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发展有着深刻的逻辑联系。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场域,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又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所凝聚起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经苦难辉煌的百年奋斗,其伟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更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断发展的鲜明例证,更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挥引领作用的必然结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时代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之“矢”瞄准新时代中国之“的”;要掌握历史主动紧跟时代步伐,在与时代同进步中汲取敢于胜利的磅礴力量;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时代课题,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政治属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固有属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集中表现为发挥政治正确的导向力,高扬核心价值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整合力,激发人民创造的驱动力。从当前来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冲击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思想认同,“现代化”的发展时序弱化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地位作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制约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创造转化,“开放性”的发展特点对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话语体系带来新挑战。因此,应坚持创新发展,筑牢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思想基础;坚持协调发展,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战略地位;坚持集约发展,丰富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内涵;坚持开放发展,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文晓燕  唐春波 《南方论刊》2022,(10):16-17+3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源泉,深刻表明党“为什么胜利”的历史基因和“怎样继续胜利”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从整体看,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具有内含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中华优秀传统的理论逻辑、奠基于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和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的实践逻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有利于为实现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为锤炼政治品格提供思想武器以及为构筑中国特色理论气派提供理论向导。  相似文献   

4.
蔡绵绵 《南方论刊》2023,(6):54-55+72
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为我们巩固党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把握其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其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第一个层面是党的信仰,是党与真理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党对人民的承诺,是党与人民的关系;第三个层面是党的生存之道,是党和自身的关系;第四个层面是党员的价值追求,是党员和党之间、党员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巩固党史学习教育,需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敢于斗争。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庆精神的源头,大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庆精神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大庆人在新时代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理解好、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庆精神的内在关联把握好,有助于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提下,把大庆精神践行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庆的"三个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发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政治情怀以及卓越品格等育人功效。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抓住关键因素,找准与课程的融合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主题明确提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要求。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生成机理在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革命斗争实践的锻造淬炼。伟大建党精神意涵深邃,从“知”“行”“意”“情”四个层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政治责任、政治风骨和政治立场,构成党的精神之柱、精神之要、精神之基和精神之根,体现了崇高性、实践性、斗争性与人民性的精神特质,人民性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新时代新征程,要切实践履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筑牢信仰基石、砥砺初心使命、坚持斗争精神、恪守忠诚本色,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欣 《学术探索》2023,(4):40-47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立党兴党强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精神淬炼,创造性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之源。纵观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伟大建党精神有其独特的生发逻辑,理论之要为马克思主义,文化之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之脉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实践之需为革命先驱的建党活动。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具体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丰富的科学内涵呈现出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新时代赓续伟大建党精神,需要立足理论学习夯实真理基础,通过建章立制提供制度支撑,加强传承濡染焕发文化活力,融入实践提供奋斗力量,从整体上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构建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其中就包括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对东北抗联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总结和提炼,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东北抗联精神内涵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抱定民族解放必胜信念,爱我山河、爱我家园、爱我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敢于牺牲精神,唤起民众觉醒、改变民族命运、争取民族独立的勇于担当精神,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强敌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东北抗联精神既有其特质,又与其他伟大精神在理念上一脉相承,体现出一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北大荒精神之源,北大荒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北大荒精神的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北大荒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并为北大荒精神基本内涵提供精神渊源。北大荒精神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由20世纪进入21世纪,随着商品经济潮的日趋汹涌高涨,诗歌中存在着的意义危机也日趋严重。可以说,新世纪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困惑、焦虑、孤独、痛苦和不安,都与意义危机的  相似文献   

12.
论意思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就意思表示的概念和要素、有效条件及解释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杨林 《湖南社会科学》2004,3(6):146-149
每一个时代都在改善它的“智慧” ,在当今时代 ,对“智慧”一词的反思应注意它的四个维度 :感性维度 ,法则维度 ,观念维度和人文维度。智慧是一种平衡 ,是结合了理性法则和感性才情 ,将工具理性与人文境界整合起来 ,个性化、观念化的主体智能和社会智性文化。  相似文献   

14.
再论民族关系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别介绍了近几年来一些民族研究者对民族关系含义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与以往一些学者不同的观点 ,认为民族关系就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 (跨地区 )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和平、战争或和平与矛盾并存的民族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意义有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层面。动态的语境意义与静态的语言意义的不同表现在概括与具体、泛指与特指、显示与暗示、规范与偏离、原义与增义、直接与间接、意在言内与意在言外等方面。理解语境意义需要依据语境进行“语义线索推导”,其具体途径有依据语境,从社会意义、联想意义、情感意义、违背原则的意义、预设意义、言语行为意义、暗示意义等不同角度对话语作出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刘泓 《东南学术》2006,(6):176-181
本文从我国广告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广告意义系统生产与传播的结构转型--从符号象征层面的"意义转移"向社会功能层面的"意义依附"的转向,分析了"意义依附"所蕴含的风险性,进而提出进行广告社会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一、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的全称是“法律的统治” (The Rule ofL aw) ,在实行法治的国家 ,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或集团 ,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执行、并以权力制约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建立法治是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之一 ,可以把法治国看做是按法治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德语文献中的法治国的实质含义是“依法而治”或法制国 ,而不是现代普遍意义上实行法治的国家。它带有实证主义法哲学的意味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欧洲大陆司法传统一直不承认最高立法者应受更高级…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形上之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 时代精神,作为精神形上学的哲学则表现为不同的形态,这即是哲学的转向。现代人类精 神之重心转向人本身和人的生活,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正是现代精神重心之形上升 华,它面对三个世界:感性世界(事在)、人类世界(人在)、意义世界(义在)。这一哲学 是以感性现实生活为对象,以人类的理想本性为对尺对之进行人道评价而获得的意义世界, 即“为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故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意义形上学,也即是人道主义 的现代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尽管生活意义是一个萦绕于所有时代的永恒问题,但生活意义的现代形态和传统形态的重要区别提示我们不应当忽视生活意义的现代性基础及其问题.现代性是当代人生活意义的总体、隐性的基础,并从根本上规定着生活意义的体验结构和表达路径,其中个人主义和主体性原则共同构成了这个基础的主要内容.个人主义和主体性原则在支撑和充实当代人生活意义的同时,也造成了预设虚假、自恋指向、视界狭窄和精神孤独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Ontology"格义     
Ontology的汉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翻译问题,而是直接关联于西方哲学及文化传统的深层次的学理及义理问题.Ontology纯粹属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建构方式.从学理上看,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主要还是系词意义上的"是"及"是论",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关注的是"有论"及"存有论",海德格尔等现代生存哲学家试图挖掘的还是"生存论",但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作为一种学说的Ontology,承载并通向西方超验的精神传统及其信仰关怀.存在论的论阈包含三方面一是"是"作为系词的共相普遍性及逻辑整全性,在此,"是"表达的是一种信念;二是确立起作为"是"之殊相及谓词样式的"是者"及"存在者",并由此构成一个"世界"结构;三是对"是"的状态或"存在"的状态的先验构造,这一构造旨在通向超验者的存在(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