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加官特别发达的时期之一,侍中、散骑等官是这一时期复杂加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皇帝也常常借用侍中、散骑之服来代替王公的衮冕之服.出入禁中、参与机密与决策、进而影响朝政,是加侍中、散骑官者所享有的最为切要的政治权益.加官侍中、散骑还是这一时期官员官资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南北朝后期阶官化的浪潮之中,侍中、散骑之所以没有被完全散阶化,其作为加官所享有的诸多切实的礼遇与权益是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动荡时代。作为古代重要文书形式的露布,传递信息方式独特。在经历了汉代政治意义的应用发展后,逐步更多地用于军事活动。完成了作为军事文书职能的转变,并被历代所延续施行。这个转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统治者好大喜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亲人被迫分居异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寻亲异国以求团聚是社会的普遍心理要求。一般的家庭毫无条件寻找亲人,只有少数家庭,或因有一定数量的财产可资寻亲,或因有人身居要职,可动用国家的外交手段,寻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而异国政府有时也以其亲人为筹码,进行政治交易。魏晋南北朝中后期,政府有放还俘获生口或俘虏的政策,这有利于亲人团聚,但也仅是偶尔之举。  相似文献   

4.
高二旺 《南都学坛》2010,30(3):44-46
中国古代的心丧有两个渊源,即商代高宗谅闇之制以及孔子弟子为其师心丧三年。两汉三国时期,由个人缘情自发实行的为师心丧,其范围已经扩大到为轻服的亲属行心丧三年之礼。至西晋武帝亲行心丧,并使之发展成为一种皇朝的正规礼仪。魏晋南北朝时期,心丧在服丧对象、丧期、丧服、丧仪等方面都有特定的内容,故可视为一种丧礼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文应“以意为主”是魏晋南北朝作家和理论家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却常常有“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困惑。丰富、新奇、精细、巧妙、深刻、高远、有余味、古等是这一时期人们在立意、构思上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6.
"逸"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逸"作为审美范畴在魏晋的确立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因为"逸"的精神在魏晋的崛起与"逸"美意识的形成;其次,"逸"大量出现在人物品藻领域;最后,"逸"被广泛地用来评文论艺,表现出多重审美内涵。"逸"最终被理性地抽象出来,建构出一个独立自足的"逸"范畴审美体系,真正升格为一个能够多维度的综合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不断、国家分裂的时期,在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文人们很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面对政局的纷乱,文人们就有了不同的选择,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从困厄文人与政治的关系维度考察,可以把他们分为政治型困厄文人、隐逸型困厄文人和矛盾型困厄文人。  相似文献   

8.
自周代以来,避讳成为我国漫长封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这种制度非但没有被淡忘反而更加严格;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又出现了"父子不嫌同名"的奇怪现象。陈寅恪和万绳楠先生都认为此现象的产生为信道所致。本文通过先假设、再论证的方式,说明信道与"父子不嫌同名"没有必然关联,进而指出其现象存在的可能原因,并以此说明在历史研究中注意避讳学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体说理、议论的功用获得较大发展,人们经常采用书信的方式行进行论辨。“论”体向“书”体渗透,二体发生了一定的交叉融合,主要表现为:“书”与“论”相结合的作品出现;一些书信采用书牍体的外在形式,核心内容却是与人论辨;论辨书信提升而形成论体文。造成二体密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论辨风气的兴盛,“论”体较“书”体更强势的地位等。然而,由于二体皆已发展相对成熟,体制完备,运用颇广,“论”向“书”的渗透,并没有改变后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官考课后的奖惩形式多样,主要有官职升降、官品升降、物质和精神奖惩、赠官与定谥号、夺劳与赐劳等。考课后的奖惩是考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挥考课的政治功能,对魏晋南北朝官僚秩序的恢复与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里是从先秦宗族聚居群体发展起来的属于"国"中的一级行政区划,进入秦汉,里演变为一个既代表户籍编制单位、又同时是一级基层组织的特定概念.在魏晋南北朝,里作为一级带有户籍编制意义的基层组织,并不等同于村;里主要出现于城市以及与城市相关的人口密集地域,并因而形成与村的地理差别.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功能论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绘画的认知功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教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绘画的审美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主流。所以,对魏晋南北朝绘画功能的论述就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林业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这与当时林政的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及到林业官职、政策、法令、赋税的相关经营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了其时林政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对林业发展的影响,以期给现代林业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与王琳《六朝辞赋史》是研究魏晋南北朝辞赋史的两部巨著,程著注重辞赋的类型化分析,王著则以作家作品分析见长,二书在叙述视角、叙述方法、行文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在书写过程中,二书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广博宏富的学术视角、客观的写史态度等。二书的论述,能够形成互补态势,为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史全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氐羌文人文学逐一点评,具有认识价值和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史学界和农学界向来重视对魏晋南北朝期农业发展的研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1949年的萌芽时期;1949至1978年的成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全面发展时期。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也逐渐从对当时农业经济制度和技术的探讨、对古农书的整理校释,发展到将其与饮食学、社会背景、自然地理及环境气候、考古等学科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为这一时期的农史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于商人的表现,比起前代文学来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在当时的乐府诗歌和志怪小说中,都已出现了若干正面表现商人的作品,表现了商人的生活与情感,他们的恐惧和梦想;这类作品的数量比前代有所增加,其表现范围也比前代有所扩大;尤其是在相当多的方面,已开了后代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史发展要义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约400年,为分裂割据时期,战乱促使人们思维活跃,无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皆出现了承上启下的新内涵。而其要义则为政治上的儒法结合和三省六部制,军事上的府兵制,经济上的均田制,文化上的永明新体诗和骈文的出现,所有这些对后世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