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4——16世纪,西欧各国先后发生过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导源于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和中心在佛罗伦萨。从15世纪起,罗马教廷也逐渐被文艺复兴精神感染。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首脑机关所在地,“永恒之都”罗马,成了后期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和最大中心——其它几个中心是那不勒斯、米兰和威尼斯。罗马在意大利及欧洲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文艺复兴的大本营。这一时期的罗马教皇,不但没有置身于当时文化潮流之外,反而成为文艺复兴的积极参  相似文献   

2.
侯希莲 《天府新论》2007,(Z1):198-19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禁锢,开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主义精神,赋予艺术作品以人文精神,即一反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强调以人为中心,赞美人,体现人的本性,给人以自然的展现。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峰的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将这一时期的主题人文精神充分的渗透于他们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黑人的民族意识不断高涨。二十年代期间,一批有才华的年轻的黑人艺术家,包括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画家、音乐家等以美国黑人最大的聚居区——纽约的哈莱姆为活动中心,尤以诗歌、小说和戏剧为主要艺术形式从事文艺创作,出现了黑人文学的空前繁荣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运动称为“黑人文艺复兴”、“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 “黑人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詹姆斯·违尔登·约翰逊、克劳德·麦凯、吉恩·  相似文献   

4.
启蒙主义的“人学”──弥尔顿的亚当、神子与歌德的浮士德徐莉华文学是“人学”。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以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为开场白,奏起了“人曲”。但文艺复兴作家笔下的人物具有更多的感觉具体性,还没有上升到“人学”的高度.使文学成为自觉的“人学”的功...  相似文献   

5.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但是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观点多有分歧,谈得不够。本文试图就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及与启蒙运动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文艺复兴”一词,原意系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段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的否定;艺术风格的更新;方言文学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  相似文献   

6.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曾经经历了一场“史学革命”.这场“史学革命”,涉及方面众多,但主要表现在:形式上,与文学、艺术逐渐分离;内容上,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和民族风俗;方法上,与法学相结合,追求数据档案的精确,寻求事件发展的因果.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革命,使法国继意大利之后走在了时代前列,在17世纪前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兰西史学传统.这不仅为法国造就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也为法国成为近现代史学大国奠定了基础.这场史学革命,无论对探讨西方史学的科学化途径,还是对考察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历史进程,其意义都是非凡的.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14~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通常被看作是欧洲中世纪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重要分水岭,但是早在这场意义重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之前,在中世纪蒙昧闭塞的精神氛围中,就已经悄然涌动着一股文化复兴的暗流,这股暗流是由基督教会所推动的.在蛮族大入侵所导致的“黑暗时代”以及其后的封建社会中,正是基督教会以其超越性的宗教理想和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不懈地推动了“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和“12世纪文艺复兴”,培育了西欧大学和学术思想的幼嫩根苗,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文艺风格,从而为后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最初发源于意大利,以后逐渐波及至法国、英国、德国、尼德兰、西班牙等地,成为震撼整个欧洲的洪波激浪。“文艺复兴”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一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二指人类精神的觉醒,追求人的个性的圆满发展。其实质是整个思想领域的一次革命,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地“复活”古代奴隶制文化,而是为了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从神学中解放了文学、文艺、哲学、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以“神”为中心的经院主义教育受到批判,以“…  相似文献   

9.
一、彼得雕像中寄寓的人生体验被后世称之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雕塑巨匠米开朗琪罗,晚年致力于为耶稣的门徒彼得雕塑一座"超人类的纪念碑"。这其中缘由,恐怕有着丰富且复杂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松柏”、“山水”、“浮云”、“日月”等自然意象,从不同方面象征了孔子及其弟子所代表的“圣贤品格”的丰富内涵.“松柏”意象是坚心劲节、守正不阿的圣贤德性的象征;“山水”意象体现了体兼动静、且寿且乐的圣贤情怀;“浮云”意象则映衬了圣贤淡定悠闲、万事不磨的卓越心境;“日月”意象则预示了圣贤人生孤寂而永恒的不朽命运.“圣贤品格”对后世中国文学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德君 《西部观察》2004,(11):38-41
“进京三杰“之一:   机会总是垂青于平时有准备的人   1998年,香港<经济导报>和内地<经济学家>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成勋的论文<从“四大名旦“到“进京三杰“>,该文分析展示了中国经济学家后浪推前浪的蓬勃兴旺情况.邹东涛被列为“进京三杰“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雕像对城市的象征意义 到佛罗伦萨有两个看点,一个是但丁故居,它象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再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它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一种比较性描叙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和再次兴起 ,以及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变革与发展 ,作了比较性的描叙。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 西方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 ;2 从西方到中国———关于“古今之争”的文化转换 ;3 梁实秋的新古典主义批评观 ;4 “红色古典主义”的崛起与衰落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唐代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治权力和权术的运用为核心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从问世至今的四个多世纪中,对政治学和历史学中颇有影响力,然而也是争议较大的问题,和这位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相比,唐王朝的政治家们面临的是一个在许多方面与文艺复兴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运动于14世纪初,最早产生在意大利,这有其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最早,这为意大利最早产生文艺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故乡,这为意大利最早产生文艺复兴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滥觞于 2 0世纪 80年代欧美文学评论家对文艺复兴的兴趣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海登·怀特、英国的路易斯·蒙特鲁斯等。 1982年格林布莱特为《文类》杂志“文艺复兴研究专号”撰写“导言”时 ,他就论文中出现的某些共同的东西称之为“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是对 2 0世纪欧美实证性研究以及文本中心论的反拨 ,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1.“跨学科研究”性 ,即跨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界限 ,使其具有了多维视野的研…  相似文献   

17.
<正>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和社会思潮,产生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封建主和教会的统治成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当时的意大利,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身——市民阶层的思想代表,开展了一个人文主义运动,针对着教会的“神为中心论”,提出相对立的“人为中心论”,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宗教桎梏”,提倡“个性自由”.这种思潮,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国,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一、两种模式在世界文学的汪洋大海中,爱情描写是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母题.从微观的视角看,在不同时代、国别、民族、阶级、流派、风格的文学里,这个母题获得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的千姿百态的描绘.然而,从宏观的视角看,它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即才子佳人式和英雄美人式.前者是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模式,后者是欧美文学中的传统模式.十四世纪末期的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在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代表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领袖,如意大利的彭波那齐、荷兰的爱拉斯谟、法国的蒙台涅等,鼓吹个性  相似文献   

19.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中世纪后期时,人类社会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14至17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世界历史巨变的重要标志。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标志着人类社会一种崭新文化的诞生。文艺复兴的研究理所当然也就成为世界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英吉利等国家的文艺复兴研究方兴未艾,论文专著俯拾可见;惟西班牙的文艺复兴研究倍受冷落。究其原因有下面一些说法:  相似文献   

20.
吕超 《北方论丛》2013,(1):40-43
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受到了“两希”文化的共同影响.古希腊文学中的乌托邦多呈现空间化特征,关注的时间维度仅限于过去;古希伯来文学则增加了历史进步的线性时间观念.近代之后,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文艺复兴时期多以航海的空间发现为模式,19世纪则聚焦科技进步的未来,20世纪在经历了“敌托邦”的短暂风靡之后,随着人类更多关注“当今”和“当地”,乌托邦文学最终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