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短视频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不仅重塑着大众文化的景观,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个体主体性角度来看,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赋予了个体平等表达的权利,拓宽了个体自由表达的空间,丰富了个体社会交往的方式,并为个体重新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赋予意义提供了新的平台.但与此同时,短视频泛娱乐化的精神实质导致思维能力的钝化、追求流量的商业化逻辑导致价值尺度的错乱、虚拟的真实导致自我呈现的异化、同质化"信息茧房"效应导致价值共识的危机等负面影响也容易造成人的异化.因此,必须立足于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从个人、短视频平台、社会等多个角度探索短视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志 《国际公关》2024,(4):120-122
随着“短视频+电商”“短视频+服务”等模式的引入,抖音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服务消费平台。其独特的兴趣电商模式为品牌商数字化营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抖音平台的碎片化语境生态与病毒短视频营销相互契合。本文通过对抖音平台特点和营销模式的分析,探讨了病毒短视频营销与兴趣电商模式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并从品牌权益的角度对病毒短视频营销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软实力竞争是经济、信息全球化所促生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控制.在全球化信息传播格局中,网络媒介开创了更契合的信息延伸空间.从全球信息分布的格局来宏观分析,网络文化显示了"文化全球化=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的线性换算关系.但具体到一个民族、一个个体的新媒介使用特性及价值流变过程发现,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并非在网络媒介平台中肆意而放纵的进行意识形态的操控.技术赋予人更多的主体性并在其中管窥到了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农村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留守妇女的信息接触和社交互动提供便利。本研究深入江苏省东部X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媒介依赖理论角度探析农村留守妇女使用短视频过程中的行为表征和心理诉求。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变化中农村留守妇女的“有闲”状态相对延长,劳动压力的增加和文化活动的转变对其短视频使用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从信息、心理以及娱乐三方面的目标和需求出发,农村留守妇女使用短视频增强自我认知,调整个人情感,从而改善日常生活,形成信息理解、心理定向和个体娱乐的特点。呈现出新特点与新问题的农村留守妇女通过“刷”短视频了解自我和社会信息,缓解心理压力,并在短视频互动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促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为全面的、开放的、完善的主体性的生成准备着条件,网络文化"提升"了人的自主性,促进人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的生成;网络文化"触发"了人的能动性,使主体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力增强,促进人对现实性的超越和自我超越;网络文化"驱动"了人的创造性,打破强大的自在的日常生活结构对个体发展的束缚,使主体走出封闭的日常生活世界,在开放的和创造性的非日常生活空间中成为自由自觉的非日常生活主体.  相似文献   

6.
对个体精神家园的结构要素进行学理性研究,这既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极为欠缺但对于大学生、国家和民族发展又至关重要。从主体角度看,个体精神家园是人的主体精神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认知状态、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所构成的心理世界,从中抽象出个体精神家园的三个主体性要素:认知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从客体角度看,个体精神家园的实质内容又是人类文化价值矩阵构成的文化世界,得出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是社会文化价值内化为个人价值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路径是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唤醒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整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等客体性要素的文化教化,帮助大学生内化为主体性要素即树立科学的认知方式、正确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
作为移动影像剧场的短视频,在今天已然成为了最重要媒介之一,方兴未艾又充满活力的短视频市场,能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极大的助动力。但是,红色文化运用短视频进行传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空间存在诸多驳杂且虚假的内容、红色文化难以在娱乐生态圈层中“破圈”、地方红色文化内涵的“消解化”等使得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的效能度降低。唯有寻求定调媒介凸显红色文化本质内涵、借助情感化的创作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破圈”、寻求“在地性”的叙述内容借此凸显地方感、立足短视频平台的审美特性分众化创作,才能创作出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的短视频、才能增强受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移动短视频平台已深入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大众传播有必要发挥其作用。从助力逻辑维度看,移动短视频平台具有基于算法推荐的定制化传播和鲜明场景性、链式传播和多中心裂变式传播并存、再中心化、互动性等传播特点,能够为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提供显著益助。从助力愿景维度看,基于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主流价值观话语将呈现多样面貌,根据时间、内容与受众的不同,可分为近期面貌与长期面貌、局部面貌与整体面貌、简单分众式面貌与深入分众式面貌三组呈现样态。从助力症结维度看,移动短视频平台助力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从助力对策维度看,要聚焦“PGC模式+UGC模式”的生产模式优化、“算法推荐+人工把关”的推送方式强化、“规制完善+监管有力”的传播保障细化、“模范引领+大众推动”的传播氛围浓化,推进移动短视频平台助力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大众传播的精准实践。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短视频著作权问题也日益凸显.相比2018年,2019年有关短视频的著作权纠纷明显增加.争议问题包括短视频的独创性认定、权利指向和平台责任.独创性是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视频之"短"不影响独创性的认定,法官应结合创作主体和创作成果采取相对宽松的"有无"判断标准;对于短视频指向的著作权和邻接权保护问题,可从赔偿层面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力度,这也契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的保护趋势;此外,平台责任多是间接侵权责任,要注重培养平台及用户的著作权意识,同时平台应加强事前预防,避免间接侵权.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广告在用户流量与大数据算法推荐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新型的信息传播逻辑,并成为广告商与品牌商为之青睐的广告形式。短视频广告虽然兼具市场、内容、技术、平台等思维传播逻辑,然而由于存在大数据杀熟、内容雷同、算法垄断、海量信息轰炸等问题,导致其传播空间还不够广泛和宽阔。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应从市场规范、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平台管控等角度入手,确保短视频广告的高效传播与规范,提升短视频广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行政人格的不如人意,确实正在严重地蚀解着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务员人格评价机制实现创新。创新的要件是形成多向性的、公众可参与性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