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经济贸易关联的新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不同地区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影响,采用2003—2012年29个省市的年度面板数据,通过区域间贸易关联空间权重矩阵测算中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内和区域间贸易溢出效应,并进一步将区域间溢出效应分解为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系统地测算了互联网产业对其他区域出口额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产业既存在正向的区域内溢出效应,又存在正向区域间溢出效应,并且互联网产业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前向和后向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加强川渝黔流通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对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区域内物流中转速度、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产生深刻影响.川渝黔在流通产业合作方面具备了资源产业互补、政府已搭台、市场需求量大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合作观念滞后、基础设施差、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低、区域政策缺乏协调性等制约因素.应在此基础上制定川渝黔流通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出,金融集聚有利于区域内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通过集聚网络知识的系统效应、创新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信息升级效应,提升中心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如果区域间知识水平差距过大,会形成知识锁定的局面,造成区域间知识溢出阻塞效应,拉大区域间主体知识水平差距,从而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营造区域间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落后区域的企业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和新兴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性地使金融集聚发挥辐射作用,能够使金融的正向集聚效应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耦合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学者对区域产业耦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与产业特性,借鉴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内产业耦合、区域间产业耦合及区域社会总体的耦合作用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08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和哈尔滨、大庆煤化及石化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对区域内产业体系耦合和区域间产业体系耦合度量化,进而提出在区域政府、产业关联、市场与产业融合等方面促进区域产业耦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澄清了特定区域总产出与引致该产出的不同去向的最终需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区域市场规模的构成进行了分解从而刻画出各区域以及各区域的不同行业在国内市场一体化方面的进程。研究发现:全国各大区域在市场一体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迈进和深入,各区域间联系更加密切,自给自足的地方保护主义得到了一定的消除和控制。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西部区域更多地依赖一体化外溢效应,而东部沿海区域则更多地依赖一体化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区域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对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内涵剖析的基础上,从资金价格差异和资本跨区域自由流动两个角度对长三角地区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和测度.结果表明在长三角区域内资金价格还存在差异,但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近年明显上升,中心城市具有金融资源集聚效应但溢出效应不明显.因此,在借鉴欧...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学认为,相关区域之间必然存在经济联系。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与其他经济区域产生经济联系并相互影响。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北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他国内各区域的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内部经济联系较弱,区域内乘数效应高;东北地区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对东北地区产生较大带动作用。相对而言,邻近的北部沿海地区和京津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成渝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整合川渝养老资源、促进养老设施的共建共享、提升养老制度建设的协同度和养老服务及权益的便携性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文章立足川渝地区老龄化发展水平和区域内现实的养老需求,分析了当前成渝城市群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总结了区域内养老保障协同发展的先期探索及一体化趋势下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推进成渝城市群养老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流在反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往来程度时显现出了优势。文章借助中国银联2018年城际消费流数据,基于调整后的Head-Mayer边界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城市边界和省际边界均对异地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省际边界效应表现出异质性,其中上海与其他三省之间的边界对消费流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彼此之间的市场分割更为明显;长三角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不尽相同,上海的城市边界效应强度为1.05,江苏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处于3.06~5.51之间,浙江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介于3.13~6.24之间,而安徽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最为强烈,在3.85~6.58之间分布。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肯定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继续深化取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为阻碍的改革,进一步降低经济合作的障碍和成本。最后,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区域合作经验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