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族研究的识异与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献关于不同民族的记载,其由来非常古远.以近代学科形态出现.则1902年梁任公《新史学》、1906年《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及1922年《中国历史研究法》已越来越明确民族史在中国史学中的地位.民族学自19世纪中叶在欧美形成学科,1903年,林纾、魏易即将德国哈伯兰(Michael Haberlandt)的民族学由英译本译成中文,书名《人种学》,交北京大学堂书局出版.中国正式使用民族学的名称从1926年蔡子民先生发表《说民族学》到现在也有70年.当前,在中国大陆,将研究民族问题诸学科,统称为民族研究,已成为一个包括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问题理论、民族经济等诸多学科的学术部门.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探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是孙祚民先生30余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的论文结集。全书共收入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所发表的有关论文16篇,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属理论探讨,共8篇,为上编;一类属史实剖析,且有理论分析贯穿其中,亦8篇,为下编。统观全书,有一条总纲,三个特点: 其总纲是《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1篇。作者根据所掌握的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大量资料,对各家观点分门别类进行了评议。如“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我国历史上的‘外族’和‘外国’的问题”、“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国家间的战争性质问题”、“关于民族英雄和民族败类的问题”、“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的问题”、“关于中国主体民族问题”和“关于民族关系史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各民族积极参与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大地上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分为三大系统,中国古代民族的空间分布与之相应,亦可分为北方民族系统、中土民族系统和南方民族系统。这三大文化—民族系统分别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中土汉民族文学和南方民族文学的源头和土壤。三大文学系统由北而南,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古代文学总体结构。北方民族文化、文学往往为主体民族文学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其内在运行机制,使其得以充实和重振,呈现出新的风貌。北方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不但使中华古代文学保持了活力,也是北方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汉语文学的发展,既体现了其他民族的“汉化”,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胡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史学界,特别是辽、吉、黑三省的史学工作者,对东北地方史研究颇为活跃,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和人才。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干志耿、孙秀仁合著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一例。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献与考古资料为依据,对黑龙江地区古代民族形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深入地探讨了某些民族史理论问题,总结了自己30年来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尉亚春 《西域研究》2002,(3):114-115
2002年8月19日至21日,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对次会议非常重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亲自出席会议开幕式.来自全国的9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提要70余篇.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与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开幕式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苗普生主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张正明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做了回顾、评论、展望.本次会议以古代中国的疆域与近现代中国的边界、历代政权的民族政策与对边疆的经营管理、新中国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影响为主题.与会代表以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  相似文献   

6.
和亲,亦被称为"和戎"、"和蕃",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维系民族友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深人研究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崔明德先生的力作<中国古代和亲史>(全书约70万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一书,是国内外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贯通中国古代和亲历史的学术著作.该书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述深入、逻辑严密,集系统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历史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细读全书,颇多启悟,试为评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史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十个民族的从事民族史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员、民族工作者以及新闻、出版等有关方面人员共130余人。提交讨论会的学术论文有70余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较大规模的民族史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2)辽宋金夏时期的民族关系;(3)清前期的民族关系;(4)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爱国主义。会议除进行以上四个专题的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外,到会的同志还分别介绍了近年来蒙古史、契丹女真史、西夏史、楚史、藏学、新疆地区民族史以及国外关于我国民族史研究的情况和信息。匈牙利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凌思博士应邀参加了讨论会,并向大会介绍了匈牙利民族学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成就的,其中是否有民族政策方面的因素值得探讨。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虽然由于受私有制与剥削制度的影响具有很大的负面性,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因此,中国古代由于贯彻了"羁縻之道"这一基本的制度设计,其民族政策在总体上可以称之为"民族羁縻政策",并有相应的行政建置安排。所以,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是中华民族“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北方民族“史学”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鲜明的、不同于中原汉族“史学”的民族特色。 一、不平衡性与渐进性 从先秦至清末,先后活跃在中国北方历史舞台上的少数民族计有四十几个。但是,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史学”。除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维吾尔等少数几个民族有“史学”外,其余大都未见形成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梁启超开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其目的是想激活中国人的自觉意识、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但客观上却在民族概念、民族源流、民族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最早提出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概念,把民族史作为中国史研究的核心,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戏曲的民族特征许金榜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和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戏剧,但它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和美学追求。一、在思想内容方面首先,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是长期构建与积淀的结果。夏商周历经三代长达千年之久的文化积累,到了周公与孔子的时代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总结。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构成了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点,这些精神的奠基是先秦时期完成并为后世长期所发展的。汉唐雄风展现了古代中国民族精神"外王"方面的开拓,而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则在"内圣"方面有了深入的进展。这些都为古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发扬蹈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评林幹、高自厚著《回纥史》尹伟光林、高自厚二位先生合作撰写的《回纥史》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发行。此书是林先生计划撰写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中的第三部。这是国内研究维吾尔族历史的又一部力作。它的出版,无疑是学术界值得重视的一件盛事。故有必要评说一...  相似文献   

14.
民族理论学专家周瑞海周瑞海,经名伊斯哈格,男,回族,教授。1939年11月生于宁夏同心县,后随家迁居甘肃靖远县谋生。1959年,周瑞海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师从翁独健、林耀华诸先生攻读民族史,1964年毕业分配到宁夏区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因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民族共同体,产生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共同组成了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而每个民族传统医药的形成和发展,又都是该民族生活、生产及与疾病斗争实践的结晶,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在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的远古时代,人们希望保持生命力的愿望驱使他们开始了生命力探索的历程.北方民族的祖先,也正是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旅途中,逐渐积累起了延续生命的各种传统和方法.出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未知世界的种种假想,逐渐建立起广最古老的医学——经验医学,并在此再础上发展起了神医医学.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史研究的角度,由华岗的著述《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论及,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中国近代民族史的研究亟需突破时空局限所造成的一些传统的不合理观念。具体的就是,在民族问题实质问题上要摈弃斯大林民族理论中的狭隘性,把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放在全球现代化的语境下,尤其是纳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视角,以彰显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理论的独立性和领域、内容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史研究的角度,由华岗的著述《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论及,新世纪新形势下的中国近代民族史的研究亟需突破时空局限所造成的一些传统的不合理观念.具体的就是,在民族问题实质问题上要摈弃斯大林民族理论中的狭隘性,把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放在全球现代化的语境下,尤其是纳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视角,以彰显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理论的独立性和领域、内容的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进行着深刻的系统的自我批评,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理论体系。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视角而论,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加速着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向着科学和深入的方向推进。社会史论战期间,由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起点还较低,论战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的倾向也极为明显。辩难中出现的种种论点,疑问颇多,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诸多质疑与批判,不足以彻底否定该书的全部学术价值。辩难中呈现的宗派情绪和非学术因素,并无学术价值,不利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民族研究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早在辽、金、元时期就有研究北方史地和民族的著作问世,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研究,当归功于本世纪初叶梁启超先生的大力提倡.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终于出现了一系列中国民族史研究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最近,一部集近百年史学界学者研究中国民族成果之大成的宏篇巨著——《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终于出版问世了.该书是在国家民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以及中央民族大学三个单位十几位专家、教授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还特邀了享誉海内外的权威学者费孝通、杨静仁、白寿彝、翁独健、谭其骧、马曜等六位教授作为顾问,王锺翰教授任主编.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之在研究中国教育史时,经常要接触到民族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中国境内各民族与国外民族的关系,并由这些关系而引起的一切教育上的问题。关于民族的某些问题,如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方面的问题、什么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民族关系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方面的问题、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方面的问题等,民族史研究工作者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和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有关。本文所述,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教育史的民族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