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院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开展理论探索,坚持以改革开放各时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重视文化传承和学科建设,推出了诸多颇具影响的精品力作。从积极投入改革开放前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3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8年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主义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举办了第五期“思想家论坛”,以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本刊摘编论坛主要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作为“研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社会主要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科学”,在诸多社会科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牵动着所有关注中国政治发展人们的视线,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理论服务,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宝库增加了新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建院30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理论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见的科研成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杜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深刻地揭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理论对我国改革的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增添了新的成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以相关学科总结、评述本学科30年来在我国的发展、成就和作用为主题连续举办18场学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7.
早在本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者之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对外关系等诸多问题上都有改革及开放的思想和展望,并做了某些有益尝试,虽然这些良好原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能变为现实,但对我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而言,却是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及理论基础;为改革开放的开拓者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最近,中央专门召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会议的代表时强调,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任务繁重。他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他们撰写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围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立项一批课题开展集中研究,力争用优秀成果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贡献。目前已经立项的课题主要有: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旨在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深入系统研究,总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  相似文献   

10.
傅扬  朱广学 《社科纵横》2010,(2):105-107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当时各种社会主义理论都得到展现,马克思主义并未被显著介绍。但在“五四”期间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主要用来指“马克思社会主义”,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历程。为什么中国人唯独青睐马克思主义呢?当然有社会历史背景,但本文力图从马克思理论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找到根据,提出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打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敦送  张传真 《创新》2009,3(2):61-64
任何创新理论都是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体系。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统一。弄清二者的内在联系,对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所恢复和发扬的党的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帮助人们克服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从而最终引领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3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8年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主义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举办了第五期"思想家论坛",以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本刊摘编论坛主要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14.
建院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步形成了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宏观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为重点,以综合性研究为特长的科学研究体系,研究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诸多一级学科,包括260多个二三级学科,基本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领域。学科整体优势明显,许多学科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从1994年至今,通过实施“重点学科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等措施,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正在实施的“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组织落实了10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所以从思想理论上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无疑就成了今天我们能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能否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不问断地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创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创造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贡献,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了充分的思想酝酿与理论准备,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而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指导原则。毛泽东在探索中既留下了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误的教训,这两方面都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因此,不论是从历史实践上还是从理论逻辑上说,毛泽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篇光辉文献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但在于它深刻而精辟地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通篇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迈开改革开放步伐。因而成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解放思想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清除“左”的思想理论和陈旧观念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强调思想解放是自觉行动的先导。马克思曾经指示,“生产形式的改变和人对自然的实际统治是思维方法改变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就指示过,“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革命实践运动需要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革命运动首先伴随的是解放思想的运动,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做保证是不会有革命运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在东欧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包括地理和语言、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东西方社会的特殊关系以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和学术视野。同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又以其独特的思想把握东欧的时代,包括主要集中对苏联和东欧由“权力”控制的各种扭曲问题的揭露与批判,根植于“现行的社会主义”本土而对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作出的内在的体验与反思,及以创新的理论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历史把握理论、从理论把握历史,而历史与理论互动的结合点不仅是阐释结论,更重要的是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奎良教授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发现了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撰写并出版了《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与实践指引》这部理论专著,这是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一重大理论发现,寻觅到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内在原因,形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的新认识,拓宽了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新视野,取得了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完成了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整合。这一重大理论发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