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智能化已然成为网络化时代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需要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是治理的本质决定的.但实践中智能化治理却存在着技术至上的误区、机制滞后、市场主导、人才基础薄弱等问题,阻碍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构建.网络化时代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需要从确立智能化治理理念做起,构建智慧政府,打造智能政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构建坚实的智能化载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市域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矛盾愈发凸显,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升级与迭代也给市域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蕴含及优化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把握其理论意蕴,更要着眼于实践进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构建"一核多元"的市域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体系,科学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形成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公权力监督是国家廉政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突破口.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不精准、监督滞后、监督信息孤岛等情况仍然存在,影响了公权力监督的效率.近年来,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廉政治理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研究的重要领域,大数据的工具理性特点与公权力监督的价值契合,能破解公权力监督制约的难题.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监督框架,在防控数据风险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增强法律和制度约束力、强化精准预警功能,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公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各种4G、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丰富了政府治理的工具,使政务服务逐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实现高效化、智能化的政府治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探讨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的一些困境并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问题历来牵涉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与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突破触发国家安全问题,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不仅面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挑战,面对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安全形势的变化,更受到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安全治理风险冲击。因此,通过提升国家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国家监督和加深国际合作来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同时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反思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化时代,数据被看作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资源,政府数据治理意味着政府从信息管理到政府数据治理的转型.政府数据治理以获取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和分析数据为基础,在制度设计功能上,赋能制度设计的技术基础;在制度运行机制上,赋能制度运行的增能价值;在激发制度创新动力上,赋能制度创新内生增长动能.但也要看到政府数据治理赋能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数据迷思""数据霸权"等问题,因此必须把握政府数据治理赋能制度执行力的效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化治理正处在用数字技术治理到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中,数字出版的行业垄断问题是数字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界定数字出版平台的特征及其价值形态基础上,剖析当前数字出版平台垄断行为中的版权垄断、数据垄断和价格垄断表现;揭示数字出版平台垄断行为具有隐蔽性和强制性,“赢家通吃”的垄断行为加剧了数字出版行业分化,互联网巨头通过排他性措施垄断和打压竞争平台,监管体制的滞后性导致数字出版平台垄断的成因。提出构建数字出版行业反垄断治理的法制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制度体系等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逐渐成为国家治理函数中的重要技术变量,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技术治理的重要实践形式,大数据技术通过倒逼、嵌入、赋权和增能机制,推动国家治理的理念转型、组织变革、活力增强和效能提升。同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技术治理面临着“数字利维坦”倾向、工具主义泛滥、数据和场景的张力、数据安全隐患和“马太效应”等治理限度。为此,要审慎对待大数据嵌入国家治理体系,明晰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权力边界,彰显国家治理价值理性,破除技术崇拜治理迷思,弥合技术治理本体缺陷,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规避技术治理潜在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开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诸多领域逐步蔓延,数据导向的决策技术俨然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方法选择。应以基层安全、大数据挖掘与风险预警为核心内容,以理论分析、技术实现、系统研发为基本路径,建构基层安全的情报来源系统、情报研判和风险预警系统、政府决策辅助系统,在实现路径上具体涉及基层安全的指标设定及权重分配、信息获取、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方面。未来在大数据的应用上还应构建法律规制环境,防止过度数据挖掘所造成的合法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绿色治理经验可支撑"一带一路"在全球绿色治理创新中深入推进。着眼绿色治理涉及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广义边界,构建治理主体"可开源"、治理过程"可持续"、治理手段"可多元"、治理客体"可共生"、治理结果"可分享"的广义绿色治理理念体系,可透过实践体系探索系统治理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区域同处相似后发状态的贵州,正探索"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的广义绿色治理实践体系,彼此联动的绿色扶贫治理、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督治理、适应地缘"区域级差"要素创新大数据治理、"产业的生态化、生态的产业化"的大生态治理,为"一带一路"的绿色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