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基本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及文化,其中最能传递和表达各民族文化的是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因为舞蹈可以通过各民族的服装、语言、乐器等载体集中展现出来,让各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得以交流,也可以让游客及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更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欣赏并参与进来。其实,各少数民族的舞蹈也是各民族对外宣扬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各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主要通过对越南京族竹竿舞及贵州苗族竹竿舞的起源、方法、服装等做出对比研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竹竿舞的异同之处,从而有效地促进两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这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基本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及文化,其中最能传递和表达各民族文化的是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因为舞蹈可以通过各民族的服装、语言、乐器等载体集中展现出来,让各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得以交流,也可以让游客及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更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欣赏并参与进来.其实,各少数民族的舞蹈也是各民族对外宣扬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各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主要通过对越南京族竹竿舞及贵州苗族竹竿舞的起源、方法、服装等做出对比研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竹竿舞的异同之处,从而有效地促进两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这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表达功能分类标准,"刚才+的+XP"结构属于指称性短语,因其特殊的语义功能使得该类短语有资格成为一个典型的照应性短语。该结构作为照应语在语篇层面倾向于表述言语活动、意识活动及回指无便利专名的对象,并且在语用过程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  相似文献   

4.
回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就一般而言,大多是先有民族,而后有宗教,且只有一部分人信教,回族则不然。她先是有宗教,而后才有其民族,因而全民信教。伊斯兰教义深人人心,影响着整个回回民族,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回回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回回民族心灵的教化和熏陶,一心向善近主,追求生活上的真、善、美,纯洁自己的灵魂。 我国的回回民族常以“清真”自称。何为“清真”?最朴素的诠释是,清者洁净,真者真实。“清真”即清洁真实。回回民族崇尚清洁,不只是指反映身体洁净,更讲究的是…  相似文献   

5.
双语,是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另外一种或几种语言的现象。在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双语人往往能交替使用几种不同的语言;而这几种语言之间又存在着系统的层次关系,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双语场。双语场语言层次的存在与发展,受着各种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民族关系、民族心理等)的制约。本文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新疆伊宁市双语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民族学界,一般认为民族过程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民族结合与民族分解。如果在民族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参与该过程的人们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相互接近,则人们的各种差异便趋于消失,有时甚至会完全不复存在。相反,在民族分解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则是人们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各自独立。民族结合过程本身可分为4~5种类型,其中最普遍的要算聚合与同化过程。此处我们所言聚合指的是若干文化和语言近缘的民族聚合为一个新的族体(зтнос),即族际聚合;亦指现  相似文献   

7.
论语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言关系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语言关系 (linguistic relationship),是指不同语言之间在语言结构特点和语言使用功能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不同语言,既指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又包括无亲属关系的语言。世界上的民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于地理、文化、经济等各种因素的联系,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同样也是如此。不受他  相似文献   

8.
民族心理学跨文化研究及其等值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跨文化研究,这种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比较研究中研究等值的确定。要有效而合理地进行民族心理学研究、进行民族族体间的跨文化研究,就必须首先确定这种研究与比较赖以开展的基础,亦即在方法论上对可以进行对比研究或跨文化研究的等值予以确定,搭建一个研究不同民族的等值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展民族心理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研究出发,介绍了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跨文化研究以及研究中的功能等值、概念等值、语言等值以及公制等值四方面等值的确定,以期引起学者们对跨文化研究中研究等值确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的民族特性。蒙、日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日本民族与蒙古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也使其色彩词表示出不同的语义。从"红、白、黑蓝"四种色彩词入手,分析蒙、日语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运用,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是指那些生活在蒙藏等民族地区的回族及蒙古族穆斯林 ,由于他们人口少 ,长期与该地区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生活在一起 ,他们之间相互通婚 ,在主体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 ,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服饰及生活方式 ,但仍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学术界一般称他们为藏回、蒙古回回、傣回、彝回等 ,这些边缘化的穆斯林生活方式及历史来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认识还不尽统一。笔者结合田野调查同时吸收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族际共同语也称共同交际语、族际语、族际交际语,是指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中各民族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共同使用的语言。族际共同语的形成,不仅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设想,一个多语言的统一国家,没有一种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社会能正常运行,经济和文化能繁荣发展。因此,世界上多语言国家中,族际共同语的存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多语言国家中,族际共同语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有几种。有时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以相同的语言作为族际共同语,如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英语。在一个国家中,族际共同语还分全民和地区两种形  相似文献   

12.
蒙、满、回、汉四族通婚研究──呼和浩特市区的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呼和浩特市自古以来蒙、满、回、汉四族通婚的演化过程 进行了梳理,对四族通婚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蒙、满、回、 汉四族的通婚范围和族际婚率,当代比清代和民国明显扩大和升高,且均无"上 嫁"现象。这意味着四族在城市中不仅法律上平等,事实上也大致平等。民族通 婚率高固然利于、同时也表明民族关系融洽,但通婚率低也不见得对民族交往有 害。"文化交融"或"结构交融"大规模地发生必然导致高民族通婚率,中国城市 民族通婚中"结构交融"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数较少的民族群体,其成员 更有可能与族外人通婚,但由于文化交融、结构交融和政治地位的差异,二者的 关系并不完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方言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行业的增多,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对比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社会行业词,可以让学习双方语言的人对自己的目的语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从时代的角度,将维汉两种语言社会方言词中的社会行业词汇进行对比,以期发现维汉社会行业的同向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拉萨藏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拉萨藏回的定义进行界定.拉萨藏回,是对拉萨回族的俗称,是指当前户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接受部分藏族生活习惯,与藏族通婚,穿藏装,说藏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定回族.其次,本文从历史族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陈述拉萨藏回的主要文化特点.最后,根据上文拉萨藏回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引发的思考,即拉萨藏回是伊斯兰文化在西藏本土化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特征;拉萨藏回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变藏的文化表象,而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15.
满语、英语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粘着语、屈折语,但两者都处于向孤立、分析语转变的过程中。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代表不同类型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这两种语言中的派生和构词特点与规律,从而找出众多语言现象后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其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欧洲大陆的学术界将人类学(Anthropology)称为“Ethnology”,其本意是指研究“各种不同的人群”,而汉文将其翻译成“民族学”,并不完全准确。“Ethnic”有“民族”的意义,但又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民族”。其实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人不是仅以民族为单位,而是以各种不同的人群为单位。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人群,所以如果我们将“Ethnology”翻译成“人群学”或许更贴切一…  相似文献   

17.
语用失误指的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语言时存在大量的语用失误.论文从对比、分析英汉语用失误现象入手,讨论了称呼语、招呼语、委婉语、礼貌准则等方面的语用失误.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的各自特性,及不同语言的各自特点,以顺应差异,防止表达失误,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借词是语言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在漫长的蒙藏文化关系史中,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长期接触,逐渐促使和形成了语言中互借互补词汇现象,并在各自的语言中最能适应的词汇便成为所借民族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词汇。所以,蒙藏语言中互借互补的借词现象,对丰富和发展双方民族语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民族杂居地区——临夏市的回、汉文化越界与交融现象,并结合有关族群理论和历史事实说明:文化交融现象本身就是民族关系良性运行的结果和反映,从族群"原生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看,它继而可以成为两个民族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言语社区理论入手,意在从该理论的五个要素方面论证巴马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言语社区,进而对该言语社区独特的语言接触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认为壮族属于世居民族,他们的民族建筑、民族饮食、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宗教、民族风情以及民族体质构成了壮语言语社区的语言基础,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壮语不会马上消亡。由于普通话是北方人说的语言,且南方与北方在地理环境、民族体质等方面都有与北方不同的地方,加之巴马方言以易学性较高的西南官话为基础,又兼顾巴马壮族人的特点,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巴马社区会出现汉语言语社区(含普通话次区、巴马官话次区)、壮语言语社区同时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