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正义理想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际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代内正义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代际正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正义卓有成效:生态红线制度维系底线正义,生态补偿制度奠定分配正义,生态督察制度凸显矫正正义,但也存在不足和问题.补足非正式制度供给,中和生态资源地区分配非均衡,平衡各类发展区环保设施建设,明晰各类环保主体责任,完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健全监管督察机制等,成为建构生态文明制度正义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环境正义理论已发展成为生态环境正义理论,涵括生态环境的承认正义、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等三个辩证统一的维度。生态环境正义是地方政府生态环保问责机制的主体基础、运行保障与目标导向,而问责机制的完善是实现生态环境正义的关键。通过检视长江经济带地方政府生态环保问责机制存在的五大短板,提出要创新地方政府生态环保问责机制,应从问责依据法制化、内容明晰化、主体协同化、对象合理化、程序法治化等方面精准着力,以期落实地方政府的生态环保责任、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保约谈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型治理措施,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环保约谈制度在环境立法中不断演变,并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一项重要工作方式。由于实践中行政约谈与督察约谈这两类约谈措施实施主体、程序具有高度相似性,使得在制度构建时较少区分约谈措施的法律性质,导致了不同约谈措施的混用。在环保约谈制度构建中,各地规范约谈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其对督察约谈制度的处理方式,也呈现出单行、融合与衔接三种模式。行政约谈与督察约谈分属法律法规与党内法规体系,两个体系应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建议规范行政约谈的规范性文件以衔接模式进行构建,与督察约谈衔接的同时,保留党内法规规范督察约谈制度的空间,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以往以“督企”为特征的环保政策,以“督政”为核心的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致力于纠正常规环境治理机制下的地方环境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持续显著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显示,以环境处罚力度提升为代表的合规效应是中央环保督察促进企业环保投资的主要机制,而以政府环保补助为代表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效应在低行业竞争及督察“回头看”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能够有效缓解以往环境治理中的“政企合谋”问题。因此,在未来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加强环境政策执行监督,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内涵着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为主题,探讨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的思维转向,主要表现在它实现了由现代实体思维方式向有机思维方式转向,由极端个人主义向共同体主义转向,由征服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向.其主要内容是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正义"不正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生态正义理想.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探讨和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观对转变思维方式,确定正确的生态文明战略,确定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式和终极目标等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创新环境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能动作用,补充环境行政执法的不足。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社会大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司法进步的体现,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决策的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通说理论,分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阐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合理功能,进而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起诉权、审判规则等方面上进行改进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兴起于20世纪西方的环境运动,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实践转向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由于环境问题的凸显,环境正义强调人不仅享有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也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就是为了平衡生态利益而制定的策略,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森林生态补偿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环境伦理学的环境正义理论分析我国森林生态补偿中的各种非正义现状,从中提炼出当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伦理策略,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森林伦理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危及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诱发政治冲突,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发展: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实施绿色新政;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发展基层民主,激励社会公众环保深度参与,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保证生态公平,以使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政治发展取得双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正义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在对自然资源的配置时,如何在自身的需求与自然的实际承载能力之间达成合理的平衡。文章结合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生态理论,阐述了十五大以来党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时对生态理论的创新,提出了生态正义在当代中国实现的三个方面保障条件。其中,生态正义的意识形态保障能够为其实现提供方向性的道德和观念指引,生态法律保障能够通过对任何破坏生态的行为予以惩罚而确立刚性的底线,生态制度是保护生态的专门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综合体,从整体上确保着生态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