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目的是让受众准确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实现这个目的,译者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设法化解汉英语言在文化、习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让译入语受众顺利获取信息,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关系,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基础与母语习得是完全不同的。95%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能力的获得上出现僵化现象。语言的迁移过程,由训练造成的迁移过程,过度概括,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可以看作是僵化产生的心理学基础。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从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使中介语努力向目的语系统趋近。  相似文献   

3.
综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因素和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并尝试构建在我国单一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模式。在此模式中,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并把学习者的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对比,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创造力,即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单一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既合理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影响社会语用负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意识因素、社会语言因素、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等.为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为了更好地避免社会语用负迁移,在外语教学中应多进行对比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重新认识语言的交际、信息和思维的三重功能,多读原著,鼓励学习者大量输入目的语,提供多种言语行为策略,使用优化的翻译教学法,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等,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委婉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委婉语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 ,力图替代、掩饰、衰减婉指语的禁忌、直接和粗鄙 ,它是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 ,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 ,为避免不便明说的意义或意图 ,采取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 ,在各种语言中是共存的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经常耳闻目睹。英语委婉语常用迂回、借代、缩略 (用禁忌语的首个字母合成新词或将较长的词语截短 )、同义或近义词替换等手法表达一些令人难堪、不快、…  相似文献   

6.
刘嘉菊 《东岳论丛》2008,29(1):199-201
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中的语用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语语用失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语用迁移和学习者的交际身份等。研究表明,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一般能够选择比较恰当的语用策略,而低水平的学习者通常会在交际任务中遇到较多的困难。语用迁移是交际迁移的形式之一,来自母语的负向语用迁移会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产生干扰,并导致语用失误的频繁发生。此外,交际身份的变化也会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既语言语境 (linguisticcontext)和语言外语境 (extra-linguisticcontextoucontextofsituation)。从时间、地点、人物、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语言外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语言外语境所表达的意义 ,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际语是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者在来到达目的语语言能力之前所处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第二语言/外语的使用和学习成为语际语语用学的研究内容,而语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重要研究课题。本项研究从英语恭维语回应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显性语用教学模式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可以通过显性语用课堂指导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交际语是语言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交际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以称谓语、见面语、客套语为例,英汉交际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英汉民族文化价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 ,文化能力直接影响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运用。本文通过讨论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反映在语言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6,(3):75-80
称呼语是常见的语言单位,用于指称说话人自己和其他交际者、标识交际者的身份以及管理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主要从身份和身份建构的视角考察称呼语,通过语言实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交际者如何利用称呼语建构身份,开展交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称呼语实质上是交际者在交际中可以加以利用的语用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阅读能力是二语学习者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二语阅读能力也是二语学习者重要的学习目标。本文以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为基础,从二语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二语阅读教学中的实例,讨论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途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段落、句子、词汇和标点几个方面,提高二语学习者对语篇连贯的认识,并帮助二语学习者产出连贯的语篇,最终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体语和语言语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 ,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比较研究人体语和语言语的异同性 ,从而揭示出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语只有和人体语配合使用 ,才能达到完善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互为联系的统一体。因此,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当今外语教学中,在重视文化导入的同时,还应强化并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洋泾浜"和中介语在形式上都介于两种语言之间,在功能上都能起到交际作用。二者在性质、使用对象以及结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语言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帮助学生了解隐喻所涵盖的文化知识及认知特点,以此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及文化学习,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跨国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图式理论是对分析语篇理解和生成认知过程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语言学理论之一。通过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图式,不仅对语篇理解而且对语篇的分析,也有很强的解释力。语篇的理解和分析需要了解读者和作者的交际目的,并通过工作记忆匹配语篇的语体图式和语言图式,整合语言图式和百科知识图式,最后达到对语篇正确合理的解码和编码的目的。这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篇双向加工的能力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用的差异与英汉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连 ,只有了解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才能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