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二十年前,在《"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中,我写下这么一段话:"百年中国,有独立的大学理念,而且能够真正付诸实施的,不敢说仅此一家,但蔡元培无疑是最出色的。这是因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长北大时之挥洒自如。"不过,国人之谈论蔡元培,多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人类学传人中国已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从蔡元培先生介绍民族学开始,在老一辈人类学家们的培育下,中国人类学以高水平的态势进入国际人类学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了费孝通、岑家梧、杨成志、江应樑、林惠祥、梁钊韬、李济、凌纯声、潘光旦、许烺光、林耀华等人类学大师,他们以他们不朽的人类学著作为中国人类学争得了国际性的荣誉.  相似文献   

3.
凌纯声先生1930年的赫哲族田野调查是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界一次科学的实地调查,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从现代中国提倡和注重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背景来审视这次田野调查.上世纪20年代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逐渐从吸收传播"西学"向研究中国历史、社会、民族文化转变,朝着"本土化"的方向努力,从而形成了提倡实地调查研究的学术风气,而且中国学者进行了多次学术实践.这次田野调查与那个时代的学术背景密切相关,并且体现出其学术背景.本文还论述了蔡元培先生与这次田野调查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怀乡     
鲁迅对于故乡的情感极为复杂.笔者曾从鲁迅青年时期对绍兴的逃离,以及从鲁迅的现代观念的建立和"现代者"身份的确立等方面否定鲁迅怀乡.但本文主要是从中年开始直到到他离开人世,在鲁迅进入"暮年"心态和"向死"心态中,他又开始了"怀乡"历程进行论述.而生命后期的鲁迅又真正进入了"泰然"心境,在"喜悦"中走进了他永远的"故乡"  相似文献   

5.
刘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12-213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玩偶之家》塑造了五四后中国女性解放的符号人物——娜拉.鲁迅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并给出了"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悲观回答.两年之后,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将他理解的答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展现一个"造人"神话的破灭.而胡适,作为易卜生主义的首倡者,1919年3月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戏剧《终身大事》,描写一个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有多重思想桎梏的家庭,并通过主人公的成功逃离展示了争取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提出了易卜生主义就是真正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剖析.从这两部同一时期发表的小说与戏剧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胡适和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家恩斯特·卡希尔在<国家的神话>一书中说过,与原始社会的巫术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政治神话家发展了一种更为精致更为复杂得多的占卜方法,他们使用的是一种被宣称为科学和哲学的工具.他们非常清楚用幻想的力量远比用纯粹的物质力量更能鼓动大批民众,他们也常常对公众做出一些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许诺,于是政治家经常扮演成算命家.[1]由神话理论到神话实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达到了一个高潮.卡希尔提出,现代政治家从来就不相信神话是一种无意识或自由想象的结果,每一种神话都是精心按照计划来编造出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很精确的准备和谋划.  相似文献   

7.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广义的美育在我国从最初的提倡到实质性的推广与普及,都与博物馆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教育功能不可分割.百年前的教育家们如蔡元培、鲁迅等提倡的审美教育理念中,就一再强调美育的普及对国民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后的今天,当国家在学校教育内构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时,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蔡元培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率先倡导开设书法专科,其书法创作兼容并蓄,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蔡元培18岁以前不曾离开绍兴,对故乡的秀丽山水备感自豪,对"邻居"王羲之推崇备至。"书圣"王羲之,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领右将军之职,其故居戒珠寺与蔡元培故宅相邻。  相似文献   

9.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玩偶之家》塑造了五四后中国女性解放的符号人物——娜拉。鲁迅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并给出了"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悲观回答。两年之后,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将他理解的答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展现一个"造人"神话的破灭。而胡适,作为易卜生主义的首倡者,1919年3月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戏剧《终身大事》,描写一个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有多重思想桎梏的家庭,并通过主人公的成功逃离展示了争取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提出了易卜生主义就是真正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剖析。从这两部同一时期发表的小说与戏剧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胡适和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一些因家中不富裕而外出做工的男人神气地回到家乡浙江绍兴,令那些平素瞧不起他们的人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带回了比他们年轻得多的纳西族姑娘! 这些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姑娘后来都成了他们的妻子,而且心甘情愿。到今天为止,这些远道嫁来绍兴的纳西女有增无减。县民族科的一份材料表明:外来的185名少数民族妇女中,纳西族妇女就占了126人。谁是纳西族姑娘中第一个来到这个白墙黑瓦的江南古城?没人能对我说得清楚。总之,这些纳西姑娘绝不是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被抢来、哄骗来的。从丽江到绍兴,其间要坐六七天的汽车、火车。她们的出走是极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鲁迅在语言、插图、题材等方面对儿童读物的见解、主张,来分析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贡献,进而得出鲁迅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始作佣者。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本文讨论的是古代汉语诗文中人称的英语翻译趋势,以及对现代翻译工作者的启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翻译者已经为中外文学翻译工作了数百年,为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模式给我们现代工作者一些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成书缘由与意义1929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设立民族学组,蔡元培亲任组长,并主持国内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民族学组的工作之一即为"标本采集"。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民族学组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展开了大范围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标本收集工作,当时的调查规模空前,参与人数甚众。而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采集工作则是由林惠祥独自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巴图孟和(蒙古族)是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阿Q正传》和《红鼻子罗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主要运用类型比较法对这两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阿金》是收录于鲁迅《且介亭杂文》中的一篇杂文,文中呈现的女性阿金“摇动了”鲁迅“三十年来的信念和主张”。这个穿行于上海巷弄中的女仆是一位都市漫游者与后现代女性。她的闲逛与涣散式的张望展现出身为漫游者对于现代性的反抗态度;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阿金能够以女性具体的生活方式反对惩戒凝视,拆解性别形象构建的表演性实质。对于以现代启蒙话语为基点展开对现代性的反思的鲁迅而言,阿金无疑是超越其反思现代性思想内容的存在,鲁迅对阿金的复杂感受体现了鲁迅反思现代性的限度所在,对于当下从现代化大都市文化和后现代主义视阈反思现代性也有着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其小说不仅为国人所喜爱,同时在英美等国也拥有广大的读者。因此加强对鲁迅小说的英译研究,有助于鲁迅作品的海外传播。在对鲁迅小说英译进行简介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总体趋势与不足,并对今后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范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比较年青的民族,1226年蒙古军队在完成第一次两征之后,将中亚细亚、高加索、波斯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居民迁入中国,与唐宋时期就经常来往于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以及一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新的民族——回族.几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与其它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同时,在生活习俗上,尤其是丧葬习俗方面,仍旧保留着相当浓郁的古代西域民族的特点.黑龙江回族也不例外.黑龙江回族群众在习惯上,要尽量回避使用"死人"这个不吉利的字眼.他们把死人称作"亡人",意即"走"了的人.遇到丧事,他们通常说某人"无常"了,或"冒台"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人物。国人们想起他时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他皱着眉头的模样,抑或是身穿长袍、胡子充满威严地耸立着,然而鲁迅的许多面却往往为人忽略。日本汉学家、社会学家竹内好在其著作《近代的超克》中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去了解中国文化,去探索鲁迅,他用"去打破"这三个字形容鲁迅一生。诚然,鲁迅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打破一些东西的一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用自己的笔杆子为我们展现了不同侧面的鲁迅先生。被束缚的、念旧的、浪漫的、孤独的、论争的他,每部作品中的鲁迅都值得慢慢探索,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是去哪儿呵?”“总是在回家呵。”诺瓦利斯的小说《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名言,揭示了人生对于回归精神家园的宿命式的追寻。在中国乡土文学中,一个极普遍也很重要的母题“游子还乡”,与这句名言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它象征着中国文人们在人生与精神的双重漂泊的命运中强烈的回归意识。诸如现代文学史上的鲁迅、蹇先艾、许钦文、废名、郁达夫、萧红、巴金、张天翼、吴祖缃、沈从文,当代的张承志、贾平凹等著名作家,都曾充满深情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回眸故乡。那个在作家的记忆经验中反复呈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乡土世界,不再是…  相似文献   

20.
中老跨境民族的区分及其跨境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老挝的跨境民族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两国边境线划分之后才形成的,二是由于民族迁徙才形成的.中老跨境民族包括藏缅、苗瑶、孟高棉语族的民族,他们不只是从中国迁入老挝,也有从越南迁入的.尽管中老跨境民族有名称不对应的情况,但他们的联系是密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