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是推进"绿色学校"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理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当中.但就目前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内容不完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从课程、教材、学生、教师四个方面建构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到了相同高度。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阵地,自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剖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并尝试从学科渗透、师资建设、生态文明道德养成、大学生生态实践等角度探讨在高校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两型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高校"两型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时刻影响着"两型校园"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对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整体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利用、环境建设、校园文化三大部分,其中资源利用是基础、环境建设是关键、校园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处于当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重要位置,如何培养一代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人才,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和决策者,其责无旁贷地应该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因此,针对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高校绿色教育的多维路径来重塑生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主动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大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并教育学生以生态文明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文明的组织构架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积累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由生态物质、生态技术与投入、生态精神三方面构成.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和逻辑起点,生态环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保证,生态技术与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媒介、手段和助推剂.文章从上述方面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着目标体系尚未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尚未形成、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尚未组成等问题.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构建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目标体系引领的、"主渠道+主阵地+全过程"一体化育人的、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模式,是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概念分析,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当前,制约中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互动的主要因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引导和扶持不够、市场推动力不足、科技支撑力不足、相关法规不够完善等,对此,要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为路径,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市场推动机制、科技支撑机制、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科技德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高校科技德育的比较优势;科技道德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主体素养水平欠缺、教育内容不明晰、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为此,要提高科技德育工作者主体素养,增强协同性;明晰科技德育内容体系;改进科技德育方法,实现多元化;健全科技德育管理体系。以此,通过多种途径合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把握生态文明的概念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是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依据。论文主要从党的文献角度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理论梳理并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经济与生态协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建设"两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导;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类型的十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生态意识不强、课程体系不全、专业师资不足等突出问题。各高校须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运行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以充分发挥高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挺进的历史进程中,生态旅游被赋予对旅游者等相关对象进行环境教育,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历史责任。现阶段生态旅游环境教育面临的诸多机制问题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要不辱使命实现机制的系统再造。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理性的生态理念指导下,正确有效地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杠杆,带领人民群众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选择。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路径为:加强教育培训,树立理性的生态文明理念;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制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绿色发展”能力;改革环境决策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决策”能力;强化监督,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不系统,态度不清楚,行为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高校应通过开发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共享平台和加强校园生态文明硬件建设等途径有效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上佳区域。对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应把做大、做好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位战略。做大武汉必须调整既定的国土空间规划,改变现有的限制性规定,突出超特大城市特点,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布局。我国长期奉行的限制大城市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正相关关系,只要我们能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良好的产业结构来统摄城市人口的规模化增长,同时真正解决户籍管制问题,实事求是地制定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就有可能根治中国的城市病,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集中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界优先地位的肯定、对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重视、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根源的揭示以及对生态问题的社会化解决路径的探析,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人们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为媒介生态的文明构建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与视野。媒介生态文明是一种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以自身文明状态实现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实现媒介、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媒介伦理形态。媒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应着力构建媒介生态文明的“三重境界”:信息通畅,多样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平等相待,正确认识的媒介生态环境;理念形成,和谐发展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8.
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是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高度和时代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将向包括林业事业在内的生态建设领域倾斜.传统林业财政审计监督的局限性以及多元化生态资金筹措机制的确立,凸显出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框架下开展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具有监督工具、评价手段、鉴证辅助、"免疫细胞"的职能框架,并且透过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和特异性作用机制呈现出来.建议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开展定量与定性结合、短期与长期兼顾的差别化林业财政支出绩效审计.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持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确立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第四大文明,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卓识远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依靠道德和法治的双重力量,一方面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倡导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将生态伦理的理念转化为制约和影响人们决策和行为的制度结构和法律规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