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晖 《兰州学刊》2005,(2):314-315
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所倡导的"绅士教育"对英国 国民素质的塑造有深远的影响.洛克从他的哲学立场出发,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道德的地位,认为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提倡在教育中要尊重儿童,注重儿童个性发展,他的观点对今天的师德修养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革新事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敌对力量的和平演变,越共秉承重视政治思想教育的传统,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全面部署和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越共把坚持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放到党性原则基础上,强调维护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和党的路线政策的重要性,发起"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合力作用,把反击党员干部中的腐败浪费现象作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重在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朱熹博大的思想体系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科举中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者的影响,使朱熹认识到“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法律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的法律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内容,大致分四个层次:君主的正心修身、臣的法律运用、民的道德教化和子弟伦理教育。同时朱熹提出了通过政府以法晓谕、社会法律教育、学校法律教育、家庭法律教育、刑罚法律示范等法律教育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忠德思想具有"正己"和"尽己"两个主要的维度,要获得"正己"和"尽己"的合理性,需借助"天理"。朱熹的"天理"内容包括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道德价值追求。离开"天理",忠德的价值和意义将丧失殆尽。"中庸"是一种道德方法论。在实践中,忠德是一种政治和道德实践智慧。"中庸"方法论贯穿在朱熹的忠德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因此,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天理"和"中庸"就构成了朱熹忠德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古今中外通用的教育模式,榜样教育在教育特别是德育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最美现象"实质上是一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与传统榜样教育不同的是,"最美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传统知识型"道德域"带回到日常生活世界,从而改变了缺乏生活性的传统榜样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社会道德教育模式应逐渐从榜样教育转向共同体精神培育,既要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新媒体中,提升人们对主流道德和价值伦理的广泛认同,又要积极引导人们在职业生活和社区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道德共识与道德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遗憾的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发展道德认知、加强情感交流、重视行为训练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7.
榜样具有审美价值,榜样教育的功能是通过榜样审美而实现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化效果,榜样日益被塑造成完美无缺的道德典型,与人们的心理距离逐渐拉大,不再是审美的对象。榜样审美价值的缺失带来了榜样教育的诸多问题。只有实现审美的回归,榜样教育才能重新恢复生机。  相似文献   

8.
牟宗三以道德形上学为根据,从本体论和工夫论两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朱熹将天理与人心相区分,追求“只存有不活动”的道德本体和格物致知的顺取工夫,而将其判为“别子为宗”。但是通过对朱熹思想发展脉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其“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工夫入路是对程颢等学者过于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而忽视具体实践工夫的一种矫正。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促进了先秦以来儒家传统思想的深化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宋明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阳剑兰 《云梦学刊》2009,30(5):77-79
自我教育思想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了解和分析朱熹的自我教育思想,探讨其自我教育的方法、实现过程,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结撰的数篇童蒙文献,在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编撰是程朱理学体系文本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理学的规范读本,摆脱了理学家思想言论散见于书信、语录、文集之弊,十分方便人们对理学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理学传播的功能。朱熹的童蒙文献化繁难的理学思辨为简明的诗句,将深奥的理学内容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记忆性和流传性。作为理学启蒙读本,朱熹的童蒙文献不惟适合儿童,而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文化水平低的广大民众,加强了其理学传播的广泛性。朱熹的童蒙读本理学色彩浓郁,对儿童成长熏陶甚著,加重了其理学传播的深刻性。朱熹童蒙文献对宋代及后世理学类童蒙读本的撰修影响颇大,增强了其理学传播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知行理论是在继承孔孟和二程思想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其中在知行的轻重关系上,朱熹强调以力行为重,但不以知为轻,实际坚持的是行知并重、相须互发的知行统一观。这种看法与学界一般认为程颐"知重行轻"、朱熹"行重知轻"的观点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12.
家训是古代的一种家庭伦理教科书 ,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古代家训中以德为“本”、以德为“富”、以德为“要”的家庭德育定位 ,以及倡导早期德育 ,强调道德化育的家庭德育思想 ,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教育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董仲舒作为汉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人才方面,其学习思想博大精深,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观唯心主义德育思想的集大成者,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儿童教育思想特色等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挖掘传统德育资源,合理借鉴西方先进德育理论、增强道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方法是道德教育的内在因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对道德教育方法本体的探讨,弄清道德教育方法的涵义、分类和功能,会更加明确道德教育方法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涛  黄娟 《云梦学刊》2008,29(1):63-66
郭嵩焘的日记、诗文、奏稿、专著、自传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关系到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好坏,关系到洋务运动的成败,更关系到国富民强的大计;他坚持德智并举,重视实学,提倡"格致之学",关注艺术教育和体育:他主张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并对考试方法进行改进;他建议清政府多派学生赴欧芙留学.郭嵩焘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而且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高校为实现全员育人目标使德育机构和根据高校德育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制定的高校德育制度的有机结合。研究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为提高高校德育组织及所有教职员工活动的有效性,实现高校德育目标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创新主要表现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化、制度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做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情感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只有依靠积极的情感互动,才能使受教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变他律为自律,而自觉地在行为上遵从思想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0.
论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开琼 《河北学刊》2004,24(3):205-207
公民教育是培育现代公民的重要手段。公民教育的实施,可以借鉴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促进现代公民在中国的养成。同时,必须注意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区别。公民的养成不只需要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还需要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