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光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
描写汉末一出家庭婚姻悲剧的《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现又重新选入五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誉为“长诗之圣”,但其中一些词义的诠释,至今尚有争论,对新编五年制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有关此诗的一些注释,笔者也有些不成熟的看法。现择其要者,略陈如下,以就正方家。“时人伤之,为诗云尔。”不少注本把“为诗云尔”解作“句末的语气助词”,课本注释亦如此训。“云尔”,确实可作句末的语气助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尔、云乎,皆语已词也。”王氏所说的“语已词”,即句末的语气助词。这种用法如《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中的“云尔”可译作“而已”、“罢了”等。 相似文献
2.
陈一凡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1)
重读《蜀道难》,作札记数则,旁门之见,录以求正。 一、关于写作年代 常见有二说,一说是早期之作,一说乃后期作品,当以后说为是。根据:1.此诗与李白早期的诗风不符,而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中晚作品风格相类。李白早期作品以五言居多,汪洋恣肆、雄奇奔放的风格也尚未定型,而此诗乃其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诗风已完全成熟。2.从某些诗句看,反映了安史乱前外族将领踞边的险恶形势,表 相似文献
3.
纪之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60-160
甲申年十一月十六日,夜十时许,胞兄谢世,飘然西行,其时有月圆圆,四围静寂,无遗言予家人;其时有风凄凄,寒宅萧然,有遗稿一束于海棠斋案边……念天夺其英年,念诗伴其而终,念其临去前数日亦草成绝笔诗章《青沟行》,念其夙愿为将诗稿成书,吾敛文之际不禁大戚失声,涕泗滂沱……遂彻夜难眠,披衣彳亍四顾,子夜孤灯闷对,听风动雪窗疏枝有声,想亡兄笔走笺上诗心留迹,成如下文字,三日后,焚香酹酒,一字一啼,一声一泪,吟咏于其灵位前,许诺一愿:酹酒今朝兮———凄绝而祭,恸悼于心兮———不已欷虚欠。孑然冥境兮———当缓步履,问及瀛寰兮———遽去何急… 相似文献
4.
包子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4)
《伪自由书》是鲁迅先生的第七部杂文集,共收杂文43篇(其中9篇由瞿秋白执笔),系1933年1月至5月间作。这些杂文中绝大多数都在上海《申报》的副刊《自由谈》上发表过。1933年10月由青光书局用北新书局的名义出版。《自由谈》名曰“自由”,实际上鲁迅先生并不能自由地在这个园地上“驰骋”,“自由”“不过是一句反话”。(《伪自由书·前记》)所以当他编集时便以“伪自由”作书名,强烈地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所谓“言论自由”的虚伪性。在当时日益严重的压迫下,这些杂文是怎样写作、发表的?这本集子又是怎样出版的?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些探索。并钩稽文章中的一些有关史料。 相似文献
5.
方一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4):57-61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时期的一部重要的道教著作,其中保留了较为丰富的魏晋口语成分。本文选取该书'降'等十条词语进行考释,涉及训治及校勘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金国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47-50
《金编》是近半个多世纪金研究的权威性工具书之一,1985年印行的第四版,成绩斐然,但也有一些疏失,本提出部分校记,有助于《金编》的使用,也有助于《金编》的修订。 相似文献
7.
范崇高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1):105-109
《法苑珠林》是最为重要的佛教文献之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是一部高质量的古籍整理著作,然其中仍有许多可商讨、补充之处.今搜罗十八条予以辨正,希望能对该书的正确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乔志强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笔者一九五四年看到山西太原县(现划归太原市南郊区)人刘大鹏写的不少诗文稿,其中有些是记载当地和附近几县义和团活动的,对研究义和团运动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曾加以抄录。这些未刊诗文稿的作者刘大鹏(1857—1943),字友凤,是个举人。在太原县和太谷县等地为人家塾塾师,清末山西谘议局成立,是太原县推举出的谘议员。一生没做过官,主要靠教书度日,授徒之余写了不少诗文。诗稿无甚可看;文稿中有《潜园琐记》 相似文献
9.
陆玉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6)
明代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政策是“顺即抚,逆即当剿”。对女直也是既抚又剿。只是因时间、情况不同而侧重有异。总的看,以“羁糜”为主。办法大致如下: 首先,置卫封官,把各部落酋长稳定在所占区内,管束其属下民众。永乐年间, 相似文献
10.
激荡一生,笔耕不辍 这几天看《旧京琐记》,有不少想法。夏老一辈子净赶上大事,1874年(同治十三年)出生,1898年后定居北京。那年,他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后,任七品小京官,分配到刑部学习。这年,康梁变法戊戌政变。1900年春,夏老回南京探亲,闹义和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人民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他都亲历,还是体制内的官员。他在清朝的“学位”是:秀才、拔贡、举人。 相似文献
11.
12.
13.
寇养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是一个很好的唐诗选本。然而,白玉微瑕,其中的一些训释似乎尚可商榷,(?)琐记几条如次。1、杜甫《丽人行》中的“后来鞍马何逡巡!”原注:“逡巡”,急驰貌,形容杨国忠的骄横。按:《庄子·让王》:“子贡逡巡而有愧色。”白居易《重赋》诗:“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这两句中的“逡巡”都是却退、或欲进不进,迟疑不决之义。“逡巡”又作“逡循”、“逡遁”。《汉书·万章传》:“章逡循甚惧。”贾谊《过秦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颜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95-98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长沙 蓉园丁玲在好些场合说过,她不懂理论,对批评是外行。可听她作报告,读她的文章,乃至平常交谈,我总感觉到她在娓娓而谈、平易近人的话语中含有理论的份量,只是创作家的理论修养往往不同于理论家的表述方式罢了。“翻”《北斗》时,我得到一个明晰的印象:这位小说家编刊物,在重视创作的同时,也重视理论批评。她是两者并重的。我曾统计了一下:《北斗》上的理论批评文字———“批评与介绍”专栏(第一卷每期都辟有这个名称的专栏),注明了“论文”、“征文”、“评论”、“批评”、“介绍”的,不计“文艺随笔”专栏文章,共… 相似文献
18.
颜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27-33
第四次文代会后不久,有一天,丁玲同志忽有所思地对我说:你导师那里该会有《北斗》吧,要是方便,借来给我翻翻。我把这意思禀报给李先生(何林师),他当然欣然同意,命我尽早从鲁迅藏书库里借出来送上。老太太手捧着这七本旧杂志,好像见了失散已久的亲人,轻轻地摩挲着每册的封面,小心地抚平卷曲的书角,默然不语,偶尔朝我望一眼,那眼神难道是在启示我:“温故而知新”,酝酿着去开拓一种新的事业?这样静静地过了几分钟,我才开口说:这都是您送给鲁迅先生的原本呢,都成了文物了。她点点头,目光仍然停驻在每册的封面上。一个春日融融的下午,我如约… 相似文献
19.
张殿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4)
《石壕吏》是杜甫名作“三吏”中的一吏,是文学史上一篇值得称颂的诗作。 本诗写于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公元七五七年冬,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兵收复了两京,把安史之乱的叛军压缩到河北一带。这时杜甫正在朝中任左拾遗。第二年,即七五八年,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获罪于唐肃宗,被贬为华州(今陕西省华阴县)司功参军。这年冬,杜甫来到东都洛阳。这时唐肃宗派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等九路节度使率军约六十万把安庆绪包围在邺城(即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大有一举成功之势。灭叛军、收两河似乎是指日可待。正如诗人在《洗 相似文献
20.
冯光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6,(1)
(一)翻开《狂人日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作者用文言写的一段文字.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全篇的"前言".如何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直接影响到对全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把握;对现在有争议的某些问题,从这里也将找到进一步思考的线索.其一,这个"前言"交代了日记的来历,有助于增强小说的真实感,为作者构筑战斗的"掩体".作者说,日记系他中学时的一个良友在病中发狂时所写;书名为"狂人"所题;记中语误,一字未改……这一切都意在向读者表明:日记所写的是真有其人,实有其事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