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普世的层面来说,和平指的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之内部的和谐相处关系状态。在比较具体的层面,可以将和平放置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现实处境的场域中来做充分注意文化差异性的思考。和平是一种宁静的状态,是一切公共关系、秩序的最高原则。真正、持久的和平必须建立在一种珍视和平价值的文化基础上。人类必须建设一种浓郁的和平文化,使之成为比竞争文化更为基础性的自觉。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诉求,必须由世界人民通过对话、交流、融合建设起来。和平是所有人类的根本需求,是最值得珍视的人类社会状态,保持和平,需要建设和平的文化,也需要国际秩序保障机制的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2.
爱育是关于人类情感的培养及教育方式,也是关于人类对自身和生存世界的一种普遍关怀的思想情操及相应行为的培养和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接受爱的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爱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然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但人类社会却存在很多不安宁的因素。在世界范围之内,和平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充分认识和了解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不和平因素问题,对于我们深入把握未来世界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强我国人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而对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章舜钦 《东方论坛》2013,(1):115-119,125
世界和平观是池田大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池田大作不仅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和平观,而且努力践行世界和平观。他认为,要实现世界和平,必须通过人间革命,在交流、对话和教育当中,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心的纽带"。研究池田大作世界和平观及其在教育中的实践,对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和平、构筑社会文明、构建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功在做人”,而人文教育的功能恰恰是使人成为人。教师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培养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人做人。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要成为人,则依赖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与人类的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关怀直接相关的教育,他使人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祖国,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社会的责任,从而使每一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格调,智力修养,纯洁人们的情趣,使人们超然物外,高瞻远瞩,最终获得造福人类社会的道德自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WTO与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对我国而言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还必然会对国家的政治、文化、教育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正在走向学习化、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高等教育来说 ,WTO必然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其产生“折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和教育观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就迫切需要加强大学通识教育 ,其目标是发展大学生的伦理道德 ,使其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理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欣赏人类多种文化 ,培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 ,促进其个性自由、全面地发展 ,从而迎接入世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现阶段有两个特色加强我们把人类当作整体来看待:第一特色是政治的。维持和平必须依靠人类全体的力量。政治计划不深入人心便毫无用处。第二特色是人们认为他们的系统理论不是确定不移的。当代主要的变化应当包括教育里相应的变化。教育的长远目的应当是:把人们从家庭过渡到社会,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对生活的奥秘作出有想象的反应。首先谈技术。与其教得很狭隘,不如教授技术背后的原理,并且培养一般的机器感。这才是具有自由教育性质的职业教育。再谈知识。基本知识对技术进步是必要的,没有基本知识,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和宇宙。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富有新的生命力的普通教育:掌握写读算三门基本技能,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事实和方法,以及具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价值感。过多而过早的专业化使得真正够好的普通教育难以实现。我们要培养青年在迅速变化的技术环境里起作用,并且使我们的工业社会自由教育化。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得青年人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在进化着的物种,人类应当按照他对自己的作为的自觉意识而变化。这样技术性技能就和教育的广大目的连接起来了。我们的任务是使青年社会化以适合于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教育的第三个长远目的是给青年一个世界观。我们要有这些主要观念:青年是什么?人类是什么?人类怎样适应宇宙?这些观念帮助青年认识生活并且看到生活的整体。人道主义者所要求的一种教育,以知识为教材,对生活作道德的和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并以人类进化为主题,对于二十世纪是特别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座右铭,这“一大事”便是普及教育。他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中这样写道:“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喜欢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①为普及人民的教育,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四处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人类社会以腾飞的姿态前进。人类在前进的过程中,虽然还可能出现反复,但总的趋势是走向世界和平。联合国正在努力解决世界各种争端,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以谋求世界的持久和平,这种工作其意义是深远的。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民族需要有共同的语言来发展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联合国为世界语的创立,己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世界和平事业飞速发展的情况来看,原有的这种世界语己不能适应其要求。今天,人类急需有易于掌握的,较通俗的语言,用来彼此交流思想,融合感情、发展经济、文化,因此,尽快地建立起这样一种世界语。已成了不可等闻视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2.
这是交替与转换的新时代,在这里智慧成为了人类生命的最本质的特征。时代呼唤大智慧,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需要大智慧,只有智慧才能引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建设新的人类文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有着超凡的智慧,是时代大智慧的代表,从邓小平治国安邦的大智慧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前景,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苏轼"文人画"的理论,历来有许多拥护者和批判者。透析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苏轼所为的真正意图是为了扭转当时的时代风气。反对一统,提倡创新,与他当时"反王(王安石)风""辟柳(柳永)词",并借此来匡挽士风的心态是一致的。当时文人们接受这一观念,无论从外在时代精神来说,还是从文人内在心理来说,都是与当时的政治改革引起的"文"的危机进而自觉进行着"文"的改革有关,当然与苏轼个人魅力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人民的基本愿望,但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却是一个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人类新世纪面临的问题与上个世纪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本质上是相同的。首先,当前世界的发展依旧是不平衡的,穷国与富国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并且还看不到有短期内改变这种趋势的可能性。其次,已经不可扭转的全球化趋势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与政治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贫富差距造成各个国家和不同族群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合理状态,却使得全球化同时也成为一种冲突的温床。由于这两种因素交…  相似文献   

15.
文明问题是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类社会时着意深入探讨的主题。他认为,文明不仅是人类实际生存的需要,也是爱欲的需要,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创造的;但文明往往成为人们痛苦不幸之源。其原因是,个体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之间有着矛盾对立;爱欲与文明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人的攻击性本能成为文明的最有力的障碍。文明通过不断地强化人的罪疚感来达到控制个人攻击性的目的。在对弗洛伊德文明观的理解方面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需要我们作出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哈贝马斯还是罗尔斯都秉承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探讨如何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大同,但又都试图根据200年来的人类历史经验对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表达的和平思想加以改造,虽然二人的路径不尽相同.罗尔斯是在人民层面上进行建构不同人民的和平共处,哈贝马斯则是更多的考虑制度层面的和平问题.罗尔斯认同康德国家主权的观念但其和平的联盟又非国家联盟而是人民联盟,他试图通过用人民替换国家,对国家主权做某种程度的限制.哈贝马斯则认同康德的世界公民权利观念但又超越国家从后民族国家的层面去实现世界和平.哈贝马斯和罗尔斯都试图将康德的消极和平改造成一种积极的和平.这样的改造也常使他们在对现实政治的阐释中陷于尴尬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阶级社会中的一项普遍的社会活动。古往今来,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阶级统治,培养人们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不禁开始怀疑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何用处?这实际上是在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何在。那么,我们应如何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呢?这就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对中国在未来世界中地位的构想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天才的预见。首先,孙中山坚信,中华民族通过革命和建设,必定可以改变受人欺凌的弱国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其次,孙中山主张,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但要尽力避免外国出现过的弊端,根据自己的特点走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孙中山还预见,中国的强盛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增进人类的幸福;孙中山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中,公理必将战胜强权,“王道文化”必将压倒“霸道文化”,中华民族要平等对待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帮助弱小民族,反对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压迫和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9.
核威慑通常被认为是确保国家之间恐怖和平的手段 ,但它或许不仅仅具有维持暂时和平的功能 ,还可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到一个更为完善的阶段。康德在他的国际关系思想中 ,认为毁灭性战争危险的存在 ,对于永久和平的实现和人类社会的改善 ,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因为这能够促使人们产生推动国际社会进步的共同责任感。但在他的时代 ,这个前提实际并不存在 ,而将核威慑“代入”康德的逻辑 ,我们可以认为 ,它对人类进入一个更为和平和理性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样的逻辑还有不完善之处 ,但是相关的研究却不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国际社会的进步观念不应该———事实上也很难———从国际关系理论中排除出去  相似文献   

20.
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和平教育理念以及世界和平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和平的执著。当前和平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和平教育的欠缺,呼唤着社会各界对和平教育投入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