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播弄》通过打乱时间、淡化故事情节、设置悬念的叙事策略,将女主人公意图与矛盾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洽谈表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3.
艾丽丝·门罗创作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女性成长和发展的不同可能性的探究。小说《播弄》也体现了这个主题,文中的叙事安排对体现主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者精心构思小说,以各种叙事手段巧妙地编织素材,从而令主旨更突出,情感效果更为强烈。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叙事频率和叙事空间等叙事手段交织发挥作用,传达出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欧美,获奖无数。2013年10月,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主要得益于艾丽丝·门罗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但和她的叙事策略也不无关系。通过特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巧妙变换故事节奏、精心营造故事悬念等杰出的叙事策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焕发出简洁精致、不施铅华、细腻优雅的风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5.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荨麻》讲述了一个中年女子在低谷时偶遇儿时玩伴迈克,萌生爱意,经历过内心的挣扎、迷茫,最终回归理性,领悟到爱的真谛的故事。小说的叙事时间极有特色,体现为碎片化的叙事时序、灵活多变的叙事节奏和重复讲述的叙事频率。从小说简单故事背后的复杂意蕴能感受到深邃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短篇小说《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体现其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时间倒错和多元复式聚焦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在借鉴了现代派小说理论及叙事话语之后,重新发现了叙事的重要性,不仅改变了以往小说忽略形式因素的模式,而且在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文本策略.本文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者、叙事方式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进行深入考察,认为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真正进入了文体自觉时期,小说的叙事"话语"与文体相互对照、补充,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同乔伊斯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一样,劳伦斯的心理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痛苦甚至是病态的"自我"。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劳伦斯独特的双重叙事策略。本文以其著名短篇小说《公主》为例,对双重叙事策略的含义、构成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人称和叙事策略三方面分析了埃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提线木偶》彰显了极高水平的叙事技巧。在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叙事角度(聚焦模式)和叙事话语两个方面诠释《提线木偶》中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以求提供一个研读欧·亨利小说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神探狄仁杰》风靡一时,作为一部悬念性极强的侦探类电视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编导运用高超的叙事艺术营造浓重的悬疑氛围。创作者主要运用三种手段构建《神探狄仁杰》悬念叙事的大厦,其中,《血色江州》这一个案子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2.
“聚焦”作为叙事学领域中的一个常用的概念,基于种种原因,其使用缺乏一致性,表现为名称繁多,成分混乱,并带来了一些弊病,如引发学术术语的论争,削弱文学批评的准确性等.因此,叙事学“聚焦”概念需要基于中西不同视域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意义上与"描写"、"抒情"、"议论"概念相对的"叙事"概念由于赋予了西方叙事学的学科意义,其内涵与外延大大丰富,发展成为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中多门学科共享的核心术语。论文从西方叙事学中"叙事"概念的学科意义切入,梳理"叙述"向"叙事"转移及在现代语境下融合、分化的嬗变历程,考量"叙事"概念的现代意义和功能特征,并试图以此为起点,系统探讨语言理论对叙事理论建构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暗算》在英雄主题、叙述策略、语言的组织上,都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审美视野进行了挑战。英雄的私语化描述,饱含情绪的主观化叙述,正奇语言的混杂,都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为此《暗算》也带来了迎合世俗文化消费的质疑,但新的叙述方式为军旅文学创作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和思索。  相似文献   

16.
铁凝在<大浴女>中力图通过对女性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的挖掘,在其叙事意蕴中揭示女性世界的隐秘心灵,从女性世界出发,寻求一条适合女性自身发展的道路,建构一个属于女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中有大量的疯狂或准疯狂叙事。这种疯狂叙事不仅与尼采具有联系,也与中国道家文化具有密切联系。鲁迅的"疯狂"叙事,是道家文化"疏狂"的现代承续,是道家式的有关生命自我的表达。"疯狂"所蕴含的怀疑/批判精神,也是道家怀疑/批判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事实性虚构”是唐传奇惯用的叙事策略,旨在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为此,唐传奇的叙述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形:真实作者直接介入文本,充当故事的讲评者,以证明故事的真实可靠;同叙述者参与故事,弱化虚构的痕迹,强调故事的事实性;异叙述者凌驾于所叙故事之上,给读者造成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了获得叙述中的自由,常常发生叙述者的违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反成长叙事虽然也借用了青春成长的叙事方式,遵循了相似的结构模式,却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节走向。即故事主人公未能按照社会理性预设的道路成长,而是对成长的彻底否定。《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中国青春类型电影中反成长叙事经典作品,它以“文革”为背景,社会权威、家庭权威与教育权威的缺失,形成了以主角被抛弃、对成长的怀疑和对现实的迷茫为内涵的反成长叙事,象征着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减弱造成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