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阿里札达县洛当寺新发现一件佛幡残片。文章通过与敦煌出土佛幡的尺寸、质地、制作技术、装饰和功能等各方面的比较,同时结合愿文内容得知,该幡是阿里当地人敬献的一件源自元代内地的愿文幡。该幡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元代一统阿里之后,阿里与内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交融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胜兵",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常务兵'",并将"胜兵制度"解释为"常备兵制度",本文则认为将"胜兵"解释为"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从训诂学角度看,是不确切的,关键在于将其中的"兵"字误训为"兵士"了。正确的解释应是:"胜乓",首先是力能操兵的意思,其次指"胜兵者",即为能操兵的人,引申为能操兵作战的人。  相似文献   

3.
仅保存在藏文大藏经中的<思择炎>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介绍并批判胜论派思想体系的佛教文献.<思择炎>第七<入抉择胜论之真实品>"序论"和"前分所破"分别详细介绍了胜论派的解脱理论,"后分能破"则一一破斥了"前分所破"提出的解脱观.对清辩论师所传之胜论派解脱思想,尤其是"后分能破"对其的批判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探究5~6世纪胜论哲学的发展潮流及其与佛教的论争,可更加系统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姚霜 《中国藏学》2023,(1):159-168+219
“普陀山”,旧译“补怛洛迦”(Potalaka),有关的最早记载出自《华严经》,其被视为观音菩萨驻锡地,也是大乘佛教信仰共许的圣地。以此命名的观音道场遍布整个亚洲佛教世界,其中位于中国的浙江普陀山、西藏布达拉宫、承德普陀宗乘庙都是备受尊崇的胜地代表。这些与“普陀”相关的同名朝圣地的建立,与观音信仰的传播息息相关,不仅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更是见证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文章旨在从西藏文化中有关“■”(布达拉)的知识源流出发,梳理藏汉文佛教经典、修行文本、朝圣游记、胜地方志等文献中有关普陀胜地的记载,勾勒藏汉历史上对于普陀胜地的建构、认识与调适的过程,以汉藏佛教比较研究的视角,展现同名胜地文化的共享对于各民族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在,南越军民正以胜利者的姿态,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他们越战越强,越战越胜,从五月以来,以强大的攻势,揭开了南越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青山一战,解放军突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严密工事,仅在几十分钟的白刃战中,就把一百三十九名  相似文献   

6.
陶陶周城今胜昔──云南大理周城村纪行本刊记者周城,这个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乘着改革的东风利用一切优势和契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形成农业生产科技化、乡镇企业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格局,社会产值、经济收入居大理州同级榜首。他们生产的产品获国...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是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作为这一时代意识形态组成部分之一的乐舞理论,对于前代各家乐舞观点采长补短,形成一种融会各家各派思想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论述汉代的乐舞理论,即乐以言情、郑乐胜雅、舞以尽意、礼乐互补、雅俗共赏、推崇雅乐、穷尽物态六种乐舞理论,并以汉代的舞蹈史实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铜鼓的传说。在一些铜鼓传说中,铜鼓能够威伏毒蛇猛兽并战败作为旱涝之灾等自然力化身的各种妖魔。据此,本人认为,在古代社会,铜鼓除具有以往学者们所认为的各种功用外,还可能曾被作为镇物运用于厌胜仪式,以禳除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扎库齐牛录(八乡)的汗都春艺术为个案,从边缘化视角探讨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定位,主要分析与阐释汗都春艺术在多元化的社会变迁中如何选择积极的文化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漆染牙齿是人类一种古老的体饰文化,历史上曾在亚太地区广泛存在。瑶族本无漆齿习俗,但有的支系———如越南保胜的白裤瑶(贺瑶),却在与越濮族系的黑齿民族接触中所濡染;受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越南社会不再"以黑为美",瑶族黑齿习俗也随之变迁。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与相对保守的族群文化,使其成为这一习俗的最后持守者。从本质上看,越南瑶族对黑齿习俗的习得、持守或放弃,均是他们基于生活需要因应环境与社会变迁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元宪宗朝的察合台兀鲁思刘迎胜元定宗统治末期,蒙古朝廷与割据钦察草原的宗王拔都矛盾尖锐。贵由出动大军西征钦察,但他本人在西征途中于1248年春去世。拖雷家族诸王在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裔的支持下,与元太宗窝阔台家族请王和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家族诸王的同盟进行...  相似文献   

12.
敦煌石窟为观察南北传密法互动的重要窗口,中唐榆林25窟正壁的主尊代表南传中印胎藏及佛顶尊胜系"毗卢遮那佛"的仪轨,而其榜题"清净法身卢舍那佛"及本窟四壁的造像则表现北传华严密法的主尊,两者在本窟的对应关系,开启了尔后南、北两系密法的互动。本窟正壁的"毗卢遮那八菩萨造像"源出盛唐善无畏所撰《尊胜佛顶修瑜珈法轨仪》,而由不空在《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中加以简化而成,成为敦煌石窟尔后"佛顶尊胜"一系造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后的15世纪是马萨乔的现实主义获得普遍认同的时代,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也纷纷将透视学与解剖学运用于画面之中。在这样的一种人文环境下,波提切利的作品却呈现出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本文以他独特的艺术形式入手,从他运用的艺术语言展开论述,并着眼于他的代表作品《春》语言表现的独特性,从观看者视觉与心理上获得的感受以及他所处时代背景和思想,分析波提切利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后的15世纪是马萨乔的现实主义获得普遍认同的时代,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也纷纷将透视学与解剖学运用于画面之中。在这样的一种人文环境下,波提切利的作品却呈现出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本文以他独特的艺术形式入手,从他运用的艺术语言展开论述,并着眼于他的代表作品《春》语言表现的独特性,从观看者视觉与心理上获得的感受以及他所处时代背景和思想,分析波提切利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即兴演奏是衡量演奏家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国内以往或当代的众多琵琶音乐会中,致力于对琵琶即兴艺术不断追求、把多元化即兴音乐元素不断融入实践的,是于源春的"不弹古调"琵琶室内乐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中,于源春在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与句式、演奏技法等方面赋予即兴意义,同时,在即兴演奏从认知转向实践上做出努力,把琵琶即...  相似文献   

16.
“唐嘎”(thang ga)又叫卷轴画,是西藏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寺庙殿堂内,它与各类幡幔等悬于梁栋之上,同壁画、塑像一样,起着宣传宗教教义、渲染神秘气氛、装饰宏伟建筑的作用,故西藏各寺庙、宫殿内都藏有大量唐嘎。此外,一些藏族群众家中,也挂有唐嘎。唐嘎画面内容除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像外,还有历史内容、天文图象和病理解剖图等。唐嘎画面有彩绘、刺绣、拼镶、珠宝镶编等形式。西藏唐嘎正因具有独  相似文献   

17.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西南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南部拉萨河谷平原,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古城的红山上,有一座依山而建,工程浩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殿宇挺拨,凌空高耸入云,宫墙红白相间,鳞次栉比,金顶闪烁,幢幡琳琅,这就是世界屋脊的  相似文献   

19.
北宋毛滂之词情韵特胜,潇然明润,其词集《东堂词》艺术成就颇高。本文以《东堂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析毛滂以典抒怀、炼字锻句、意境清远的词学观念,探讨毛滂典雅潇洒的词风对于北宋及后世词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喇嘛格桑     
喇嘛格桑黎曦五台山居于中国内地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的十方堂又是内地唯一的一座喇嘛寺。当你在青山秀水间突然看见这个夹杂在林罗旗布的汉传佛寺中的喇嘛寺时,你会感到西部青藏高原那幡旗飘动、经筒长转的气息离你是那么近。从清道光年间至今,十方堂一直在这座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