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水画到宋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时,随着山水作品的发展,山水画画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中烟云四时不同的观点,并对四季的烟云进行整体概括。以《林泉高致》中的论述为基础,从青绿山水、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三个方面进行整理,进而区分山水画四季的形态。为了清晰的描述山水画四季间的关系,文章运用类比的方式,对宋朝山水画中部分作品的烟云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画论中的论点,为山水画家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教学的教学形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宋徽宗更是把绘画并入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里面,从而开创了山水画教育的先河。从此,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高校山水画教学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规律性的理论规范、学生容易被教师的好恶思想所左右等。因此,把黄宾虹的绘画思想理论融入目前高校的山水画写生创作教学之中,具有山水画理论高度的一种指导性的绘画理论的提出也是时代所需,也对当下我国高校山水画写生创作课程的教学导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4.
元代山水绘画是继五代以来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而元代山水画在经过唐宋几百年的发展后,以一种继承与创新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朝代交替之际和元代,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优秀的画家。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作品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称赞。本文将以王蒙的密体山水为论点,从对王蒙山水作品的解读分析、社会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方面,论述王蒙密体山水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隋唐以来,山水画的用笔、用墨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这来自于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出彩的山水画家先辈们的努力。我们作为学习、研究、探索山水画的后辈,在体会这笔墨意趣时,有自身浅薄的感受,在学习先辈们的前提下望提高自身的修养、学识。  相似文献   

6.
陈柏中 《中国民族》2007,(11):44-44
毛雪峰是中国西部山水画坛很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它的山水画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隋唐以来,山水画的用笔、用墨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这来自于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出彩的山水画家先辈们的努力.我们作为学习、研究、探索山水画的后辈,在体会这笔墨意趣时,有自身浅薄的感受,在学习先辈们的前提下望提高自身的修养、学识.  相似文献   

9.
赵欣歌 《民族论坛》2013,(6):68-68,F0003,F0004
正韩向阳来自牡丹之乡——洛阳,自幼随父亲习画,后来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山水、花鸟都下过很大功夫,写生、临摹是他的必修课,多年来一直坚持不辍。再后来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先生开办的山水画硕士研究生创作工作室,沐浴贾先生的治学之道与苦学精神,使他的创作飞跃进步。在此,他重点解决了山水画的技术问题。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对传统的强调和重视写生的创造性,使韩向阳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开始传统文化方面的思考。通过领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山水画作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其色彩运用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成熟.我国国画重视创作意境,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色彩运用是山水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境表达的主要载体,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国画山水中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简述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历史变革,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对国画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国画山水色彩运用的借鉴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于"笔墨"的看法,历朝历代的画家们对其阐释与解读众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笔墨的看法也有所不同。近代的山水大家黄宾虹提出了"五笔七墨"的理论,对古人的笔墨观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并且与自己多年来的写生经验相结合,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笔墨。本文通过论述中国画的笔墨含义以及黄宾虹本人的笔墨观,探究其对笔墨的理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陇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成为山水画专业实习的基地和重要素材之一,对山水画艺术创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陇南山水写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亲近并融入大自然的很好的"师造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在历经早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构图审美绘画特点以后,逐渐发展到五代至两宋的、从成熟到辉煌的绘画历史时期。本文以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审美构图特征展开分析,梳理探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山水画从"全景式构图"到"边角特写式构图"的演变、特点,以及对后世山水画创作的审美与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和张宏林没见过面.但是我一直在关注他的教学和创作,特别是他的焦墨山水写生创作. 为什么要关注张宏林?关注他的焦墨山水创作?这其中原因很多.这里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画坛自黄宾虹以后,焦墨山水创作后继乏人,呈式微之势,需要关注.二是张宏林的焦墨山水创作,走的是一条纯粹学术的路子,有别于江湖上一些草根画家的笔墨范式,且渐成面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焦墨山水绘画门类,作品大多以写意为主。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形式独特,重笔墨、造型实、质感强等特征突显,富有玄素纯净、人文属性的审美意境,为现代焦墨山水画创作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富有中国山水画创新性发展的贡献与成就,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林茂森是一位才情横溢的优秀中青年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里面,不仅透出一股才气,而且还透着一股比较强烈的狂放不羁的狂野之气.他的山水画立足于民族传统绘画,又能够站立在前人肩膀上求变求新,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一位能够反映生活、反映时代要求和时代风貌的实力派画家.正是这种狂放不羁的狂野之气,使他的山水跟蜀中众多同行拉开了距离,保持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自身较强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9.
大米和小米     
正宋代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形成了几个新的派别。以董源为首的一派,到了宋徽宗时期,米芾、米友仁父子(世称大米、小米),创造性地突破了前人,自成一家这一画派的出现,在山水画上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给后来山水画家不少新的启发。今年(1961)为大米诞生910周年纪念,小米诞生875周年纪念,兹就个人所知,对这两位画家概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林茂森是一位才情横溢的优秀中青年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里面,不仅透出一股才气,而且还透着一股比较强烈的狂放不羁的狂野之气。他的山水画立足于民族传统绘画,又能够站立在前人肩膀上求变求新,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一位能够反映生活、反映时代要求和时代风貌的实力派画家。正是这种狂放不羁的狂野之气,使他的山水跟蜀中众多同行拉开了距离,保持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自身较强的艺术个性。可以说,林茂森的作品,水墨淋漓、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