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尔的成功     
<正> 年仅35岁的迈克尔·戴尔是当今《财富》500强企业总裁最年轻的一位。透过戴尔创业的成功之路,他所表现出来的新思想、新创见,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 消除不必要的步骤 戴尔小学三年级那一年,便寄出一张申请高中文凭的函件。当时他在一本杂志的底面看到一则广告,上头说:“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验,您就可以轻松拿到高中文凭。”戴尔对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戴尔为什么成功: 在很多人看来,戴尔的CEO迈克尔·戴尔是不折不扣的“暴发户”,从大学一年级白手组装计算机开始起家,到成为财富500强中最年轻的CEO,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从时间上,这“暴发行为”与相当一批中国富豪十分类似,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所有富豪,都是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年间“发达”的。 我并没有什么“仇富”心理,在这里我只是想对比一下中外富豪在“暴发之后”如何对待自己的成功的。在戴尔的自传中,他描述了1993  相似文献   

3.
让戴尔公司驰名遐迩的并不仅仅是它的直销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迈克尔·戴尔管理公司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07,(4):83-84
2006年8月29日,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访问沃顿商学院。此次造访之后的第二天,《华尔街日报》撰文:“消费者需求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将戴尔甩在身后”。文章再次提到这家市值560亿美元的PC巨头遭受的重创——与去年同期相比,戴尔第二季度的收入下降了51个百分点,股票价格也比2000年高峰时下降了足足60%。  相似文献   

5.
2000 年8月30日晚,1万5千名戴尔电脑公司 (DELL)员工聚集在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校区。迈克尔·S·戴尔对员工们畅谈如何击败他们目前和未来的对手:康柏、Gateway Inc.(GTW)、太阳电子计算机公司和EMC Corp.(EMC)等。戴尔制定了新战略,以夺回往日的优势:进军互联网伺服器电脑和高端数据存储领域。这都是戴尔公司未曾涉足过的领域,那里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大。戴尔的财务状况依旧很好:预计今年的收入会增长30%,达到330亿美元。显然,媒体对探索戴尔公司奥秘充满了兴趣。 高效率奥秘何在 参观戴尔电脑公司生产车间并未给一群老资…  相似文献   

6.
领导素质 英国克劳莱德集团公司总裁迈克尔·欧文·爱德华兹说,一个领导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他的管理人员定下比以前高得多的标准。“他为同事们设下栅栏让他们去跳,  相似文献   

7.
一块充满正能量的投资热土 截至目前,在四川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7家.为何世界500强扎堆入川? 2011年3月23日,在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项目奠基之日,戴尔创始人、戴尔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首次访问成都."对于戴尔公司向中国西部的扩展计划,成都给了我们坚定这个信心的要素——这里聚集了非常丰沛的人才,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很优秀的团队." 他分析,戴尔发展的每一步,考虑最多的就是人才,戴尔见证了中国西部的飞跃发展,成都丰富的人才资源会让戴尔的成都"旗舰"动力源源不断,"戴尔非常看重员工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好的心情才能有好的状态工作,成都是座幸福感很高的城市,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  相似文献   

8.
戴尔公司中国区总裁符标榜说过:“在戴尔,最大的财富是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没有最好的员工,企业很难有大的发展。我去美国总部开会时到戴尔全球CEOHichaelDell家做客,他给我们看了自公司创建以来的一些资料。我觉得他有一点做得非常成功,就是在他每次碰到困难的时候,都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帮他解决问题。这些人才都是非常有能力而且非常专业。他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会寻找合适的人才补充自己能力有限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的资源最难得,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戴尔公司中国总部一员工在加班时突然倒地,50多天后死亡。死者家属与公司在赔偿问题上发生争议,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仲裁。一名知情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这次裁定中,市领导要求相关部门要“妥善处理,不能让戴尔生气”。为何不能让戴尔“生气”?原来作为利税大户,戴尔在当地的地位非同一般。戴尔有意将总部迁至上海,当地政府则多次挽留。假如劳动仲裁部门对这起事件的处理让戴尔拂袖离开,那么当地会因此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会发生连锁反应,包括或多或少“影响”了当地官员们的政绩。可见,戴尔“生气”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当地领导…  相似文献   

10.
黎修树,今年5月1日刚刚接过戴尔公司中国区帅印,成为这家全球领先的电脑系统直线订购商及互联网基础建设主要供应商拓展中国市场的领军人物。此前,他在施乐公司任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还曾在IBM公司供职长达20年之久,在IBM大中华区打印系统公司、IBM亚太区保健业方案业务拓展部以及IBM韩国公司等担任管理要职。“黎修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级管理人员……他是带领戴尔中国区业务更上一层楼的理想人选。”戴尔公司总部在宣布对黎修树的任命时,作了上述评价。 “中国市场十分巨大,而戴尔在这里的业务仅仅是一个开始,这就好比种树…  相似文献   

11.
戴尔直销模式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尔(DELL)公司诞生于1984年。在短短20年内,戴尔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国际计算机市场的霸主。2001年,戴尔从康柏手中夺得了全球PC老大的称号,市场占有率高达26.9%。戴尔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采取直接销售的渠道模式。1994年,戴尔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由于中、美两国市  相似文献   

12.
昨天还配合默契的搭档,今天转眼就变成了自己的直接对手,你怎么办?可 能“没良心”、“叛徒”等字限马上就占满了你的脑海。 以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国社会确实很难容忍“叛逃者”。但是,搭档变成对 手仅仅属于或被限于伦理道德的范畴吗?显然不是。 企业界中好搭档真不少,最有口碑的是两对:戴尔公司的迈克尔·戴尔和凯文· 罗林斯,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巴尔默,他们现在仍继续上演着惊人的 传奇。然而,在中国社会,企业尚小时还凑合,可一长大或有成绩了,就处处充斥 着争斗,甚至最终由搭档变成对手,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甚至令人有点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3.
近期,戴尔在中国的直销服务屡遭投诉,“毁单”事件也频繁发生。这和戴尔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地位显然是不相符的,戴尔中国到底怎么了?如果缺乏优质的售后服务支持,戴尔在中国的直销模式还能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4.
接单后生产策略(Bill To Order.BTO),采用量身订作的概念。又一件不合身的牛仔裤,一、二千块的新裤子很可能就这样束之高阁,这些困扰也许很多人经历过。事实上根据统计,买来即合身的牛仔裤大约只占三分之一,因此,修修改改无法避免。李维牛仔裤看准了这点,曾经推出所谓量身订作的牛仔裤,消费者只要将自己的尺寸透过 E-mail 或传真告知厂商,一条不需修改,合身的牛仔裤就能属于你,推出以后,李维牛仔裤再次成功地塑造话题。这种量身订作的概念,不仅在服装方面适用,目前在高科技的电脑业也大大地被运用。速度时间的竞赛者戴尔直效行销以直效行销起家的戴尔电脑(DELL),可算是电脑业中量身订作概念的最佳诠释者。戴尔在1984年成立时,即采取根据客户量身订作的产品策略,以亚太地区的情况而言,"戴尔将客户订单汇集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由当地工厂依客户要求组装出货,大约七个工作天客户可以收到电脑"戴尔亚洲地区总经理Philip E Kelly 解释戴尔的出货流程。这种又快又量身订作的方式,使戴尔电脑在众多重量级电脑大厂的环伺下,由  相似文献   

15.
戴尔直销模式取消了中间商人与客户的交易环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对促进戴尔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户群体单一的直销模式不利于戴尔的长期发展,为此,戴尔必须对其直销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正>戴尔的文化是典型的美国企业的文化,在中国就成了很有问题的企业文化。戴尔文化与中英文化冲突据《人文价值的迷失:戴尔的荒漠文化》,戴尔员工一再认为自己工作在一个缺乏文化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用吗?能直接带来绩效吗?”——他们甚至怀疑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戴尔没有文化吗?当然不是,超速发展、利润第一、成本最低、实  相似文献   

17.
谁更了解中国,谁就会在中国的市场上赢得首席之位。也许你的答案是联想。不错,联想是中国的企业,如果说它不够了解中国,那真是不知道它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又是如何从中国大本营出发走向世界的。但是联想PC机业务的发展告诉我们,与其说联想更了解中国,不如说它更了解中国人。如果说戴尔不了解中国的话,戴尔在中国的业绩年年猛升又如何解释呢?我们可以确切的说:戴尔了解中国,但它更了解的是一个未来的中国。因为对于戴尔来说,无数的官方数据和经济预测足以让它确信: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联想做分销,戴尔做直销联想的分销成功了,戴尔…  相似文献   

18.
张沈伟 《经理人》2008,(4):92-93
与具有丰富消费品经验的联想和惠普不同,戴尔一直是与灰暗、乏味的商务机联系在一起的PC巨擘。今年1月,继去年发布8款颜色鲜艳的笔记本电脑之后,戴尔又推出其高端台式机。戴尔加强消费电脑的策略正稳步推进,但这一策略意味着零售渠道成本的增多,相应的品牌营销成本也会提高,原有的生产、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能力都将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戴尔文化中,“庆祝”会滋生自满心态,戴尔相信没有必胜的模式,过去的成功也不是未来绩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戴尔直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文 《经理人》2007,(7):22-22
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有老化的一天,声名赫赫的“戴尔模式”亦不例外。种种迹象表明,面对惠普、联想等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重出江湖的迈克尔·戴尔不得不操起“手术刀”,对成就其辉煌的“戴尔模式”进行修正和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