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到60年代得到迅速普及,广大农民被纳入到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进入了“国民皆保险”的时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保险制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过程中,加速了农村老龄化速度,农村养老保险负担日益沉重。这种制度受到了现实的挑战,甚至面临着比城市更加严峻的问题。在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日本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梁林泉 《探求》2002,(Z1):56-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经济飞跃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998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指出 :“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开始重视农业劳动者的养老保险需求,并逐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分层次、多类别的自保公助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为日本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构筑了一道“安全网”。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模式对于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适合不同农民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互助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农保”在调节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缩小城乡差别、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的“养老”观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养儿防老”将逐渐被社会养老保险所代替,这种趋势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表现  相似文献   

5.
李芳 《学术交流》2006,(6):61-63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康庄工程”;建立了实行“五统一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被征地农民建立健全了生活保障制度;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浙江省的做法为我们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与中国社会的农民国家性质及社会现代化状况极不相称,亟待改变。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宗旨。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亟需构建一个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认为“农民”与“农村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农民”仅指在农村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它指的是一种职业,与“工人’等表示职业的概念相对应。而“农村人口”的概念则要宽泛得多,它表示的是一种“地域意义”。我们不能将这两个概念相混淆。因此我国现阶段不存在9亿农民,“38亿是我国农民数量的最高峰值”。如果说农民仅仅指一种职业,那么就会产生这些疑问:第一,一批以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现在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是不是农民?第二,大量的在大中城市打工、而户口仍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农民犯罪涉及 的地域广、人口多,且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农村青年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他们同时又是农村犯罪的主体,犯罪比例是最高的。按“青年”概念对年龄的界定,本文中的“农村青年”,主要是指16.35岁的农村居民。 我国农村青年的犯罪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两次犯罪高峰。一次从1978年开始,至1981年达到了高峰。当时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商品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冲击,加…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一种低水准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与今天我们政府高举民生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极不相适应。因此,与时俱进,整合传统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为显得迫切和重要。1.坚持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流动即“民工潮”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到了1990年代中期,正当“民工潮”汹涌澎湃之时,有人指出“民工潮”的发展已带动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到来。这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引起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的讨论。即:在中国经济进入全面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民是选择继续进城打工还是回乡创业。讨论的重要性在于,农民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就业环境与就业方式。本文对回流现象在社会经济学框架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过去20年的发展趋势。文章还根据安徽和四川两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讨论了回乡农民工的特征。初步的观察表明,在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外出仍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健强 《社会工作》2009,(10):24-26
参与式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之后,广泛应用于NGO所开展的农村发展项目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和反思不足,使参与式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技术化、模式化和教条化,面临着本土化的困境。为了探索参与式发展的本土化之路,深化与拓展参与式发展的视域,2008年12月6日在兰州顺利召开了甘肃雨田农村发展论坛,就“参与式发展与本土化”、“农民组织化与发展”、“拓展发展的视野”等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会计本科教育模式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的需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保证我国会计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现有会计本科教 育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育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针,会计教育要取得成效,须有明确的目标。80年代,我国会计本科教育 基本上是以“专才”为目标。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 的到来,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会计本科教育以“专才”为目标产生 质疑。1993年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改革第三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呼吁“改革课程体系 ,发展通才教育”,部分代…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教育日益突出地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21世纪发展的关键。正是在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我们抓住了科学技术和教育这一关键因素,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面对“科教兴国”战略下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何看待和吸取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及其经验教训,如何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实现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发展,这是下一世纪中日双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到本世纪末我国广大人民生活要逐步实现小康,说到底是一个农民实现小康的问题。上海在全国属经济发达地区,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水平分别超出了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1.6倍和1.3倍,算不算提前实现了小康?本文通过比较和借鉴,认为要比较客观、合理地反映人民小康生活,必须把人民生活改善量变的渐进性和质变的规定性作为衡量小康标准的核心,考虑到可能和实用,提出了一组量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80年代上海农民生活的变化作了大量实证考察分析。作者认为:(1)80年代上海农民生活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就总体而言,还没有实现小康;(2)上海农民可望在“八五”期间提前实现小康目标;(3)80年代农村住宅消费过度膨胀使农村长期分散居住的格局再次定型,给生活的继续改善和提高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因素,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最后,本文对90年代上海农民生活作了比较具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中央提出西部开发的重点工作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所有这些工作与小城镇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一个大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应当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从 80年代开始,政府决定允许农民在自理口粮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刘月平 《社会工作》2011,(19):30-32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代表政府的农村工作者)合作,以村庄为基础,以农村社会和农村居民为对象,持守社会公正、人文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加强政府与农民间的信任关系和增强农民的自信、自尊和权利意识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农民及乡村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益龙 《浙江学刊》2002,1(4):85-90
理解农民及乡村社会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西方学者在关于农民、乡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以及乡村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旁观者”型的观点,这些至少可作我们自我认识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从1950年代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一种低水准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救助制度与我们政府今天高举民生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为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实行于50年代的户籍制度,走过了40多个春秋。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实施,对发展城市经济,限制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起了一定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条条杠杠的逐渐打破,大量人才开始流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户籍制度正受到挑战和冲击。现实情况表明,改革户籍制度中的城市户口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且到不容缓。贵刊曾有一文提出“城市户口商品化”的观点,笔者认为其可行性值得商榷。首先,作为一种商品,城市户口如果是敞开来卖,价格如何定呢?价格低了,农民为了跳“龙门”,会不顾一切地蜂拥而来;价格高了,则大家都买不起,又没…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民的心态变化情况,1996年底至1997年初,我们采取随机油样法对江苏、上海、河南、陕西、广西、新疆等部分省、市的一千余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对农村的巨大变革感到满意调查表明,86.41%的农民对过去发生在农村的重大变革感到满意。感到满意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其次是“生产有了自主权”。“感到比较自由了”和“集贸活跃、买卖方便”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调查还发现,对近两年和当前农村形势感到满意的农民只有55.63%,满意度与对改革初期的评价相对明显下降。满意度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