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德懋作为立志于"兼济天下"的道德实践者,以诗歌的形式,既揭露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以及种种社会罪恶,又歌颂朝鲜民族历史文化的悠久与民俗、民风的淳朴,表现出其强烈的民族文化寻根意识与忧国恤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朝鲜族已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朝鲜族为开发中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韩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处于新的转型时期的今天,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将是:一、要强化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二、要加强民族主体意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走向,选择朝鲜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三、充分利用网络高速公路,扩大朝鲜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四、提高人口素质,确保稳定的文化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国民党“政治土匪”利用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对东北朝鲜族人民加以迫害,使他们流离失所。相反,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一直把东北朝鲜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他们加以保护,歼灭了在朝鲜族地区胡作非为的“匪帮”,进行土地革命,让朝鲜族人民分得土地,提高了朝鲜族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传统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7.
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朝鲜族两重性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朝鲜族形成了注重秩序、积极入世、民族传统心理与现代意识集于一身、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民族性格 ,在这种民族意识的支配下 ,延边注重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 ,注重品牌效应 ,也重视打造民俗形象  相似文献   

8.
寻根小说是展现地域文化的中国新时期文学先锋,这种展现通过神话叙事得以完成,其中,塑造神话情境是重要方式之一。在寻根小说的叙事中,神话叙事的"混融"与"再生"特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突出人的自然特性的同时,寻根小说将人的道德伦理意识作为文本意义进一步生发的重要中介。地域文化、混融与再生的自然形态以及通过叙事生发的伦理内涵,使寻根小说的神话叙事成为一个自然环绕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族大家庭,这个民族大家庭称做中华民族。中国朝鲜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既具有与其他兄弟民族相同的共性;同时,又具有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个性特点。本文试从历史、文化和心理三个方面,对中国朝鲜族的个性特点略加阐述。一、中国朝鲜族的历史特点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民族,而是迁入民族。越境迁入,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开始,也是中国朝鲜族历史的特点。这个显著特点又决定了中国朝鲜族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战乱、饥荒、封建暴政,特别是由于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1.
"活法"这一重要的佛学思想,在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中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在他的整体创作思路和具体作品描绘中,处处有这样不断的自我突破和自我否定.如对武学的外部价值、内在修为以及智慧技巧等的探讨,都在不断的否定中得到了深入的突破,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轨迹,使他成为武侠小说领域空前的大家.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虽然新人辈出,却仍然未能完成这一突破,而这是他们走向成熟必须要经历的.  相似文献   

12.
论90年代"后金庸"新武侠小说文体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的武侠小说,在武侠电子媒介和武侠文化研究的推激下,由香港的温瑞安和黄易等表现出了不同于60至80年代的新的特色.在文体意识方面,由传媒的变化和网络的发展形成了武侠文体的"后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武侠小说的文体扩张与文体渗透.武侠小说在90年代的成就,总体来说虽有不足,但新一代武侠作家(包括武侠多媒体艺术的创作者)已经具备了某种思想探索与文体实验的先锋性,这将是雅俗整合中新的文体格局形成的契机.20世纪初武侠小说文体发展中出现过的颠覆、沉寂、创新的过程,又将在新的世纪重现.  相似文献   

13.
"濊"字的本义是"大水",濊族所在的位置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二松花江流域、鸭绿江流域,以及朝鲜半岛的江原道和咸镜南、北道。"濊"作为族称,含义是生活在水边的民族。"粟"字的本义也是"水",粟末族所在的位置是第二松花江流域。"粟"作为族称,含义也是生活在水边的民族。喉牙音"濊"曾经发生了到舌尖前音"粟"的历史音变。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多将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对故乡"民俗"的呈现视为是一种客观写实性反映,却忽略了乡土小说创作与这一时期"民俗"概念的引进、作家"民俗"视野的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究其底乃是对"民俗"这一概念的历史性缺乏敏感。因为"民俗"是一个现代概念,把故土的种种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视为"民风民俗"来进行写作和评论乃是一种现代性现象。对"民俗"视野建构过程的分析将深化对乡土小说现代性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国民性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一直受到了作家极大的关注。剖析了90年代的几大文学思潮,认为其继承了以往"关注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优良传统,使国民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展示了许多新的特征,为国民品格的最终提升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了实现变东北为"大东亚粮谷兵站基地"的目的,便强制粮谷购销,即推行所谓全方位的"粮谷出荷"政策,变本加厉地搜刮粮食,给东北人民尤其是延边地区水稻产业的主导者———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近来国内出现一些质疑、否定我国现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文章,其所依据的是质疑或否定民族平等的公民平等观、民族注定要消亡的发展观以及崇尚民族国家的国家观等似乎“不言自明”的原理.但无论是近代以来的各国历史和实践,还是当代众多科技和人文理论成果,都已经证明而且仍在证明,传统的简单、绝对化的平等观正在让位于包容性平等观;以旨在同质性为根本的未来发展观,逐渐为欣赏多样性的共生发展观所取代;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基本特征的民族国家观,不仅早已被国家宪法所不容,更为当代主流历史进程所唾弃.尽管我们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仍需要不断完善调整,但包容性平等观、共生发展观和多民族国家观理应成为当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基础,理应贯穿于相关研究和实践之中,以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金自称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创作在无形中的影响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家.春.秋》创作中就处处可见"尚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几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三事话语,三复情节,三变情节,三极建构,三而后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是巴金能够成为文学大师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曹丕《典论·论文》所云“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长期以来被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新观念予以肯定。本文通过对曹文中“文章”、“不朽”等概念的语义分析 ,指出曹丕的文章不朽观与汉人一脉相承 ,主要重视的是能“成一家之言”的论著而非表达性情的诗赋 ,并无与今人类似的纯文学观念 ,因而也谈不上文学的自觉。当然 ,由于时代的变迁 ,曹丕的文章不朽观对于强化文章价值理论和文章体式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促进传统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 ,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左翼青年作家周文小说对边地、城市、战争等的观照与叙述都给人一种深刻的绝地感受.边荒无情,弃绝希望;战火无义,戕害人性、摧残文明;都市一片黄霉天,令人彷徨挣扎于无地.行走于他的绝地世界的又是一群弱者,内在的弱强化着其生命世界的绝望姿态."绝地+弱者"书写背后是对世界的"非优美"式观照的生命理念.这,使周文小说构成了对左翼阵营创作的某种偏离,昭示着3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