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试论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举。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才逐步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革命的民众政权”的构想和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实践 ,是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人民共和国”及“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 ;基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模式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和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形成的标志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更臻完善的体现。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相因相成。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宪政以实现全民性的民主政治为人权目标,针对中国社会阶级明显分化的现实,提出了保障最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崭新理念;新民主主义宪政也为保障人权的实现进行了相应的政治秩序建构,事实上初步构建了让各阶级(阶层)各得其所的政治秩序,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从人类宪政文明的大视野中认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人权价值及其时代局限,这对当前的民主政治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 周恩来同志的经济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论述尤为充实、精辟,并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评述.一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39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页)这是贯穿于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中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国化的产物。它不仅具体表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而且还表现在他的经济建设实践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之中。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四大精神,为了加快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回顾和正确理解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必要的。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此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经济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理论;二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并对新民主主义三  相似文献   

5.
<正> 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送来了共产主义思想,才使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革命都是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64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阶段更是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所阐明的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主要是毛泽东过早放弃了这一理论,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急速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党并未自觉认识到这一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有了客观、自觉的认识,逐步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历史的逻辑的关联.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差近半个世纪,它的内容远没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包含的内容那么丰富,以及对生产力尺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但是,从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前奏和客观理论参照系;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争议问题指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进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问题日益突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应以1949年为界,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以后为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840-1911年为第一阶段,1912-1949年为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史的下限应当定在2006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争议问题,广泛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百年宪政史上,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有没有宪法学说?尤其是横跨这两个年代的十年"文革"有没有宪法学说?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这也许是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尚没有定论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宪法制度,也就有什么样的宪法思想和宪法学说.宪政之路,没有停顿.宪法学说,没有空白:不论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任何时期的宪政及其宪法学说,在这个民族的宪政运动和宪法学说史上,都必然有它特定的地位和独到的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0,31(4):42-45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五种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应巩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不要过早消灭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一直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其目标是建立以新民主主义经济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服从于这一任务,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此开始到1956年,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 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党面临如何继续前进、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党的经济思想主线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真正开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理论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启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又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进程的时代.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本宪政是以人为本与宪政思想的统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人本宪政探索主要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政和陕甘宁边区宪政两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人本宪政探索主要包括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前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人本宪政两个时期。党的人本宪政探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人本宪政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第一位;二、多种经济“同时并进”,“奖励私人经济发展”;三、组织对外贸易,促进商品流通;四、厉行节省,反对贪污浪费.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指出了民主是宪政的灵魂、宪政制度建设中的民主根本表现形式、宪政建设中的政府与民主等三个方面重要思想.把握毛泽东宪政思想的活的灵魂以指导今天的宪政建设,我们的宪政建设才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阶段,才能更好的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的公共财政理论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49年后社会主义条件下财政学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以前,中国财政学与西方的公共财政学相同,它的发展过程就是西方财政学的引入过程,并不具备特殊的发展特征。而在1949年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中国财政学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这一过程也是中国财政学所独有的。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后一个阶段。就此阶段而言,中国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分化与综合过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的50、60年代;第二次出现在80年代;第三次起…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发展观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历史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发展观和体制模式的互动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49-1952年间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1953-1978年间的重工业优先发展观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979-1991年间的全面发展观和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经济体制、1992-2001年间的综合协调发展观与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至今的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借鉴发展观与体制模式在历史互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界通常称之为“五权宪法思想”,而已往往不肯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笔者认为,五权宪法只是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包含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的建设程序、五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人民全权、政府万能的民主目标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成就,许多内容直到现在仍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一孙中山认为,革命的目的,在于实行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的实行,必须有其方法与步骤。所以,…  相似文献   

17.
<正> 人们对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史的考察,大多注意两个时期: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及其准备时期,认为这个时期初步形成了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二是抗日战争时期,认为这个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了系统化、成熟化。这样的论述无疑是正确的,恰当地估计了这两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但对另外两个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建国初,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总结与探索,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作出应有的评价。本文仅就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8.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两个结合”的方法,进而突出强调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可以转化为学理研究的方法,以此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阶段性特征。在1949年前与1949年后的两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均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一个结合”,后一阶段主要进行“第二个结合”,且两个阶段之间形成了明显的递进发展关系,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政治上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揭示这一规律,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当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贯穿的人权保障精神,是新中国宪法人权入宪的重要历史渊源。它确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宪政模式,是新民主主义宪政的雏形,也是人民民主宪政重要的历史渊源。在党的领导下制宪是它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供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严复是一个相当独特、甚至有点让人费解的人物。对他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宪政思想重新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透析每个阶段他为近代中国宪政制度建立所作的努力及主要宪政观念,可以对其宪政思想进行重新审视,肯定其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