱赎罪、伊斯兰教的敬主爱人等都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感恩慈善精神,都有着各自的感恩理论根源、行为准则、约束方式和社会表现形式。其感恩观既表现出众多的一致性,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略论儒、释、道的生死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心生死问题,是人类一切文化都无法回避而又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儒、释、道三家文化不仅对此有其各自的理论观点,也有其各自的实践过程。儒家重生轻死,强调有为人生,生当做人杰,死则亦鬼雄;佛家重修炼人生,强调生死轮回,追求“常乐我净”;道家重乐生长生,强调生死自然。儒、释、道三家生死观及其实践,不但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景线,而且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