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主体,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内容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繁荣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直接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心理认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性上的深刻认知、情感上的深切认同、信仰上的坚定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道义基础和科学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文明在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步伐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根本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作为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伟大精神成就的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突破的内在动力,能够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深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和活力的思想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当代中国实践哲学获得其哲学智慧的丰富意蕴,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智慧始终保持着内在的张力。所以,深入揭示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智慧,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改变和创生人类原有的文明形态,形成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型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是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的充分认可,坚信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并适应我国具体国情,对通过该政治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坚定的信心。这种自信体现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深刻认识和对其制度保障作用的深切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必然性。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自信缺失的问题。建立普遍的政治制度自信要落脚于具体的政治实践之中,在政治实践中加强政治制度的执行,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政治制度绩效,以此保持和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一方面缘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国情,遵循了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其具有实践性。新形势下,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的自说自话,而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语境中逐渐生成的。从全球化视角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更能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深层内涵,展现其完整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是单方面的,而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视野下的正确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全球化视阈下的真理性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历史中的正义性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继续,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智慧的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国两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等,都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尤其是其中的"和合"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之大道,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振清  杨礼荣 《河北学刊》2020,40(2):201-206
文化自信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树立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力量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文化基因,积淀文化自信的厚度;以革命文化激励前行动力,打磨文化自信的力度;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正确方向,打造文化自信的强度。从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铸就有活力、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一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 ,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 ,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广义的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 ,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  相似文献   

13.
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领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聚、整合和认同作用.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准确、客观、立体地阐释、表达和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思想价值,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政治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不断深入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与推广,积极推动大众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努力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4.
道路自信与民生建设是互为因果、同质同向的。道路自信源于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独特民生的深刻关联,民生改善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的过程。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新时代影响道路自信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民生问题交叉叠加,且比以往更加复杂;民生问题治理机制的创新性与适应性之间匹配度不够;关键领域的民生建设与系统性民生体制改革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解决民生难题,必须更新观念,打开民生建设的新通道;强化问题导向,实现社会风险防范与民生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突出重点,聚焦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是规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的普遍准则;是修养人德性和培育社会风尚的道德取向;是推进社会发展、创新社会规则的价值导向。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正义的实践体现,坚定制度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概括,而是依据内蕴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预测.正是遵循从空想到科学,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原则规范逐步与时俱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坐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应运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行之有效的丰富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鲜实践中,必将开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推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而是在充分鉴别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在当前,充分认识和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涵,又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关系: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阶级性与普世性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土文化"与"洋文化"的关系;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核心"价值与"外围"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