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阳 《今日辽宁》2012,(6):118-119
桓仁的山美水美,其实,桓仁的人更美。历史上,那位传说中让顺治皇帝为之放弃王位出家为僧的董鄂妃,就是一位来自桓仁的美女。相信去过桓仁的朋友都曾在桓仁的大雅河里玩过漂流,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大雅可的上游有一个支流叫黛龙江,黛龙江在古代叫冬古河,而冬古河的另一个名字叫栋鄂河。明正统五年(1440),一群被后  相似文献   

2.
, 《今日辽宁》2012,(6):126-127
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战役。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发生在桓仁境内的东路之战,是萨尔浒战役的最后一战,也是关键的一战。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经常进犯明朝辽东边境。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根据朝廷的决策,明朝辽  相似文献   

3.
自咸丰六年(1856)至同治三年(1864),信丰县城及县境经受了与太平军的多次战争,县城几番被围,最长的一次达二百二十余日。由于南赣官府、周边州县以及湘军的支援,另外署理知县吴秉衡的坚守,信丰县城得以保完。署理信丰知县吴秉衡的《信丰守城记事略》记载了太平军、匪寇围城的经过,该文献为认识咸、同时期江西地方史的重要史料,至今尚未得到学界的分析与解读。本文以《信丰守城记事略》等史料为主,讨论了太平军、匪寇的攻城策略,官府的应对措施以及信丰城乡战时的社会秩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版画     
, 《今日辽宁》2012,(6):148-149
桓仁版画创作活动始于1987年,是由本溪市著名版画家李德甲组织辅导发起的。翌年188幅桓仁版画作品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本溪市桓仁农民版画作品展览",受到好评,桓仁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版画之乡"。十几年来,桓仁版画先后有1991幅作品在各省市展出,301幅参加全国性展览,102幅在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1002幅在全国各报刊、画刊、杂志上发表。桓仁版画曾有50多幅荣获过国家和世界级金奖或银  相似文献   

5.
《今日辽宁》2012,(6):18-19
按照"一区、两镇、三带"的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到2015年,桓仁将建成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5A级)、规模以上生态旅游景区10处,风景旅游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李江天 《今日辽宁》2012,(6):100-103
桓仁是个好地方。10年前曾在五女山、桓龙湖流连多日,一度被那里的美景吸引,乐而忘家。此后多次有过再游桓仁的念头,但一想到那崎岖漫长的山路,快速便捷的旅游目的地便战了出行的首选。2012年的国庆节前夕,直通桓仁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十一"期间,前往桓仁的游客比去年多了4倍。10月12日,黄金周刚过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辽东桓仁的朝鲜族舞蹈乞粒舞,渊源千载,沧桑百年,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民俗特征,2006年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第三代传人金成龙介绍,乞粒舞在桓仁横道川、六河等地盛行已逾百年,以家族传承的形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以前,想要去趟桓仁是件挺打憷的事儿。坐火车,没有;走高速,也没有;只好靠汽车跑山路。那时去桓仁无论是走201国道,还是走木通线县级公路,都得翻山越岭绕来绕去的把人整迷糊,费时间不说,遭罪呀。三年前,国家重点项目"丹通高速公路""永桓高速公路"和"通灌铁路"先后开工建  相似文献   

9.
桓仁之美     
, 《今日辽宁》2012,(6):6-7,2
"桓仁真美!"这是到过桓仁的人异口同声的赞誉。当然,这种赞誉绝不为过。中国之美,美在锦绣山河,更美在璀璨的文化。这是审美的标准,也是一种其识。游人对于桓仁的赞誉正是源于这种共识。大自然在赋予桓仁秀美河山的同时,也演绎了"燕东胜境"的浪漫与神奇。桓仁是多彩的,这里山不谓高,却兼具雄、险、奇、峻、幽之特点,每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0,(1)
从文献记载看,高句丽政权曾在三个地区建立过都城,分别是今天的辽宁省桓仁地区、吉林省集安地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地区。根据高句丽的历史进程,研究者一般将其划分为早、中、晚三期。这些地区的现存城址与文献中出现的城名间的比对考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对于高句丽早期国都(文献中称为纥升骨城),一般认为即是桓仁的五女山城,而且有可能与山下的下古城子古城共同构成一种都城体系。而晚期都城(文献中称为平壤城、长安城)一般则认为是今天平壤地区大城山城和安鹤宫遗址构成一种组合。对于中期国都的比定,目前争议较大,虽然大家基本认同存在于集安地区,但对于不同时期文献的称谓确指今天的哪座城址还有着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