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不仅拥有自身的人力资本产权,而且还拥有了金融资本产权,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出了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使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目标,打下了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就在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当前人们普遍赞同的一种基本思路是以努力寻找原公有制(主要是国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践已经证明:寻找原有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并不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惟一途径。根据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应当提出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思路,即在寻找原有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同时,充分肯定、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以广大劳动者为主体的各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在当前及今后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当实现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而且更应当实现公有制形式本身的多样化,这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主要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和体制的真正建立。“结合”的必要性来自于公有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结合”的可能性在于一定条件下 ,公有资本参与营运或控股的企业同样能成为市场主体并形成人格化机制。“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是分类、分层、分享和分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所有制的有效性入手,提出社会所有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观点。认为社会所有制的有效性在于以个人致富为动力,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建立社会所有制,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包括资本所有权归属理论和实现形式理论。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式。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关键不在于所有权,而在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不是否定国家所有制,而是调整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判断混合所有制的性质不能只根据资本所有权的归属,而是要分析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关键在于实现公有制与资本的结合。然而 ,实现公有制与资本结合的基本途径与主要形式不应当是把公有制与资本机械地联系起来 ,人为地演绎出“公有资本”的范畴 ,而只能是根据资本与公有制的基本规定性对二者进行根本的改造 ,确立一种既具有资本属性又符合公有制性质的崭新的资本形式———新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首先分析和评述了历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的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东欧市场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探讨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并指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从市场经济“经济人”与公有制“社会人”的本质看,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确然存在对立的客观性和兼容的困难性。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必然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简单对立起来的做法,思考两者兼容的可能性,并寻求将两者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路径。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探索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两者相互兼容已具有了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确立个人所有权,是建立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确立个人所有权,有助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结构;确立个人所有权,也并不与发展公有制相矛盾,而是与之有机统一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模式,而不是搞私有化。这一点人们在表层认识上似乎没有多大异议。但是,从“抓大放小”过程中出现的“一卖了之”的倾向和在“有进有退”地调整所有制结构中出现的诸如该退也不退的倾向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如何从理论上认清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性,以及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温敏  陈志军 《兰州学刊》2005,(5):113-1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兼容具有深厚的客观基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改革公有制经济,按照公有制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完全能够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内在性等问题。文章认为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更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要求有国家调控经济,而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适宜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的基础性特征在于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生产单位是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彼此有着明确的财产和利益边界,无论从历史上或理论上看公有产权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产权这种独立性的要求;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外来户,而是根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需要。文章分析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形式后认为,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有效地兼容公有制和布场经济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股份制是个人所有与社会占有的统一,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中间形式与过渡形式.那些主要实行公众与职工持股的劳动者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级形式.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发展要求,应当在坚持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公有制形式改革与发展的同时,广泛实行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并使之成为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要素优先论在经济学上的解释就是“占有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优先地位的生产要素的集团必定成为统治阶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要素优先的表现形式及其经济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也是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在此前提下 ,任何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尝试都是有益的。其中 ,马克思的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也许是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公有制。由于目前中国非经营性资产及资源性资产基数庞大并以公有制为主体,加上经营性资产,可以认为广义公有资产的数量优势依然存在。因此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之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将在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中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它将以多样化为核心,以努力寻求符合实际发展水平的恰当形式为内容,从而最终实现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触及公有制,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探索和创建合乎市场经济内在制度要求的"市场型公有制",以它取代传统的"计划型公有制",即原有的国家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市场型公有制使公有制企业得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而有利于公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合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衷.市场型公有制的典型形式是浙江横店集团创建的社团所有制.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吸取横店集团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市场型公有制.市场型公有制较之经济学界近年提出的"新公有制"范畴更为科学和规范,因为它表明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与联系,有利于人们认识它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突破单一公有制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观念;突破了只能搞按劳分配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观念;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突破了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观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吕东升 《江汉论坛》2005,1(12):5-10
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一个带开拓性的世界性难题,然而又是维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解决效率问题,公有制解决公平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我们已经初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它的成功实践,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远超越了国界,其“普照之光”必然影响到正在求索中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给世人以吸引、示范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刘芳 《南方论刊》2007,46(6):56-57
传统观念一贯用生产资料是否能被个人所有这一金科玉律去辨识公有制与私有制,造成公有制的坚持者对非"公共"的词汇本能的排斥,但个人所有与效率密切的关联性是无法否定的,因此,在人们眼中效率低下也自然成为公有制的特质。本文以反驳这种主观论断为目标,从原始公有制形式入手,结合历史和理论知识,探究"个人占有"在公有制中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