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山西大同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引发了众多争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不同理解。本文从大同城墙修复的材料与技艺、形态与设计、用途与功能、精神与情感、法律与保护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大同古城墙保护与修复的实践应遵循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在现代功用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文化面对旅游城镇化的冲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白族民居是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角度提出营造人文环境,开发新建材,研究白族民居文化新因素,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注入白族民居文化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技术、市场机制发展白族民居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遗产旅游是近几年来学术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因为它涉及到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特别是真实性问题.J.E. Tunbridge教授的文章<从历史到遗产>,从另一个视角,对遗产与真实性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了新的阐述和诠释,这些阐述和诠释扩大了人们传统意识中有关遗产的概念,对遗产旅游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古建筑、古遗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遗产在近年来也逐渐受到重视,而其活化利用也是全新的课题,融入到中国历史及城市发展。本文就隶属于无锡博物馆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现状分析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理古城白族民居文化面对旅游城镇化的冲击,打造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白族民居是其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文章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三个角度提出营造人文环境,开发新建材,研究白族民居文化新因素,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注入白族民居文化传承观念,利用现代化技术、市场机制发展白族民居文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适应性再利用与城市遗产管理:以丽江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探讨适应性再利用的动力机制以及其对城市遗产管理带来的影响.认为当前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驱动以及政府经营城市理念的实施,适应性再利用直接导致丽江古城内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消失.为了达到可持续的遗产管理,作为主要遗产管理者的政府应该将居民的福利和遗产的真实性放在首位,并且放弃以经济为诉求,用城市经营来管理城市遗产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04,(11):8-9
大理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驻地,两个“大理”,字面的重合昭示的也许就是这个寂静却绝对不寂寞的古城所得的宠爱吧。  相似文献   

8.
档案文献遗产作为社会公众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共同记忆,其保护开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从记忆视角出发,本文以档案文献遗产保管与利用作为主轴,结合档案文献遗产内容特征与载体价值,从文献遗产开发角度出发,构建档案文献遗产保管利用多维度影响坐标轴。从不同维度层次分析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保护工作,根据不同影响要素提出记忆视角下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对策,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人类保存一份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2005年11月13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出版界支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发布会”,展示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中国结丛书》等一系列出版成果。这些成果凝聚了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20多个出版社两年多来的辛勤劳动。2003年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全国重点的濒危民间文化遗产项目展开全面、系统、科学的普查、记录、整理、出版和保护,并得到出版界的鼎力相助。今年3月份出版的《中国木…  相似文献   

10.
关凯 《中国民族》2012,(Z1):8-10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民族"最初的理解,几乎都是来自童年反复看过的那些经典电影……徜徉在夜幕下的大理古城,城门角落正在放映一部令我们这些生于1960年代的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电影——《五朵金花》。大理的"三月街",大理的金花和阿鹏,都曾经是我童年熟悉的场景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7月2日第27届联合国遗产年会上,国际自然联盟(IUCN)负责人吉姆·桑塞尔博士在关于中国“三江并流”的陈述报告中特别提到:“三江并流有中国第一的丹霞地貌区——丽江黎明,无疑它也是世界一流的。”从丽江古城出发到长江第一湾石鼓镇之后,溯江而上50公里,再沿金庄河西进  相似文献   

12.
一位官员在回忆他参与申报山庄为世界遗产时回忆说: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承德避暑山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后,设立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会,建立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每年委员会从各国上报的保护项目中挑选一部分补入名单。自1987年起,当时中国已有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文化遗产;武陵源、九寨沟和黄龙列入  相似文献   

13.
在相继开展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工作以来,中国的很多社区同时承担了多项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责任。多类型遗产地社区如何在公约间、机构间开展多类型遗产协同保护,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是多类型、多层级遗产保护集于一身的典型社区。在这里,多重遗产化进程不可逆地改变了社区面貌,涌入梯田的多元行动方组成新的社区主体,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大遗产观统摄多类型遗产保护,成为像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这样的中国遗产地社区开展活态遗产保护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保护是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场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资本为视角,以广西防城港市文保单位“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为例,探讨在地民众将式微的家祠发展为公祠并使其发展存续的遗产化实践问题,从而揭示遗产得以“活化”利用的地方资本转化逻辑。  相似文献   

15.
马超群 《回族研究》2012,(1):134-136
近日,同乡马元先生之子马颖生同志将其编纂的《大理马元先生文存》送我阅读,说经大理白族自治州回族学会审订,将此书稿列入《大理回族文化丛书》公开出版发行,邀我为此书写篇序言,我欣然接受。马元字一波,号品三,1916年出生于大理古城南门一户回族家庭。他自小爱国爱教,高中毕业后不久,抗  相似文献   

16.
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开发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政府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建设下,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村落传统建筑遗产在功能上呈现历史性的转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琐园村个案为探究对象,对比了该村村落公共建筑从传统的"祠堂"到现代的"文化礼堂"的功能变迁,并在"乡村旅游"和"遗产运动"的大环境下,反思村落建筑遗产的主体性,从而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保护还是破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而原真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对于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以深圳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舞为例,调查分析了它在传承人、工艺、场所、情感等方面的原真性,提出了对鱼灯舞原真性的保护应遵循以人为本、公众适度参与、适度创新、适度物质化四个原则,同时结合深圳地域文化从物态展示的原真和信息认知的原真两个层面,提出了保护鱼灯舞的四个设想,即保护制度化、遗产生活化、参与大众化和保护与管理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于2015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土司遗产(TUSI SIT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处土司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论述了土司遗产开展旅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就其资源概况和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其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着来自产权、 产品、体制、 资金、 动力、 分布现状这6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针对土司遗产跨省分布的特殊情况,结合遗址的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构建了"遗产资源+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科学保护+互利共赢土司"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将遗产旅游开发和地区扶贫相结合,以真正实现遗产所在地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和遗址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该研究对于刚刚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司遗产开展可持续性旅游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医今昔谈     
维吾尔医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古老而简朴的民族医药学,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两千多年来,聚居于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族人民为造福子孙后代,创医药,尝百草,吸收中外医学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医用药方法,和较完整的医疗体系,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古代维吾尔族民医曾有过一些医药专著,但沧海桑田,几经变迁,多数散失。为了抢救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先后三次派出维医史调查组,从1979年开始,从实地探访,查阅典籍和收罗散失于民间的医书、药方、药具着手,行万里路,阅万卷书,走访了一百多位老维吾尔医生,到一些历史古城,寻遗拾阙,掌握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实物,初步摸到了维吾尔医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沿海殖民地建筑遗产的南北方比较,解读了不同的两种风格取向,并研究了国内殖民地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在较为成功的殖民地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沿海城市殖民地建筑遗产的创造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原则及三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