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3):30-36
巴渝主要指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方志记载的民俗内容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至民国的巴渝方志目前能看到的有30多种,其中除少数方志外,大多数巴渝方志都记录有民俗内容,包括冠礼、婚礼、丧礼、节序等。研究发现,冠礼在巴渝久废,但在古代巴渝男女成婚前一日,为男命字,为女加笄,是为加冠,但只通行于乡绅家庭。婚礼中的六礼在巴渝各地不尽相同。丧礼中的“复山”为古代部分巴渝地区独有民俗。节序中的“倒牙”流行于川蜀而不流行于巴渝地区。从中可以看出,巴渝方志民俗文献有其研究价值,不仅能从巴渝方志中考察民俗演变过程,还可以从中找到演变原因,探讨巴蜀民俗的异同,其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张志全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6-40
明清以降,湖广填四川以及外来商人、民间宗教传播甚至战争引起的文化迁移与文化交流,促进了巴渝地区民间演剧逐渐走向繁盛。无论是岁时节日,还是神诞节日,甚至是个人礼仪方面的庆典,都少不了钲鼓阗天,鱼龙曼衍。巴渝方志中保留了大量节庆演剧史料,这些史料的挖掘对于研究戏剧史、民俗史、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中有大量关于古梅树龄及其树体特征的记载,从中归纳出两条判断古梅的标准:一是百年以上的前代梅树;二是具备古梅树体特征的老梅。将古梅的树龄与树体特征相结合,不仅便于调查现有古梅的树龄,还可以尽早发现有保护价值的未来古梅。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中有大量关于古梅树龄及其树体特征的记载,从中归纳出两条判断古梅的标准:一是百年以上的前代梅树;二是具备古梅树体特征的老梅。将古梅的树龄与树体特征相结合,不仅便于调查现有古梅的树龄,还可以尽早发现有保护价值的未来古梅。 相似文献
5.
蒲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64-69
《永乐大典》虽然仅存残本八百余卷,但它收录的方志具有数量多、版本早、种类全、涉及地区范围广等特点,不仅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补充史料的价值,还具有校勘、辑佚等文献学价值。然而《永乐大典》收录的方志亦存在著录文献名不严谨的现象,存在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的现象,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7.
江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55-58
明清方志中记载着大量的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信息,且具有综述性、地域性、实用性强,地理信息丰富,资料较为原始可靠的特点,这为国土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文献基础。明清方志所记载的自然资源信息,至今仍在国土勘察、国土规划、国土整治与开发、国土管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结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5):45-50
前人有“文学地理”之说,就文体与地理的关系而言,则赋体文学与地理关系最为深密。赋与地理的关联,首先在历代大量的“地理赋”与“都邑赋”的创作,其最初体现于汉京都赋代志乘(帝国总志)之用,又与汉“天子礼”的构建相关。而对自然山川与方镇疆域的人文关怀,对区域人文礼俗的描写与礼赞,对大一统帝国德化政治的向往与颂扬,充分表现出赋家的地理情怀。考察赋家的史地观与历代方志编纂的共同文化取向,有三大显征,即重现实、明致用与观风俗。这也是赋家创作内涵的方志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陈元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74-77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不断丰富和彰显旅游景点的地方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的层次,丰富文化旅游的形式。作为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特征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如何将其厚重的古代艺术资源深层次挖掘,实现其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发展的有机融合,形成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双赢,这是我市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吴礼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6-39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国家正史及官方历史教育广为开展,各种非正史、非官方、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也异常丰富,方志、宗谱、民间风俗、娱乐活动中的历史教育便是体现.它们在资政一方,凝聚族群,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正统历史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惠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8-30
神话是人类思想的精神源头,幼儿期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神话与幼儿教育联系最为紧密。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其对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幼儿进行自然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教育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出版传播方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建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4):88-92
中国古代出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 ,其出版传播方式的演进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生态进程。它保存、创新、发展并延续了中国 50 0 0多年的文化 ,使中华文明惟一成为世界诸文明古国中不曾中断的文明。秦汉印玺、纸、印刷术均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造与发明。纸与印刷术传入世界后 ,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之大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4.
弘治《河南郡志》是现存最早的河南府志,也是现存最早的河南志书之一。流传至今,国内仅北京图书馆、南京地理所与湖南省图书馆三家有书,但皆为残本。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尊经阁文库藏有全帙,台湾有引进本。该书编排体例上为明代志书之典范,重古轻今,地方特色突出,而且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又十分注重突出本地特点,版本珍稀,价值连城,在体例、版本、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贺予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8-70
通过具体事例,可以发现古代公文写作在文本上用词力求准确,反对过分修辞和用典;在写作过程上强调严格保密;在写作主体上强调结合实际,立论高远,这些与现代公文写作相同。但是也有一些原则是我们现代公文写作所不具备的,如写作过程应又快又好,写作主体应有所不为,执道而行。 相似文献
16.
曾现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28-33
今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向来是藏羌等民族重要的活动区域,方志编纂活动源远流长。唐宋时期,该地区所置各州多有图经编修,可考者约有十余部。在方志体例趋于定型的宋代,维州、茂州较早就编有州志;明至清初,威州、茂州和保县、汶川县修成的州县志皆不止一种,松潘卫军民指挥使司(松潘卫)、叠溪守御千户所亦编纂有司卫所志。统计清乾隆以前,川西北藏羌地区所编纂的图经以外的各类方志至少有20部,但皆早已失传,惟留下不少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佚文可辑。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古代的尚志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277-281
尚志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古代崇尚的志包括志向、志气、意志等含义。尚志,就是对人的志向、志气、意志的崇尚和提倡,要求人要有志向、有志气、有意志。这也是中国古代尚志思想的基本意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尚志思想对于教育和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激发恢弘志气,磨砺坚强意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人生志向和社会理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西藏古代杂技作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凝结体现了藏民族的文化价值、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民族精神和藏族人民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遗憾的是寺庙壁画中描绘的杂技未能传承下来,更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此本文在探讨西藏古代杂技的价值基础上,就如何加强西藏古代杂技的挖掘整理与开发研究,激活西藏古代杂技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使西藏古代杂技传承下来,为西藏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方志的学科属性是方志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着眼于方志的某些局部特征,或以方志归属历史,或以方志归属地理,实际上忽视了方志的本质特征,即方志本身的学术追求.自方志产生之日起,方志本身就存在一个跨学科的、全面反映地方情况的学术追求.宋以后方志为"一方全史"的提出,并非是志书变成了史书,而是方志追求内容完备化的必需手段.章学诚与戴震的争论,长期被人们用作清代方志史地之争的依据.实际上清代并没有一个与历史派对立的地理派.民国时期,学者们努力用现代学科观念来判定和改造方志,但无论是历史说还是地理说都有其局限.在各学科强调跨学科研究的今天,方志与各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但方志所追求的多学科综合,全面记述地情的学术追求恰恰又是方志区别于它学科而独具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