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规则研究专家维克多·J·范伯格认为,没有规则的选择和没有选择的规则都会使公共选择陷入困境;公共选择理论专家丹尼斯·C·缪勒认为,民主即以正式投票做出并推行选择的过程.投票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选择,也是民主选择的一种体现,而投票规则涉及价值取向问题,主要包括投票规则的本质——公平正义、投票规则的理念——有限民主、投票规则的程序——规则公平.  相似文献   

2.
当前,体制变革对中国妇女加强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女性成为"问题"压力下觉醒的群体,"妇女问题"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点,"妇女研究"随之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妇女研究"中去,对这一领域开展学术的梳理和讨论,挑战传统的知识结构,重构女性主义理论,将推进妇女研究的学科化。诚然,女性主义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压力与困惑。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本土化的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多年来社会学的发展,不同阶段争论的议题正是社会学作为一个专业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点体现。从研究对象的转换、本土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到认识论、方法论的提升,不同部分的专业构建出现了研究议题、理论普遍性和方法论上的本土化争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从引入西方社会学理论,到构建中国本土学术共同体的过程,"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本土化的两个方面。社会学面临的问题是对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的把握,这是现阶段本土化所回应的根本性议题。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早已成为中国文论与美学中的“显学”,而其诸篇赞语的学术意义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养气》是《文心》创作论中的重要篇章,其以《管子》、王充的气论哲学作为基础,使之成为文学创作之“神思”的动力.《养气》赞语以其隽永朗练的四言诗形式,将《养气》篇的内容浓缩于其中,并将其明确地置于文学创作思维的框架之中.结合《养气》正文对《养气》赞语加以美学角度的诠解,发掘《文心》诸篇赞语独特的理论价值,可能会成为龙学研究的一个独辟蹊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者们从多种视角对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知识观"之论辩、主体性教育的讨论与争鸣、教师权威和教学中对话与平等的探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讨论等等,都成为教育理论研究深化和学术自由与平等的重要表征.但其中也透射出教育研究者在研究中的某些缺憾.在中国教育史上,先哲先贤们学术争鸣中的平等交流和对学术的真诚追求深深地启迪着后世的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其诞生以来一直争论不已,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执一端,各有所据。在中国学术界,不仅在学术层面众说纷纭,而且由于与产权制度改革紧密相连,还被蒙上了某种政治色彩。如何客观、辩证和科学地看待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正视其学术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科斯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参照,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对其学术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公平正义日益成为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价值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的背景下,2011年11月19-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学术月刊》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学术的整体转型,首先应当归因于中国传统学术内部知识系统的一系列范畴性的转变,以及以西方知识体系为参照对象的对于知识本身的全面整合.在这一复杂的知识系统转化过程中,"国学院"体制发挥了重要的知识导向功能.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才最终促成了现代中国学术在知识构成上的转型、重组和分流.  相似文献   

9.
<雷雨>中的命运观一直是学术界观注的焦点问题,但关注往往停留在价值评判层面,很少有人对其学理内涵进行剖析.<雷雨>中的神秘主义思想观念很多,构成其思想本体功能的除命运现以外,还有天意思想和上帝观念.相比较曹禺所稔熟的<圣经>文本中的"上帝"形象可以包含"命运"、"天意"以及与"上帝"相类似的"宇宙主宰"、"第九个角色"等观念的特点,成为真正的<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悲剧艺术的审美功能方面,从作者的创作初衷看与学术界习惯上所说的现实主义并没有多少必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诉讼与社会秩序的问题已成为学界讨论和研究的重点问题,而且经久不衰,海内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就此展开过广泛的对话.但在这些讨论之中,我们发现秩序维护的主体--"人"是缺席的,或者说在相对固化的结构性研究中缺乏了流动着的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道路研究的发展阶段、期刊分布、研究机构、权威作者及主题词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道路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其研究成果基本上刊登在马克思主义类的期刊上,权威作者与知名学术机构之间存在着直接关联关系,其主题词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绘制的中国道路研究引文图谱显示出中国道路研究存在四个引文知识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他经典著作、国际上对中国道路的评价、中国道路研究新成就。中国道路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道路研究的学术团队正在形成中,中国道路或将成为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及其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我国宗教哲学的兀然崛起和高歌猛进与我国宗教哲学界宽松、自由的学术争鸣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密切相关.作者在对这一争论的过程作出历史追溯的基础上,强调和论述了这一争论对我国宗教哲学研究的巨大解放作用和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研究二十五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五年来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围绕在城市化的涵义、模式、发展方针以及滞后于经济发展原因等方面展开讨论.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而使城市化研究走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与“中国英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及中国外语学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从分析语言与文化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英语”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为中国学界接受的历史已逾百年。由于他的思想部分契合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内在需求,因而产生了一种特定的以探讨中国现实问题为最终目的的卢梭研究,即作为“方法”的卢梭。这一研究范式既可能以一种“强形式”的建构方式造成对卢梭思想本身的严重误读,但也可能以一种“弱形式”的建构方式介入对中国本土社会问题的关怀与思考。作为百年中国卢梭学的重要遗产,这一范式也对中国的西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90年来的五四运动研究大致分为4个时期: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发展时期(建国初的十七年)、繁荣时期(文革结束至90年代中期)和拓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期间,学界就五四运动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学术成果丰富,而且学术争鸣之热烈也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课题中所少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五四运动研究从单纯的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的视角转向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考察,开辟了五四运动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史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队伍处于年轻化、高学历化、高职称化的态势,其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建设在近年得到较大发展,新型人才培养也得到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城市史学科在“十三五”期间有很大发展,不仅突出表现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中国城市史课题远超“十二五”期间的立项数,更表现为发文量和专著出版有着较佳的表现。基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十四五”规划调研所获相关数据,结合文献资料,文章对近年来中国城市史学科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前沿问题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的历史从晚清和民国初期开始发端,经历了西方传教士办报建社的初创奠基时期(1887-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旧更迭时期(1949-1965)、“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的坚守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后的恢复与改革创新时期(1978-2008)以及2009年以来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时期,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进程可谓跌宕起伏。一百多年来,中国学术出版为融入国际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出版规模、传播技术等条件已与国际同步,应考虑改革现有评价体制和标准,完善中国学术出版的生态环境,提升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树立自信和威信。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学派之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观念的冲突。聚集于东南大学、以反五四新文化运动姿态出现的“学衡派”,持中西会通的文化理念、举新人文主义之大旗,与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新文化派”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这种以南北两所著名大学为阵地的不同思想间的论争,有利于中国文化与学术的健康发展及南北学风的互补。“学衡派”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东南大学学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任重道远,诗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诗词翻译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从文献来看,目前研究大多从文学角度对诗词外译进行批评性分析,尤以古诗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尚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分析方法较为主观等问题。文章尝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切入,对刘半农所创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五个英译本从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功能对比分析,旨在为翻译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