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优先流出,而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则留在农村和农业中,这就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数量丰富而人力资本缺乏的现象,农村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失和净流失状态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研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外,也不能忽略怎样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整体水平。各级财政改变过去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做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培育懂科学懂技术的新农民,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等方法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含量,防止优秀人才过度外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农民呼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市场经济的风险使农民呼唤社会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无论他们是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或者务工经商,兴办第三产业和各种经济实体,都受到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都要在市场大海里游泳,经历市场的风险。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获取更高的收益,他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投资。比如养猪户,过去养一二头,三五头,现在有的养几百头、上千头。过去种果树房前屋后种几棵,现在有的果园几十亩、几百亩、上千亩。规模越大,投入越多,  相似文献   

3.
潮起潮落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一大批劳动力毅然离开世代生息的故土家园,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在中国大地上卷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今天,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面对市场:农民的新抉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东部部分僻远地区和中西部广大农村,经济仍不发达,农业发育尚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使许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与农村中的新读书无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杂志今年第1期和第4期先后发表了两篇讨论农民认为送其子女读大学无用 ,农村中学生失学严重的文章 ,读后很是赞同。这两篇文章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有各自的角度 ,尤其是《农民 :供孩子上大学又有什么用》一文 ,从有无铁饭碗的角度来分析农民进行或不进行教育投资的动力原因 ,揭示了农民心中的“实用主义”。在中国 ,自古以来 ,农家子弟只有靠读书和考试才有可能告别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也只有靠发奋读书才有可能进入上层社会 ,这就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正像我们所看到的许多电影、电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过去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式的建设格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不能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实行的又基本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农民不能从其他渠道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只有靠自己在土地上劳动,才有生存的可能。因此,把广大农民固锁在每人仅有几亩甚至几分的土地上,造成劳动力的极大浪费。这是我国经济不能迅速发展,人民不能尽快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变这种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二步、第三步战略部署的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经过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在解决这个重大问题上已经摸到了路子——乡镇企业“为我国农村克服耕地有限、劳力过多、资金短缺的困难,为建设新的城乡关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这证明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乡镇企业的兴起,无疑是中国农民第二次解放的开始。如果说,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农民第一次解放,结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使中国农民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那么,现在已经开始的中国农民第二次解放,则是结束农村自给自足的传统式的农业经济,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一次解放比第一次解放意义更重大,工作更艰巨,时间要更长。它是中国农民面临的历史性转折的重大使命,同每个农民的生存、发展、命运都息息攸关。  相似文献   

6.
在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中,要不要持续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黑龙江省乡镇企业近些年同全国一样,有了较快地发展。到1987年底总产值已达85.5亿元,并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在农村几乎无所不包的行业和产业。从业人员已有147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以上。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以工补农,加快农村经济乃至全省整个经济的振兴,都开始显示出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我省乡镇企业毕竟是基础差,起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返乡农民工激增,自主创新,多途径实现转移,二代农民盲目求职,一代农民择业谨慎.影响农村富余劳动转移的因素有国际金融危机、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富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相关对策:加速制度改革、加快区域协作、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等以继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控制城市外延规模,提高农民住房效益,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在农村经济方面主要作了三件工作。首先,是比较早地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克服了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窝工低效宰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其次是在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从1985年又开始了农村的第二步改革,主要是取消了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改为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合同收购,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第三是在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产业结构调整。目的是为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单一经营的局面,促进全省农村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重新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农村劳动力流动七个方面的特点 ,并且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其流动规模扩大的六方面原因。在上述厚实论证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土地利用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 ,要发展农村社会经济 ,就应该顺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趋势 ,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 ,搞好村镇建设规划 ,控制城市外延规模 ,提高农民住房效益 ,促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减少耕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谨防输家假借赢家的反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达成中国加入WTO协议引发各自输家的反对。资源禀赋不同的中美两国内部 ,赢家和输家正相反。中国强有力的、有组织的输家 ,正在假借赢家反对赢家的利益。中国拥有最充裕的劳动力要素的农民、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及其加工制造业、长期受歧视的农村 ,将因资源的全球流动、中国劳动力价格提高而成为赢家。完全不必跟在劳动力稀缺、历来受到高度保护的欧美发达国家农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非技术劳工后面“抗议” ,更不必跟在国内稀缺要素拥有者、各种垄断势力后面叫唤“狼来了”。  相似文献   

12.
牛昉 《唐都学刊》2005,21(6):77-80
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构新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以三个转变强化销售,拉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萍 《学术交流》2012,(Z1):16-18
留守农民是指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懂技术有门路的人进城务工或经商后剩下的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留守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劳动技能愈来愈低,留守农民的低素质化问题凸显,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需要从加强基础教育、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留守农民的心理保健、引进外部智力因素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业资源配置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从理论上探求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农村工业化规律。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发展是由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状态决定的。由于农村工业的兴起,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技术选择和农户家庭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要实现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农村发展机制。这种机制的重点是把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和影响农产品供需状况的价格因素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农民负担日益加重,进入90年代以来,农民负担在一片喊减声中仍居高不下。孰不知,重负引起农民生活窘迫,重负引起学童失学,重负造成干群对立,重负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农民负担过重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也成为困扰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见余红等:《当代农村五大社会问题》第2章)世纪末已经临近,我们切不可将过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共同作用下,作为农民传统聚居地的村庄发生了演变,有的村庄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空心村,有的村庄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尽管村庄劳动力要素流失是普遍现象,但目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从原来单纯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复杂的双向流动,村庄劳动力资源的流入流出频率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村庄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流动情况既存在共性的地方,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村庄经济发展状况是村庄劳动力流动的最初动因,经济性动机起决定性作用。农民自身的技能水平、社会资本积累状况、资金的获取等资本整合情况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动趋向,而无论决策的结果是进城还是回乡,目前来看生计型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日趋严重的状况下,对南京市5年来劳动力市场的调查观察以后发现,劳动力黑市一直长盛不衰,成为外来劳动力寻求工作的主要途径。1994年,南京市有6家能介绍农民就业的场所,半年后只剩下一家朝天宫大香炉保姆市场,依傍而生的“男保姆市场”(劳动力黑市)却生意红火,原在湖南路大方巷,后又移到天东大酒店旁。1995年,这一黑市被取缔。然而黑市并未消失,一直在游移之中。1997年中华门外养虑巷黑市和长于桥黑市一直兴盛至今。为什么外来劳动力如此青睐劳动力黑市呢。阿明来到南京后,比较了几家职业介绍所之后,经人指点…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捷 《阅江学刊》2012,4(5):87-9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上是以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开辟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探索多元转移就业路径,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9.
历史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转移;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对城市、工业的依赖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加直接地面对国际的竞争。但中国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穷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之一,既有对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更有新的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思想,这些思想或观点主要体现在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重要会议及中共中央文件中。这些思想或理论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这不仅构成了新的理论体系或思想体系,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增强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一、提倡适度消费,正确引导消费近年来,各级领导部门和理论界对消费经济领域的问题十分重视。人们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六五”期间,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1985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四百元左右,职工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可达八百二十元左右。尽管最近一个时期,由于对农副产品价格全面放开,加之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