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重点研究SCP范式的崛起和衰落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重点研究博弈论对产业组织理论革命性的影响 )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 (重点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演进方向和实践使命 )。  相似文献   

2.
格伦·劳里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善于用严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来分析经济和社会问题.他在福利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他致力于研究种族收入不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促进种族平等、完善平权措施的建议;他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稀缺自然资源问题、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问题;他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合会的经济效益.劳里的研究是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典范,他以经济学理论服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对劳里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阐述,归纳总结其在种族收入不平等、资源枯竭与贸易中断、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非正式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研究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立体产业分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 60年代以来 ,自然资源产业、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包括信息产业 )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已经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也给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现实的问题。传统产业分类理论没有对新兴产业的内涵、归属及其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等加以揭示 ,使得建立在传统产业分类理论基础上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解释现象、指导经济实践的能力减弱。作者在深入分析传统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刚 《学习与探索》2005,(1):222-226
产业集群是个特殊结构的组织,我们可以运用战略管理学有关组织竞争的理论探索产业集群的竞争问题。产业集群持久竞争力实现的根本在于其特定的资源和能力,尤其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动态能力理论更好的解释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可以从动态能力分析模型的三个层面来获得。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障碍:一种产业组织学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 ,对我国技术创新在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三大障碍 ,即市场结构障碍、企业行为障碍和经济绩效障碍进行相对系统的分析。同时将技术创新纳入SCP框架 ,并结合制度、政府政策等方面内容 ,提出消除技术创新障碍的产业组织对策 ,希望能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种相对系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学术交流》2005,(1):95-98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更不能缺少社会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应立足资源禀赋,采取以下战略措施: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应消费需求,加快绿色食品市场营销力度;健全和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支撑体系;挖掘资源潜力,降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推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国际化制度体系的建立;加快绿色食品科研成果转化步伐等。  相似文献   

7.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对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7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不仅是产业组织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 ,而且也使近年来的美国反托拉斯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获得了理论支持 ,美国反托拉斯当局日益关注企业的策略行为 ,反托拉斯政策的干预色彩也因此加强。本文分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若干重要问题上对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影响 ,并对其能否上升为反托拉斯分析的一般原则作出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程艳 《浙江学刊》2022,(4):86-93
产业组织理论一般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难以分析不同体制下流通产业的运行机理。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竞争和垄断的分析范式,只部分适合对中国流通产业现状的解释。基于流通产业竞争和垄断的一般图景与制造业存在差别,我们需要对这种差别进行讨论。中国流通产业运行是以转轨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的,这种特定体制在伴随着特定制度环境的同时,也规定着特定的公司治理模式。以流通产业特定的产业组织、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为分析对象,对我们建构流通产业组织理论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观点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刚 《学术交流》2005,(2):78-82
产业集群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自组织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产业集群现象的新的理论工具.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不仅呈现出一般的组织特性,而且,无论从整体观察其静态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条件,还是从内部视角分析其动态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制,产业集群都具有显著的自组织特性.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联盟在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集聚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联盟依据不同产业路径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产业技术联盟持续发展中所需要的内部管理、运行绩效及产业路径引导等方面,系统梳理并重点研究了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现状,对其基本情况、运行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存在的组织、文化构建、运行绩效等问题,最后对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资源的约束。制造业面临着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约束问题。各种资源约束要素之间是变化的、互相联系的、存在差异的与可控的。资源的利用与制造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论资源经济运行及其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艳琳 《求是学刊》2006,33(3):56-62
资源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代主流经济理论对资源经济及其运行问题的研究很少。由于资源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资源经济运行就成为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说,资源经济运行就是资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宏观表现形式或制度表现,是有关资源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有关资源经济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发挥作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This note examines the property rights aspects of bounty hunting, and suggests that fugitives with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represent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 Economic theory might predict that this resource would be over exploited, perhaps resulting in industry profits being driven to zero. It is argued, however, that, in addition to regulation, recently developed concepts regarding uncertainty and heterogeneity of exploitation skills likely work to limit exploitation effort in bounty hunting. The anecdotal evidence and inference provided in this note make for a compelling pedagogical device for principles and intermediate economics students.  相似文献   

14.
The theory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must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ts proper epistemology so that it can accomplish its full potential in social sciences. This is often difficult to achieve because researchers comprehend it in terms of concepts that are part of static and individualistic Newtonian epistemology rather than in terms of dynamic and relational Einsteinian epistemology.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signposts that Moscovici identifies and analyses i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namely the relation between epistemology and science,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argument against the explanation of effects by their cau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s posed: are these signposts also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This question is examined focusing on interactional epistemology,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diversity of natur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 Moscovici's Psychoanalysis shows that natural thinking appears in a plurality of mod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takes place and according to social groups towards which it is directed. Natural thinking is controversial and communication‐centred.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groups and lay people use different kinds of speaking and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genres when they try to resolve “the same” problem.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bringing together dialogicality, dialogical linguistics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may open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in soci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mixed-method assessment of the Senior Companion Program (SCP), a federal program which provides volunteer opportunities with small stipends to low-income older adults, 60 years of age and older, who provide companionship and offer assistance to frail community elders. Through four standardized scales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the SCP in their lives, 34 Senior Companion volunteers and 32 of their clients were interviewed. Informants reported relatively large social networks and low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data revealed the benefits of the program for both volunteers and their clients. Themes emerging from the rich narratives included: companionship, independence, reduced anxiety, giving, and reward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uggested brief evaluation instrument that directors of SCP programs, and other similar programs, can use to collect data on the impact of their program--something that is required, but often difficult to do.  相似文献   

16.
郑戈 《社会》2016,36(6):1-31
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的范式突变是西方社会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乃是自然社会,即符合人的自然性(人性)的社会,这一由亚里士多德首先系统阐述并主导着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流学说,到早期现代受到全面颠覆。政治社会被理解为人为脱离自然状态而通过社会契约建构而成的人造物。李猛的《自然社会》一书是对上述问题的系统讨论。该书不乏有创造性综合的见解。但本文侧重于指出其中的几点不足,包括未能发现古罗马人的自由概念与主体权利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未能发现平等而不是权利对现代观念的构成性影响等等。笔者以为造成这些缺陷原因在于李猛放弃了他擅长的社会理论方法,而纯粹从观念史的角度来思考伦理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以影响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为视角,分别选取储量、产量进行资源禀赋双维测度,并在利用显性对比优度指数探析区域制造业竞争总体分布态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FDI溢出、单位劳动力成本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数据模型,对资源禀赋与制造业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溢出响应进行了系统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并会扩散及影响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而在单位劳动力成本产生负向外溢效应的背景下, FDI正向溢出效应作用发挥有限,且难以有效弥补由于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制造业竞争力不足的困境。实施行之有效的破解制造业“资源诅咒”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世界与人文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代世界 (“雷奥那多”世界 )之技术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分析 ,从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相互合作的角度探讨了那些根源于现代世界之双重性的问题 ,以及那些与双重文化之谜及所谓人文科学补充论有关的问题 ,并认为 ,人文科学的独特任务在于分析世界的文化形式并推动其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 ,人文科学应该是现代世界获取 ,并且是以科学的形式获取关于它自身知识的场所 ,虽然现代世界本身是科学和技术的产物。在此 ,文化概念不是指那种在双重文化论框架内由人文科学所代表的支离破碎意义上的文化存在 ,而是在广义上同时包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及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德章  张磊 《学术交流》2004,(1):102-107
参照SCP理论,零售企业应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竞争优势。目前,我省零售业处于企业规模小、无序竞争阶段。面对外资挑战,必须通过兼并、收购、合并等方式,改变市场结构,进而最终提高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双重本质存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日益呈现出人与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本然关系,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不难发现,马克思早已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的最终根源,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具体体现和确证了人的本质存在及过程.只有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中才可说明人的具体特性,并由此警觉人的实践与文化本质存在的当代问题和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