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类社会存在于婚姻开始,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就存在“男高于女”或“女高于男”的现象。但自从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这种男女双方的差异演变成单一的普遍的“男高于女”。这种一般而论的“男高于女”的现象,社会学家巴纳德叫它“婚姻梯度”。“婚姻梯度”何以会存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并就“婚姻梯度”的存在而导致我国青年在择偶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于失去目标是难以忍受的,哪怕这个目标是暂时的失去,它会导致人们在现实中放弃对生活价值的追求。这正是当代青年“混”字背后的一个原因——目标的失落。在改革的过程中,当传统的旧的社会价值体系被打破时,青年以其持有的价值超前特性,迅速地接受社会中那些还只是隐隐若现的价值日际。这时,尽管社会价值目标依然存在,但在青年的心目中,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坚决克服我国社会生活中近几年来出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固然有违禁者对于禁令的藐视和触犯,有执法者对于禁令的玩忽和亵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这不是问题的主导方面。孔子说,“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唐代的魏征也说过:“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无责诸下而求诸身。”我认为,之所以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问题的主导方面是在于我们的自身,在于禁令有以下“五失”:  相似文献   

4.
反美主义在国际政治中不是新现象,其在俄罗斯社会也早已存在。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社会反美主义情绪上升,通过数据调查,其表现在俄罗斯社会对美国及美国领导人总体印象不断下降,对美国标志性消费文化的抵制,视美国为敌对、威胁的态度增多等等。乌克兰危机引起的俄罗斯内外形势的连锁反应是导致俄罗斯此轮反美主义情绪上升的直接原因。反美主义蔓延给美国全球形象及俄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齐律》的“重罪十条”是:一、谋反,这历来被列为十恶之首。二、谋大逆,指毁坏国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他敌对  相似文献   

6.
据俄罗斯《心理学杂志》1992年第3期报道,1991年6月在原苏联彼尔姆市召开了“艺术和情绪”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宣读了5篇报告:审美判断中的情绪效果(国际经验美学协会秘书长H.霍格);艺术情绪作用的社会方面(该协会副主席B. M. 彼得罗夫);对音乐结构的愉悦效果和情绪效果之经验研究(V. 科涅奇内,美国);艺术的可理解性(Д. 列昂季耶夫,莫斯科);情绪在人身上和艺术中存在的的方式(Л. 多尔夫曼,彼尔姆)。除全体会外,会议还分为5个专题组进行。  相似文献   

7.
人口革命的负效应及对策按照上述思路来进行中国的“人口革命”,就象是给病人施一剂猛药,也象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病人在服用猛药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强烈的毒副反应,战争也必然会留下创伤。中国“人口革命”的“毒副反应”和“创伤”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建设加以消化。第一,“人口革命”解决的是往后去的人口问题,对既成的“人口包袱”则无能为力;而既成的人口包袱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危机怎么消化,并不会因人口革命而解决。第二,少生优生带来的“中国的小皇帝”问题,现在随着“只生一个”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问题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特殊社会问题,以至于已成  相似文献   

8.
自我观念是通过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清楚的阐述了自我发展的阶段。目前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处于“开荒种田”的状态,容易导致专业学生尤其大一学生产生专业自我观念难以确定的困惑,会视自己为专业的牺牲者、旁观者和路过者。而开展积极的专业宣传实务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专业宣传实务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在社会互动的镜子中塑造正确的专业自我观念,激发专业自信,实现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9.
“内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有所表现。只是因为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以及某阶层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导致了“内耗”现象的复杂化。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层次、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多么的清高和雅致,也超脱不出客观性社会条件的制约,从而也会在这里或那里表现出程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党的十四大把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之而来的是社会历史性转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与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跨越.中华大地将发生自古未有的社会结构转换、社会机制转轨、社会利益调整等一系列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会出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西方道德的激烈碰撞与冲突.“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徐平 《东西南北》2013,(23):12-15
这是一个急躁而喧嚣的时代,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今中国人的情绪,10年前大概还是“失意”,10年后的今天,“失意”已被“抱怨”所替代。抱怨已成为全民情绪,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抱怨政府的某些不作为,抱怨某些官员的腐败无能,抱怨社会的某些不公,抱怨天气与环境问题,抱怨生活中的琐碎事……  相似文献   

12.
公费的滥用是普遍存在而又不容忽视的现象,它不仅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不同集团、阶层的利益冲突,而且还会引起社会深层的“隐疾”,这一隐疾的扩散之快,感染之深无疑会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带来危害,从而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损失。这种“隐疾”是: 一,公费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社会竞争方向的偏离,使人们的竞争意识短期性、浅视性。当公费的应用不合理时,由于不同利益的集团、阶层的存在,人们的目光就停留在既存利益的分配上,斤斤计较于“蛋糕”的均分,而不将精力放在怎样做大“蛋糕”,得之或得之多者沾沾自喜,不得或得之少者满腹牢骚,这必然危害社会的再生产。二,公费的不合理应用增大社会分配不公,使不满情绪普遍存在并迅速蔓延,产生社会离心力。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利益为中心,在行为上则表现为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这必然会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甚至在利益集团和阶层内部产生离心力,使社会成为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0):72-76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近些年出现较多的社会现象。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从舆情的视角来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反映舆情的窗口,它反映了群众的情绪,集中表达了群众的社会政治判断,表现了民众主体与国家管理者客体的利益矛盾,具有深刻的舆情内涵。与此同时,它也反映出表达机制不完善,社会安全阀机制失灵,监督和参与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间存在真空的舆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导致中国农民长期受歧视的制度性基础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又出现了农民因身份而受歧视的两个突出现象:一是因违法征地造成大批“三无”失地农民;二是在城市里农民工备受歧视。给农民“国民待遇”是中国政府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为此必须切实采取下列两项对策:一是确保村民会议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决策主体;二是中国农民工的权利不应低于国际迁徙工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林丽莉 《生存》2020,(12):0216-0216
班级建设讲求管理艺术,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管理疏忽。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错仍奉为真理执行,这样便会使班级管理工作偏离正轨,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本文从“严格要求≠体罚学生” “发挥班委会作用≠撒手不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称兄道弟”“学习好≠啥都好”四个不等式中阐释了班主任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6.
“内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生存竞争的一种表现,是必然的社会现象。然而,一旦发展为病态,就不得不令人反思。“内耗”是群体成员不团结的表现,是组织功能正常发挥的一大障碍。从形式上看,可分为显性内耗和隐性内耗。前者是“内耗”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成员间公开敌对,互不相让,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致使整个组织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者是“内耗”最初的又是最常见的形式,成员间貌合神离,心里作对,在行动上则带有隐蔽性,工作也能互相配合,矛盾不公开,外部人员无法判断,这个组织的功能仍能正常发挥。因此,可以说,“内耗”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个体问题。从个体角度看,由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致使一部分人难以适应急骤变化的社会环境。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个体在工作时,70%的精力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只有30%的精力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史与地方志都是记述一个地区历史与现状的史书。新时期的地方史志,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之处。地方史与地方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与“个性”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史志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体例结构和编写风格将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无论是编史,还是修志,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创新》2010,4(2):116-120
在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弱化、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加上有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不完善甚至日渐凋敝,导致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低龄寄宿"农村小学生群体。"低龄寄宿"对小学生的早期社会化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依靠学生所在的家庭、学校外,加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边缘青少年”是乡村中新出现的危险青少年群落,由他们所组成的亚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对抗村庄社会的“灰色社会”。本文通过对湖北荆州市H村一个边缘青少年群体的实证调查,解析边缘青少年的权威结构,解读边缘青少年的行为和心理依赖,解析边缘青少年群体的隐性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就造成诗坛凋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放逐”和“诗的放逐”,做些力所能及的探讨。一、人的放逐人的放逐,即人在诗中的主体地位和对诗的审美主体地位的放逐。人在诗中的主体地位被放逐,诗便失去了现实人生意义和社会作用;人的审美主体地位被放逐,诗便成为无法欣赏、无人欣赏的结构形态和文字符号。所以,人的放逐必然导致诗的放逐。而人的放逐恰恰是以现代扼为主潮的“新诗”、“新诗人”及其诗论者们的刻意追求。(一)“新诗”对人的放逐“新诗”对人的放逐,自它使人“看不懂”时就已经开始,渐而愈演愈烈,成为潮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