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社区,可以这样下定义:社区是指有地理界限的社会团体,即人们在一定地城内共同生活的组织体系,一般称之为地域团体,这个团体至少有三个要素:一、它是一个有境界的人口集团;二、它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活动或服务中心;三、它的居民具有地缘的感觉或某些集团意识和行为。任何社区都是有组织的,都可称为社会关系的一个体系.这种组织或体系,依其在空间的分布和安排状态可称区位结构,就其各部分的关系而言是一个区位体系。人类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平  黎熙元 《社会》2008,28(5):41-57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周慧文 《社会》2004,(6):43-45
网络社区的组成原因是多样化的,人们可能因为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中的原因,希望同彼此之间有交流意愿的其他人建立某种跨越时空的联系渠道,满足一种人际间交流的愿望,是人们追求社会性的一种新的途径。或许网络社区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渐失传统生活环境的缺憾,填补城市社区发育不完善留下的许多空白,但人类的社会性需求远非虚拟的网络社区所能满足,现实社区还是我们最主要的社会空间。正因为这些理由,当网络社区自行其道,海阔天空地营造着虚拟结构之时,传统社区也在不断地嬗变,完善着各种新的社会服务职能。 虽然网络社区与传统社区没有天然的历史传承关  相似文献   

4.
对虚拟社区管理的透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保建 《学术交流》2005,(10):136-140
如今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虚拟社区,也随之出现了虚拟社区的管理问题。通过对虚拟社区的透视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虚拟社区是现实社区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因此不能放弃管理。根据“网络社会”的特点,对虚拟社区的管理要以网络为主渠道,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社区网站为中心,以优化网络环境为目标,以网民生活得更美好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和社区、社区治理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城市社区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与社会资本的缺失或下降有关,集中体现在社区空间、社区组织和社区文化层面上的社区社会资本。因此,城市社区社会资本要培育作为制度空间的社区公民社会、作为组织资源的社区民间组织、作为价值机制的信任、规范、互惠等社区公民文化,发挥居民、社区各社会组织、政府行政组织以及社区文化价值的功能,从而实现社区治理的共治、善治和长治。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和社区、社区治理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城市社区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与社会资本的缺失或下降有关,集中体现在社区空间、社区组织和社区文化层面上的社区社会资本。因此,城市社区社会资本要培育作为制度空间的社区公民社会、作为组织资源的社区民间组织、作为价值机制的信任、规范、互惠等社区公民文化,发挥居民、社区各社会组织、政府行政组织以及社区文化价值的功能,从而实现社区治理的共治、善治和长治。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区合作治理何以可能的问题,国家—社会关系范式一直处于主导性地位。该范式倾向于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国家、社会元素在社区治理场域中的二元性(张力)逻辑:一方面强调社区“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属性,另一方面强调社区“作为社会自治单元”的性质,二者共同体现了对“社区”的方法论关怀,而忽视了“社区”的本质意涵(本原性意义),因而缺乏对社区治理的深层机理加以分析。本文从“嵌入性”思想和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出发,构建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新型分析框架,即“嵌入性治理”视角的提出,意味着“社区嵌入社会”是国家(基层地方政府)、居委会(准行政代理)、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力量)、社区大众等多元主体进行社区合作治理的内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嵌入性治理”可以被视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一种本土化分析理路。  相似文献   

8.
tf声母是西安回族方言变体的重要语音特征,具有标识回族语言社区的社会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坊上回族社区的居住空间分化为自建房和单元楼两种形式,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社区。经对变体测试数据的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居住空间的重置引发了回族对tf声母识别和认知的分化,tf声母在原有社会意义基础上,衍生出了标识回族内部自建房社区的内涵,而这一分化是在“三元变体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实现的。研究表明,“三元变体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将微观的语言变体与宏观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以社会意义为连接点,有利于深入探讨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走向网络社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丽丽 《社会》2002,(2):36-38
社区是一个社会分析单位 ,社区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归属感的人群及社会性活动和现象的总称。按地域的不同 ,社区可大致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但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 ,信息革命席卷全球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域开始卷入网络之中 ,这时一种全新的社区形式出现了 ,即网络社区 ,并且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它还在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和壮大 ,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网络社区 ,它不具备普通社区涵义中的物理空间上的地域特征 ,而代之以更…  相似文献   

10.
网上交友──颠覆传统人际互动的新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全新的网络时代正不可阻挡地向我们走来。人类在网络所织就的虚拟社会中寻找全新的交往模式,产生全新的社会关系,建立全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正悄悄地改变你、我、他,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果真被“一网打尽”?“虚拟社会”栏目将引领我们从虚拟社会中来,到真实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1.
于海 《社会》2000,(10)
在加拿大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社区”概念首先是指历史地演化和形成的地域性社群共同体 ,其历史或久远或新近 ,人口或空间规模或大或小 ,大多有可辨认的范围和边界、整体形态、人文型式、历史品格和象征资源。它是始源性的 ,其他的政治和法律构置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都渥太华地区近几十年来行政地图和政府架构几番变动 ,然而全地区内的150个人文—自然社区仍然有名有姓 ,有故事有品格 ,这种历史的文化的集体记忆无形而又绵长 ,成为社群归属和意义认同的充沛的符号资源。加拿大人当然有国家意识和认同 ,但普通民众对地域社区…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主体的虚拟生存是一种基于虚拟技术的幻觉式精神存在,但与主体现实生活中的幻觉则有着本质区别."同感幻觉"使网络主体得以超越现实实在,获得新的人工经验.赛博空间中主体与他者、时间、空间的关系呈动态特征,动态化拉近了主体与他者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主体与他者关系中的时立及差异,为建构赛博空间的"虚拟共同体"即网络文化生态打下基础.作为不同时空信息的虚拟交汇处,网络的超链接、超文本以前所未有的动态性与包容性,将网络主体引入超现实的时空维度.赛博空间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娱乐世界,在追求享乐的意义上,其设计者和使用者堪称共谋,均力图从感官满足路径超越现实局限,弥补现实缺憾,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因而其负面效应该引起人们警醒.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开亮 《社会》2001,(1):36-37
虚拟社会创新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律动脉搏,就连一贯保守的语言领域也在一批网络聊斋族的“涂鸦杰作”中迎赶着前卫的潮流。从同志、小姐到美眉,网络语言的出现已经成为伴随信息时代到来而新兴的社会现象。在人言人殊的评判喧嚣声中,让我们对网络语言进行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巡礼吧。成因:聊斋一族新时尚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大网民新型的休闲时尚,人们见面从“你吃饭了没有”向“你上网聊天了没有”的转变、从各地网吧的拔地而起以及网络聊天一族的成倍增长都可见一斑。时逢晚上,搜狐、网易、263首都在线等大型网站聊天室人满为患,火…  相似文献   

14.
乔家君 《创新》2011,5(6):105-109
乡村社区作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微观空间单元,在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社会网络El渐复杂的背景下,其内外空间发生了急剧变化。从微观视角研究方法探索乡村社区各空间(包括居住空间、社会空间、生产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等)的特征、形成与演化,能深入了解乡村社区各空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合理制定乡村发展方略,优化乡村社区空间,指导乡村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法律,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许多人都感到,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名”和“实”相差颇远,有人甚至认为居委会完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那么居委会和社区居民自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虽然目前在理论界对“社区居民自治”概念本身还有很多争议,我们却希望通过对社会基层的实地调查,来了解居委会的现实状况,为回答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却是必要的探索工作。居晏会目前所表现的诸多非自治特征自治性是居委会的基本特征,但是从我们对居委会目前运作模式的调查结果看,居委会组织的自治性并未得到充…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全球“信息高速公路”(NII)热潮兴起以来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化的网络社会正逐渐成型。互联网络已远远超出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体的意义 ,它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 ,既虚拟又实在的影子社会 ,并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虚拟公司”、“虚拟商场”、“虚拟闲聊”等另类的人类生存方式渐露端倪。“虚拟生存”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生存方式正在全球兴起。有关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成…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引发对社区建设的迫切要求。从社会层面看 ,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将使政府、单位和家庭的相关或部分生活职能剥离或外移给社区 ;从个人层面看 ,城市的无业人口、流动人口及老年人口暂时或日趋增多将给社区建设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社会性、地域性和生活性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特征 ,也是社区建设与政权建设等其他组织建设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刘祖云 ,《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探讨》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社会分层不单是一种社会事实 ,而且还是一种心理事实。社会分层不但可以通过社会指…  相似文献   

18.
自70年代末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在全国领先进入老年型地区的行列。10年来,上海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化趋势逐渐加剧,因此,研究上海这样一个老年型城市的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障问题,无疑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旨在探索不同人口结构和不同区位结构的社区,关于社区成员对社区服务设施的的需求,建立社区服务保障的影响,为社区规划工作,尤其老年人社区生活服务保障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建议。研究工作从社会调查入手,采用判断抽样和随  相似文献   

19.
戚攻 《社会》2004,(2):50-52
无论是把网络社会视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戚攻,2001)、或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童星等,2002)、一种“我们潜在的家”(埃瑟·戴森,1998),还是视为一种“流动空间”、“另类空间”(M.卡斯特尔,2001;胡泳,1999)等等,都表明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作为一种社会实存已为学界认同。然而,关于网络社会的已有研究,主要在于探讨它的虚拟性特征,以及“人在两种互动环境中”的活动及方式的差异性;而对于网络社会这种“实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它与现实社会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却是较为薄弱的,笔者拟从这一方面解析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20.
陈伟军 《浙江学刊》2013,(1):183-193
网络空间结合虚拟实在技术,为社会思潮发生、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任何一种思潮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寄居的地盘.虚拟社区中的社会思潮很难被凝固为特定时间及空间中的思想符码,它们随着交流语境、运作策略及传播意图的变化而呈现为各式各样的形式.网络思潮与现实世界互动,形成舆论声势,有时可能成为少数极端思潮或特殊利益群体的“宣言书”,导致网络话语权的失衡.在多样化社会思潮自由传播的虚拟社区中,必须形塑核心价值观,防止过度利益化、政治化及反社会倾向的思潮在互联网上恶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