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音乐属于闽南地区的珍贵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内容,主要将闽南方言作为主要的文化基础,属于闽南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的重要艺术成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可以展现出闽南地区当地人民群众的思维与想法。现如今的文化生态环境状态下,闽南民俗音乐逐渐呈现出失传、消退等不良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继承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做好闽南语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将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闽南民俗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承载着历史发展记忆的传统村落和民间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地消失。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该地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艾菊红 《民族学刊》2017,8(3):1-8,95-98
本文通过对湘西凤凰传统村落保护的实地调研,采用"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的概念分析凤凰传统村落保护的方式与前景.认为在文化空间视阈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强调人的主体性,是综合性、本土性和活态性的保护,使文化在这样的空间中存续、发展,从而使传统村落的保护走一条可持续性的保护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承载着历史发展记忆的传统村落和民间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地消失.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该地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既是矛盾,又是机遇。不恰当的改造有可能会破坏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不能以牺牲文化生态价值换取眼前的经济发展,应从整体上对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本文为了探析出更适合铜陵市地方传统村落保护的出路,对铜陵市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村落的合理保护与利用,能够延续传统村落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保持传统价值。村民自治权的让度部分解决了古建筑修缮资金缺乏问题,但村落经济结构的改变拉大了村民的贫富差距,而资本逐利的面子工程掩盖着的村落空间有结构性塌陷的危险。在皖南地区成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模式下深度探究对原住民的生活影响,可知传统村落发展的长效机制应以回归尊重村民的主体性为基础,以村民的自然生活场景活态呈现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7.
村落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细胞及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载体。中国村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虽然传统上的人类学研究大多也以一个社区或一个村庄为研究区域,具体到中国的实际,尤其是当下我国西南省份的传统村落已纳入到住建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已纳入省级保护绿色发展道路之背景下,对村落的研究就有了特殊意义:其核心是保护传统文化,根本是保护人。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基于社会人类学与新近之文化熵和弗兰肯斯坦鹰理论,论证中国西南所赋予村落人类学研究的区域性、必要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既是矛盾,又是机遇.不恰当的改造有可能会破坏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不能以牺牲文化生态价值换取眼前的经济发展,应从整体上对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本文为了探析出更适合铜陵市地方传统村落保护的出路,对铜陵市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族群起源、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对剖析历史具有深远影响。闽南非遗文化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内涵以及丰富的艺术审美,是闽南地区古老民族的生命力展现,同时也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库,其中体现出民族的普遍基因传承,是地域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能够在其中窥探出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对闽南地区的非遗文化传承进行研究能够了解民族文化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发展和变迁,能够丰富对民族自身的认知提供有益佐证。然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同样也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和理念,对于非遗文化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与破坏,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闽南地区非遗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再分析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将从传承人培养、PBL项目、田野研学、周边产品、信息手段五个角度来探索全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放眼整个闽南地区的旅游市场,不难发现,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存在做工差、缺乏创意、复制严重的问题.旅游产品要突出独特的旅游景区的风土人情.闽南古厝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将闽南古厝文化元素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乡村文化。村落是由社会、经济、人文及自然构成的生态网络,传统村落更是在长期农耕文明的延续下逐步形成的。它所承载的是历史的印痕和社会发展轨迹,它们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逐渐改变,农村人口特别是年轻人不断向城市聚集,村落的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大量的传统村落空置或消失,延续了上千年的有形的、无形的农耕文化和乡野民俗也逐渐远去。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分析瓯南地区非典型古村落风貌特征和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非典型古村落,探索保护与传承非典型古村落文化在当下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萍  陈楚寒 《民族学刊》2020,11(4):96-102, 142-143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村落为母体集聚的文化资源数量丰厚、价值突出,其独特性、多元性亟待保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梳理,从保护主体、对象、方式、范围、优劣势五个方面对比分析非遗保护模式、传统村落名录保护模式、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村民自治式四种模式的成效与不足,进而在比较意义上论证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希冀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模式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闽南地区作为历史上移民人数较多的区域,一共经历了四次人口大迁徙,所以有着丰富的中原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受到海外文化影响。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基础,所以奠定了该地处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突出的建筑代表,即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大量的建筑装饰是该建筑组群最为突出,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对象,可从多个角度反映出闽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鉴于此,本文将以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及其装饰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背景、工艺技术、礼仪宗教、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谈谈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文斌 《中国民族博览》2020,(1):198-199,218
闽南地区作为历史上移民人数较多的区域,一共经历了四次人口大迁徙,所以有着丰富的中原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受到海外文化影响。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基础,所以奠定了该地处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突出的建筑代表,即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大量的建筑装饰是该建筑组群最为突出,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对象,可从多个角度反映出闽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鉴于此,本文将以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及其装饰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背景、工艺技术、礼仪宗教、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谈谈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人类聚居而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其存在实现了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民族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破败甚至消失的危机,亟待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有利于保存传统村落中的历史人文印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总结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剖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青海涉藏地区传统村落中蕴涵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江什加村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文化鲜明且典型性的传统村落之一。其拥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藏靴、雕刻本身具有村落社会潜在的自我适应功能,并在其文化传承模式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现代性背景下,藏族传统村落文化受到城镇化和商业化等影响,迫切需要找到一条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具体路径。综合诸因素考量,江什加村唯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优秀传统村落文化才能得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面临很多难题,提高农民的充分就业水平有其必要性:不仅是传统村落扶贫攻坚的需要,也是破解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难题的需要。我国传统村落农民的就业现状表现为三个特点:农民从传统村落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传统村落农民就业群体的就业行业分布比较集中,传统村落农民就业群体的收入水平呈现出较大分化。我国传统村落农民的就业存在三个问题:传统村落农民就业群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传统村落农民就业群体的工作条件较差,传统村落弱势群体就业困难导致贫困。基于此,针对我国传统村落农民的就业问题提出三点建议:夯实农民群众的充分就业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传统村落农民就业群体的就业培训,发展传统村落产业带动农民本土就业。  相似文献   

18.
王倩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53-254
文化传播的发展出现相互碰撞交融、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特征的今天,传播方式的变化也赋予了其新时代的特征.闽南文化是地域性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通过对其在传统传播方式中的历史建筑遗产地域性文化特色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传承及保护、基于典故影像式的大众传媒、文学史册里文本传承这四个方面论述其传播路径现状.通过对以第四媒体为代表的新传媒方式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优势的介绍,对闽南文化传播的媒介传播进行路径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开发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政府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建设下,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村落传统建筑遗产在功能上呈现历史性的转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琐园村个案为探究对象,对比了该村村落公共建筑从传统的"祠堂"到现代的"文化礼堂"的功能变迁,并在"乡村旅游"和"遗产运动"的大环境下,反思村落建筑遗产的主体性,从而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而风水意识是传统村落营建与保护的核心及灵魂。贵州省麻江县谷硐镇大冲村小鸡场和景阳乡茶山村下茶山寨保留的风水林碑刻,说明风水意识是村落环境保护的思想基础,而在保护风水林的实践中,民间形成的整套护林奖惩机制,则成为村落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