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2.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3.
随着博耶多元学术观的提出和大学科研非学术影响力评估的兴起,国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把非传统型学术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然而,这种改变并不意味着高校教师会立即改变其工作模式。在推动非传统型学术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国外高校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与阻碍,包括学术文化、终身教职与晋升政策、同行评议制度以及教师工作负担等。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考虑将更多类型的非传统型学术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它不仅有助于学界深化对什么是“科研成果”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高校教师破除“唯论文”的束缚,还有助于评价教师的“社会贡献”。但是,对其背后的挑战要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破“五唯”是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面临的关键问题。“五唯”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风气肆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出现导向偏差。国家已经高度意识到“五唯”问题的严重性,相继发布和采取了一系列关乎“五唯”的政策和专项行动。文章通过分析“破五唯”的历史背景,梳理出破“五唯”的发展过程,分析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现状,找出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对症下药,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出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改革对策。破“五唯”的过程一蹴而就,高校科研评价的改革也不会一帆风顺。营造良性学术生态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在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路上更需要多方携手,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是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学术评价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专业评价机构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的学术评价中存在着过于强调量化考核和文献计量,以发表载体判断成果质量等不足。应当强调创新和质量导向,完善公正开放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共赢发展。复印报刊资料的论文精选坚持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和指标体系,基于论文精选形成期刊评价、机构评价、作者评价、论文评价、学科评价的完整体系,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进"创新和质量导向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评价工作受到"五唯"顽疾的严重影响.在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工作面临必须构建新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对破"五唯"的影响分析,以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为重点就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破"五唯"要求,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人才分类比较科学、评价标准公平合理、评价过程可控、评价结果可运用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211"工程后适时推出的又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战略,而学术影响力正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评价依据,因此,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python及Gephi等文本挖掘技术,对"双一流"建设政策文件中与学术、科研相关主题词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学术、科研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术组织建设、学术评价机制、学术前沿与创新、跨学科及产学研、国际学术合作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基于高校教师对这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对"双一流"建设及学术影响力认知,构建基于"学科"的学术组织,切实发挥学术组织的学术作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果评价是人文社科科研评价的重要内容.破"四唯"、破"五唯"不是摒弃评价,而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实现"破立并举".文章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成果鉴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方差分析法得出结论: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定性评价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应该遵循的主要方式;同时,针对阶段性成果开展计量评价可作为同行评议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学科成果评价中,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方式改进的新思路:将阶段性成果与最终成果共同作为评价对象;开展以同行评议为主,计量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方式;按照研究类型不同实行分类评价;并辅之以元评价理念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动态监控与纠偏.  相似文献   

9.
“五唯”问题是教育发展的产物,是高校亟需解决的人事管理问题和教师评价问题。它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五唯”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破”与“立”,用什么方式“破”与“立”,“破”与“立”的联系和区别。正视“五唯”的本质是研究“破”与“立”的关键,“五唯”问题是一个分配问题,表现在对各方资源的配置不当;“五唯”问题是一个管理问题,在量化考核过程中使用竞赛制是根源所在;“五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意味着“五唯”中隐藏和衍生出利益链,迎合了社会人的需求。2018年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五唯”问题的深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唯”现状的研究、“五唯”评价后果的研究、“五唯”的形成原因分析、破“五唯”评价策略的研究、破“五唯”评价应用的研究、破“五唯”评价方式的研究等方面。高校教师“五唯”问题评价研究的未来趋势表现为在批判反思中推进高校教师评价的动力机制研究、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教师评价方式的研究,将成为高校教师评价关注的热点领域,破除“五唯”与建立新教师评价体系研究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学术评价制度体系的国际化比较研究意义十分重大。韩国高校的学术评价制度于1986年开始实施,并逐渐形成规模体系。其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以及是否登载于检索期刊的定性评价,但数量化导向的特征较为明显。韩国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教师由于学术成果评价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此种现象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目标相违背。韩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十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2讲话",强调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开启了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新时代高教40条"出台,加快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引导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推动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价标准研究进程;总结改革开放40年历史成就,提升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开展清理"五唯"行动,改变当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价值失衡问题,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西湖大学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次大胆探索,开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之先河;"南大教授论文被撤事件"曝光,引发社会热议,反映出我国教师评价制度和学术不端严惩制度亟待完善。通过梳理这十大事件,主持人以学者身份主持讨论和点评,讨论者则从不同角度对各大事件进行多方面的评析,从而多维度地呈现了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回顾和思考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学界和业界对学术期刊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构建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如何从宏观层面评价学术期刊在国家科研实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对学术期刊本身具有学术评价的微观功能却很少关注。事实上,小到具体科研机构的职称评定、奖项评审,大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发挥的效果与水准。当前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是学术期刊存在的重要价值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界的学术研究生态,进而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各项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基于此,首先,本文对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的研究背景、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学术成果评价的阶段划分为初次评价和二次评价,评价的阶段不同,学术评价的重点也应该不同。在初次评价阶段,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应体现在对学术成果的整体评价上,评价的内容从选题创新性、研究规范性到论证完备性都要进行评价;在二次评价阶段,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关注点更多地应放在学术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失灵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低质量学术论文大量涌现、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现象频现、刊发或转载的学术论文选...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法治体系的根本依据,也是法学体系的制度坐标。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首先要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今日国家治理领域现实问题艰巨繁多,对宪法理论课题的研究亟待加深,为中国宪法学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脉络,融通各种理论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是由学术组织、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主办的反映其研究人员和师生科研成果的定期出版物。关于其分级问题,可谓众说纷纭,政府部门、学术界、期刊学会界等对之都有不同的解释和评定方法。学术期刊分级有其必要性,关键是要分析现状,找出分级的依据,以此确定分级的标准,同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接受现代教育、进入现代社会的必要手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途径。针对凉山州现行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测评标准存在的目标导向不清、年龄阶段不明、测评内容偏少、合理性待提升、评价要点模糊等现状,结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协同视角提出了帮助凉山州职能部门精准把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目标要领,制定和完善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测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十大事件: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开启高等教育新征程;"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设愿景;改革人才发展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职称评审权下放,推动高校"放管服"改革;最新版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出台,为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参照系;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推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促进管理科学化、人性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学习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遏制不良"校园贷"现象,推动正规金融机构服务高校。本文梳理了这十大事件,作者以学者身份主持讨论和点评,讨论者从不同角度对各大事件进行多元化的评析,从而多维度地呈现了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回顾和思考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清代民国契约文书作为史料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对各个时期中国历史的书写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回顾其发展进程,发现有关学者多以其研究主题为类别,分类详细展示和说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于背后理论范式的变迁虽有注意,但未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理论范式对于契约文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其对研究的基本关怀、研究主题、史料选择等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时期契约文书范式的转换和更新也对于重构整体中国历史叙事有着重要贡献。本文以研究范式及其转换为视角,将近百年的清代民国契约文书研究历程划分为对于西方概念和理论的移植与调适、从中国自身语境出发讨论民间自生秩序与自发市场,以及新时期范式转换下的理论危机三个时期,从而尝试对其研究变迁进行体系结构的说明解释和理论层面的整体把握。近年来,历史理论和现实社会的变化使得契约文书研究在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范式转换下“失范”的困境,碎片化的倾向使得很多研究难以与学术界的基本议题进行对话,也难以深入理解和认知中国区域和整体社会。在目前契约文书搜集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其研究学术价值的增长离不开理论范式的指引。近年来,学界对于总体史和区域...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1957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是张舜徽先生的一部未刊稿。该书将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区分开来,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它是张先生在新的时代,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不仅对研究张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所裨益,对后世探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史、学术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复垦与美国矿区土地复垦在行为宗旨与方式上基本趋同,各自的复垦理念亦存在一定的互通与共性.美国矿区土地复垦立法凸显了一种涵摄自然环境要素平衡化与人文环境利益调适化的生态衡平复垦理念.可借鉴其有益经验,尝试厘清我国土地复垦立法在复垦理念面向的规范完善进路.应当基于自然环境要素平衡化理念,推动我国所涉整体生态效益规范和局部环境要素规范的平衡化功能整合;应当基于人文环境利益调适化理念,促进我国所涉社会公共利益规范和公民个体利益规范的调适化法益衡平.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国法律制度体系并没有相关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性是争议焦点问题之一.不少学者基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我国的制度架构,认为检察机关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但是,从检察权的权力内涵、权力性质和功能预期上考察,它保护社会公益的属性为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形成了正当性基础.并且,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在陆续试点的环保法庭司法创新实践中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