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改革社会和文化的旧形式,创造生产新形式,以推进社会文化的历史变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1):56-6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 ,不断改善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邵南征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3):44-48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文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 ,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而且将它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联系起来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 ,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王卫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36-3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实践追求 ,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答和回应。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双重任务 :一方面要着力于把人从“人的依赖关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使人朝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自主的状态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 ,克服人的“异化” ,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6.
杨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59-61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既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之中 ,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之根本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应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客体发展要求和主体发展要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王孝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5):44-49
人与社会是彼此相互依赖、价值互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各个社会形态中,社会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有利于人的发展之价值,都是在客观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实现的,而不是社会自觉地积极促进的。只有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才第一次在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上肯定人是社会中的最高价值,主张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确实具有明显的有利于人的发展、而且是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振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4):11-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市场经济暗含着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可能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杜振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20-23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个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全面发展,三是人的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确立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以及是否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相互关系着眼,指出二者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提出的场合不同,含义不同,所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从相互作用上分析,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现实任务,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内涵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宋和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28-130
毛泽东运用矛盾学说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矛盾学说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运用矛盾学说,分析社会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重大。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要防止社会矛盾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冲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规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及能够有效处理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步德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31-34
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总结和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科学理论、理想状态,也是一个实践方略和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玉梅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50-5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德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7-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又互为前提和基础,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王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4-18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一种互为前提与基础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01-104
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重新界定,追溯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同时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球化浪潮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中国现阶段社会失衡和社会矛盾冲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76-82
和谐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绵延久远的社会文化理念.作为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模式,和谐社会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重在人文精神的养成,涉及到社会生活、社会阶层、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等很多方面.从文化建设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牵引包括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品质、开展经常性的系列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传媒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城市精神和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赵丽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42-4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从三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统一,两者互为条件、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要完善两者各种机制,促成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