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5,(4):58-60
美国社会安全制度私有化改革影响亚裔福利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日裔联邦众议员本田等在主持"社会安全福利制度私有化"的电话新闻发布会时,一致认为布什政府所谓的"社会安全制度如不加以改革,将面临全面崩溃" 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他们强调:一旦布什总统的社会安全福利"私有化"得以实施,将会对在美国的亚裔的福利产生严重影响。据报道,美国国会亚裔联盟主办的电话新闻发布会于2005年  相似文献   

2.
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的发展已使积极参与这种发展的国家中的人们获得巨大好处。然而不幸的是 ,很多人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往往被排斥在这种发展之外。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参与 ,而是因为他们不具备参与的条件。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注意。道格拉斯·舒勒认为 :“社区网络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满足社区需要的一种尝试。进行这种努力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设备可以为社区的每个人所利用 ,尤其是那些没有准备好利用这些技术的人”。保罗·雷斯尼克和梅尔·金认为 :“不存在贫困社区这样的事 ,即使是缺少资金的居住区也有充足的人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种族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种族矛盾主要表现为欧洲白人同黑人、拉丁美洲裔人和亚洲裔人的矛盾。六、七十年代以来黑人的状况虽有改善但仍被排除在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拉丁美洲裔移民多数处在社会下层,境况艰难。在美国也存在反亚裔情绪。由于拉美裔人和亚裔人和黑人的生育率较高,美国的种族构成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语言和文化也向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白人种族主义也在加强种族歧视和迫害,反对多元文化主义,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作何选择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福利与工作     
1996年8月,美国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社会实验: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以工作换福利”(welfare to work)的法案。从此,贫困家庭再也不能将福利救济作为一种权利来要求,父母不得不去找一份工作。这一在美国充满争议的改革曾遭到许多欧洲国家的痛斥。反对者说,要求得到福利救济权利的贫困家庭的父母难以找到工作,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单身母亲;这种改革实际上是使这些父母及其家庭一无所有。如今,10年过去了,这种可怕的警告被证明是惊人的错误。在美国,要求得到福利救济的人数现已减少了一半以上,因为很多人找到了工作,并且有些人已因此获益。毫无疑…  相似文献   

5.
困惑的一代     
他们出生于H.马尔库塞发表《乌托邦的终结》一书的那个时代。他们是由在1968年5月愉快地推翻一切模式的父辈培养起来的一代。现在,他们迈进了失业社会,指责其父母只给他们留下了一种装璜门面的遗产。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广告员都在观察他们。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对未来的法国有何影响?在美国,这个年龄段的人被称为“X的一代力,即未知的一代。这一代人有一种时尚,即“grunge”,这种时尚已跨越大西洋。  相似文献   

6.
美国史求索     
美国历史学在过去20年里已四分五裂。这种分裂确已变得如此明显,以致我们在讨论美国史领域的现状时屡见不鲜。这种杂乱无章状况的主要根源,是历史资料、尤其是社会史资料的急剧增加。60年代关于奴隶制史的开拓性工作刺激了史学家,使他们把具有同样想象力和探索性的方法用于研究城市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人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贡献大于索取的人,他们的一生,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贡献很多,已远远超过社会给予他们的报酬;第二类是贡献和索取大体相等的人,他们为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和社会给予的报酬大体相等;第三类是索取大于贡献的人,他们向社会索取的已超过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第四类是纯索取不贡献的人也可称作纯消费人。每个人都可对照一下,你属于哪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1981年11月19日英国《新社会》杂志载文称,由于战后老年人人数激增,社会学家对于把老年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兴趣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美国,老年人已成为一个强大的活动集团。在阐述进入老年的社会进程方面,目前有几种主要的理论: 解脱论:这是人们最广泛持有的理论之一,大部分功能主义社会学家都主张这一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进入老年的人必须逐步结束社会上重要角色的作用。老年人通过这种方式逐步退出,他们去世以后就不至于使社会功能陷于混乱。解脱论者认为,老年人的幸福包括个人认识到他们已经不年轻了,有更多能胜任的人可以接替他们的职位。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政治参与一直是外来移民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其维护自身权益并抗击主流社会歧视与排挤的必然选择。作为当今美国第二大亚裔群体,印裔族群的参政在久经曲折后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新时期的族裔发展具有多重特性,在一系列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合力推动下,印裔族群对美国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不仅已通过政治捐款、投票、竞选、游说等方面得到清晰的展现,而且还逐步形成了某些显著的特点。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印裔族群的参政力度和影响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印度封建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所在将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这种作法尚未被学者们全面接受。山西方历史学家尤其是社会史及经济史学家所提出的这种关于发展阶段的假说,实际上主要是以西方社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在他们看来,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在他们提出这种假说时,没有把对东方社会实际考察的结果考虑在内。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古代东方知识和忽视东方社会造成的。对于东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往往给戴上一大堆“停滞性”、“落后性”之类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1996,(4)
“负债生活”是美国社会的一大奇观。在中国,“负债”往往被看作是经营不景气、经济不宽裕的表现,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所以中国人只要能够过得去,尽量不负债,长期以来中国流传着一句老话:“无债一身轻。”美国人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只有穷人才不借债。有能力的人都是敢于借债,能够借债的。目前,这种观念在美国已很普遍。美国人的孩子一旦上大学,许多家庭就不再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有些父母替孩子交学费,但食宿费要由孩子们自己设法解决。在上述观念的影响下,绝大部分美国学生独立意识都比较强,他们不愿意由父毋负担生活费,…  相似文献   

12.
命定扩张论死灰复燃?--美国和帝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不相信吗?就在短短数月前,出现了———不仅仅是在华盛顿———有关美国是一个帝国的舆论。甚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形形色色的专家不再忸忸怩怩,他们宣称美国是控制世界的最新帝国。今天,在他们最新征服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新“罗马帝国官员”已陷入重重困境,美国是新帝国的大合唱声已大大减弱,但是,这一信念还远未消亡。毕竟,近几年来,评论家们一直宣称他们发现了一个美利坚帝国。有关的书籍和文章来势汹涌,教授和专家们已在考虑此中的含义。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美国的这一新角色表示欢迎。外交学会驻纽约…  相似文献   

13.
读了《社会》1985年第1期发表的《美国人开始需要集体了》一文,对作者关于美国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解释提出一点不同看法。文章中讲到,美国人过去“缺少集体主义”,现在,他们开始相信“集体对社会是重要的。”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美国人的“集体主义”是什么概念;二是美国人过去是否缺少集体主义。首先,美国人的集体主义同我们对它的理解不同,美国人的集体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和力量,去实现单靠个人力量所无法实现的个人目标。它不要求在这个集体里的人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也不强调“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如果这个集体的目标同个人的意愿相违背,那么个人主义会同样驱使人们离开这个集体,另寻志同道合的伙伴。美国历史学家坎曼在分析美国人的性格时,把这种“集体主义”称为“集体个人主义”。这才是美国集体主义的核心。那么,美国人过去是否不讲集体主义呢?其实不然。上面提到的集体主义在美国早已存在。就是基督教中所提倡的“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美国人乐于为  相似文献   

14.
庄礼伟 《社会》2001,(9):44-46
当前美国华裔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充满了政治气味和政治情结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起伏跌宕 ,使美国华裔不得不以更为急迫的心情来思考 :如何适应乃至驾驭居住国的政治环境 ,如何通过参政来保护自己 ,如何通过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来改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移民态度波动的时代背景与直接原因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移民的态度波动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那就是由于拉美裔、亚裔和具有伊斯兰教背景的近东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 ,以及他们的高出生率、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某些族群的强大的竞争能力 ,使得以土地主人自居的WASP…  相似文献   

15.
负责同志: 这几年,在社会的全部婚姻人员中,再婚者的比例有增高趋势,尤其是老年再婚者更为突出。这种情况总的说来弊大于利。初婚者较注重感情,而再婚者较重视条件;初婚者一般是情投意合,  相似文献   

16.
就业领域中的反歧视措施--美国就业与劳动立法改革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忆 《社会》2003,(2):54-56
二战结束后,美国日渐成为无可争议的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美国人都已成为时代的宠儿,许多美国劳动者面对劳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歧视行为一筹莫展,他们或在求职中遭到拒绝,或长期不能升职,或常常被解雇等等。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所限,而仅仅因为诸如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方面的原因,抑或因为不是社会主流群体中的成员所致。  相似文献   

17.
过去,美国社会一贯盛行个人主义,所谓“自我的一代”。那时,人们之间缺少关心,缺少互相帮助,缺少为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在一起的集体,缺少集体主义。他们认为,他们足够富有,自已能做一切事情,他们关心的是“自我完善”、“自我设计”,每个人最首要的事情就是自我的完善和个人欲望,谁也不能干涉他们的“自由”,结果,社会分崩离析,这种趋势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当美国人民面临着社会分崩离析的残酷社会现实,他们更  相似文献   

18.
显然,大多数美国人能表面上满中于以一些政治传统因素为其社会福利待遇所作的辩护。其中被最普遍地加以应用的,是对政府、人道主义、新教伦理、尤其是经济个人主义等等的怀疑。在讨论政策问题时,人们会自发地留意这些价值观。这一事实表明,这些价值观对其运用者的意义不是虚幻的。这一结论确证了雷恩和霍兹切尔德的看法,他们断言,人们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成见——古典自由主义的多棱镜来观察世界的。在很多学者看来。这些思想实际上闸明了政治文化,据我们的资料显示,并已在大众中广为传播。然而,我们的发现同时也证明了肯维斯的这一见地:大多数美国人是非思想性的,他们并不使用“自由?、“保守”之  相似文献   

19.
一些批评家认为人道主义在美国和世界上是一支重大的力量,人道主义思想和价值标准对于当代世界具有强大的、持续的影响。其实人道主义协会(尤其是北美的协会)都是一些很弱的机构(如美国人道主义者协会已存在40年,却只有3,500人;美国道德联合会已存在100年,只有3,500人;人道主义犹太教协会只有4,000人;宗数人道主义者联谊会,只有300人)。这些机构预算小、成员少,出版物的发行量很小。对它们的重要性我们有时强调  相似文献   

20.
Halfway—House 意指为刑满释放人员和从精神病院出来的人专门设立的重返社会的训练场所,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归途之家”。这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是很普遍的。它在进一步提高刑满释放的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给予必要的精神支持,以及预防他们各种非规范化行为的再次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我国目前还是一个缺乏心理咨询的国家,在劳改场所、精神病院与社会之间尚未建立这种被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