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养老保险融资机制存在三重侧面,即法规文件上的"统账结合制"、实质规范上的"完全基金制"和现实运行上的"现收现付制",表现出中国养老保险融资机制规范与事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极大阻碍了制度的有效运行。养老保险制度应促进劳资协作和社会团结的制度目的,决定了"统账结合制"区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并由用人单位承担绝大部分养老保险费率的做法,很值得商榷。尽管现收现付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时会相对较快地表征出支付不能,但出于互助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养老保险融资机制也应恪守"保险原则",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以使养老保险基金能在最大程度上远离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确保养老保险收支的稳定性,减轻政府的政治和经济风险,避免国家被资本垄断所绑架,故而现收现付制相比于基金制更为可取。在充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之后,未来中国养老保险融资机制应考虑通过废除"个人账户",贯彻养老保险收支当期平衡,以实现单一账户制下的现收现付。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1997年起实施的统账结合制与原先的现收现付制对个人福利的影响,首先用叠代模型对上述两种制度的运行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具体数据对两种制度下的个人福利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个人福利水平的因素有个人账户收益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由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工资增长率;将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制实际上是对个人福利水平的降低。在现阶段的中国,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资水平的上升和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城镇仍具有存续条件。结合国际经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将来,积累制将成为较优选择,因此,现阶段需要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从而使居民福利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4.
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转化为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个人账户是统账结合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目前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使统账结合制度形同虚设,破坏了原制度模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使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蜕变为现收现付制度.采取国家补贴、降低个人账户规模、延长退休时间、扩大征缴面等方法,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以保证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两种养老体制,我们得不出基金制比现收现付制更优的结论。我国养老保险改革以来,统筹账户入不敷出,个人账户出现空账运转。国内处于过度储蓄,企业投资收益不高,宏观经济实际上处于动态低效。这些问题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出路和现收现付制在现阶段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正在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养老金收支的长期均衡受到制度内的参数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投资回报率、推迟退休年龄、改变个人账户基金的发放、提高收支收缴率得到改善,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待遇优厚、筹资渠道单一、现收现付的筹款方式、待遇确定制的计发办法以及单位管理为特点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机关和企业养老金差距过大、退休与在职时收入差距扩大、地区行业单位间不平衡,以及不利于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问题。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包括公务员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和廉政公职金在内的"3 1"目标模式制度。  相似文献   

8.
名义账户利率是名义账户制度的核心要素,也是选择名义账户利率指数化变量的主要依据。探讨名义账户利率实质上就等同于研究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内部收益率问题。在厘清现收现付制经济含义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归纳和推演,名义账户制利率本质上就是“黄金律”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因为受制于经济、人口和养老金制度实际运行状况,这一利率理论应用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从而为进一步的应用讨论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制"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个人账户有名无实,空账运转;收缴率连年下降,入不敷出;地区分布不均,制约了统筹层次的提高,限制了基金的调剂功能;基金保值增值手段单一等.对策是增加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外的财政投入;提高收缴率;鼓励和扶持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中长期投资,增收节支;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实现统一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取得不少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应不断扩大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同时向农村推广,最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方面,我国目前完善养老保险资金筹资模式的目标是做实个人账户,在适当时机逐步加大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最终实现现收现付制下的“给付确定”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农保试点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新农保试点中的农民参保选择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反映政府行为中制度设计层面的制度满意度与养老金水平、反映财政支持情况的各级政府补贴和反映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了解度等变量,对参保选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关系,个体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对于参保缴费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此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需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工作和提升农民的参保意识,以推进新农保试点顺利扩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强化社会遗属保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遗属补助制度框架陈旧,碎片化严重,并且支付标准偏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难以实现抵御经济风险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将遗属保障社会化,建立社会遗属保险制度。结合我国实际分析,遗属保险制度是具有可行性的:在微观层面上可以操作,在宏观层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第一,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有利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二,集中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具有规模效应、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第三,完善养老金机构治理是提高养老金投资运营安全性的根本,可以从提高透明度、明确权责、建立可靠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几个方面提高我国养老金的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京市失地农民的特点,分析了南京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现状,认为现行制度不符合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且在基本参数设计上存在不足之处。为此,提出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3个原则,从参保对象、筹资模式、缴费与给付机制3方面构建新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中之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金支付水平差异化明显的问题,在全面分析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养老金待遇差距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面对南京市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加、抚养比快速上升且高龄化增势明显的老龄化发展趋势,该市的养老保险基金运作中存在着养老金缺口增大、个人帐户空帐运行、养老金工资替代率偏高等问题。据此,建议采取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分别征集和管理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鼓励开办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计划等措施,以有效解决问题并防范养老金风险。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时期的世代交叠模型,研究“新农保”对于农村居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养儿防老”,减少农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以及个人账户最低缴费标准越高,则“新农保”越能减少农民自愿生育的子女数量.因此,“新农保”的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特殊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是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城镇职工和农民的特点。农民工有负担重、缴费能力差、养老地不确定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农民工养老保险资金应通过农民工个人缴费、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纳税的形式筹集,所筹资金完全进入个人账户,同时将个人账户分为个人和社会统筹两个部分,以便当农民工确定养老地点后灵活地将农民工纳入城市或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养老保险是台湾地区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包括劳工保险、公教人员保险、军人保险、"国民年金"制度等诸多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不乏问题。对台湾地区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大陆地区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阳老龄化的趋势很严重,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一些思想开放、经济条件好的和一些身体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纷纷走入了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虽然机构养老有很多的优点,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进行了个案研究,运用观察法、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中心的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研,以社会工作为视角,从社区照顾的角度提出了在服务中心增加社区照顾项目、设置社工岗位、为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