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养老文化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养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血缘道义基础上的崇老文化,包含着中国人独特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流动加快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解决老年人"照顾"问题时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应当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存在许多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陈旧因素.在新世纪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故鼎新,努力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华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明转型是中西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需要克服现代性的文化危机,中国则要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此问题域中,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文化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传统而可能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国道路既蕴含着对现代性文化危机的克服,也表征出中西方文明的融合与更新的可能,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文明新秩序的重要历史实践。易言之,基于中国道路而可能的中华民族复兴既包含着现代化的主张,也意味着开启一种新的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福建作为中国第一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生态系统、政策与人文环境也具有优势,也取得了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当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承载量有限等"瓶颈",严重困扰福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福建需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构建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法制与机制建设,以推进福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曾庆丹 《理论界》2010,(8):171-172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属于礼文化。礼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应用意义。中华礼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伦理思想,无疑为当前我国公民德育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董晓丽 《晋阳学刊》2012,(4):142-143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在不同地域、风俗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种族、民族的不同文化类型,这些文化类型的萌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尽管早期的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外力影响因素作用的不同又使得这些文化类型成长为具有极大区别,拥有独特民族魅力的传统文化,正如今天世界文明体系中较为典型的中国、西方、印度文明.在这些闪耀着人类文明智慧光芒的奇葩中,象征着东方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一个迥异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独特文化样式,直到历史发展的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而悠远的馥郁香气,构建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审美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和谐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其功能,分析了我国和谐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和谐文化的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现的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的"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借鉴世界的文明成果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全球化的冲击时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则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其文化生态环境前景堪忧。如果效率优先是通行的经济法则 ,文化例外即文化享受保护也将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文化多元化、文化生态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生存的需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享有被尊重、被保护的合法权利。欲达到这样的目的 ,首先是需要得到主流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相似文献   

9.
经过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碰撞,全球生态主义思潮已具有了鲜明的"中国印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当今中国,要想走进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关键就在于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特有的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断交融碰撞,已形成一道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亮丽的乡村生态主义风景线.加之快节奏的...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节俭知足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倡导的节俭、知足消费观,符合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古代发挥了富国、裕民、养德的社会功能,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奠定了传统消费观的深厚根基.节俭、知足是中国消费思想史的主流,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价值现的思想资源.它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确立节约资源意识和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风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4.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