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启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叶显恩同志撰写的《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一书,今年二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六章二十七节,有两个附录和十六幅插图,共二十六万字。第一章叙述了徽州的地理沿革、自然条件、人口与土地的变动,指出徽州山多田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昌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1):113-118
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之所以能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徽州人的职业思想教育表现为:破除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树立四民平等的意识,努力塑造子弟重义轻利、勤俭治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徽州人还通过著书的方式将经商经验留给他人,通过合作与雇佣等关系对同族子弟给予帮教,还用家训、家规等手段在两代人之间完成生产管理经验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4.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非常突出,其原因是与贞节观念在明清社会的强化及徽州本土的内在因素分不开的。明清徽州女性群体性的节烈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明清徽州节烈现象致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明清徽州节烈妇女坚守贞节,使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威望,能有效地平息邻里争端,感化部分社会不良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对传统的性别观不断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以维持婚姻家庭的稳定,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妇女对徽州商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满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8-75
明清徽州地狭人稠,生存危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大批男子出外经商寻求生计,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徽商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徽州妇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起始阶段,她们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鼓励家人经商致富,并捐献妆奁,变卖田产,设法筹措扩充经商资本。在男性出外经商期间,徽州妇女辛苦持家,守身如玉,为其提供可靠的后方保障。她们还辛苦纺纱织布,采茶制茶,为徽商提供销往各地的日用商品。在特殊情况下,她们甚至走进市场,亲自经营,以维护家族商业的持续繁荣。明清徽州妇女对商业活动的广泛参与,在促成徽州商业总体辉煌的同时,也为女性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 相似文献
6.
陈居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1):27-36
明清时期的徽州易学,源于徽州地方性教育的繁荣、学人传习易学活动的自觉与家族易学氛围的熏染,是在维护程朱理学、阐扬阳明心学、回归元典、重申图学等学术生态中培育出来的奇葩。作为明清时期徽州学术的风向标,徽州易学研究样貌的差异与每一次转向,虽然仍烙有理学或朴学的印记,但是已不完全囿于理学或朴学的反哺,而是融入了徽州学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学术生态下的一种积极思考,是徽州学人体悟人生与认识事物在易学上的折射。从地域性易学的本身而言,徽州易学有一个多途自我发展的过程;从易学的内容而言,徽州易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徽州地区新的易学传统,堪称徽州学术除理学与朴学以外的又一个学术主轴。 相似文献
7.
吴媛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明清以来徽州大米产量难以维持自食,当地的食物结构中,常以五谷杂粮佐食,灾荒期间,辅以各种救荒食物,故而外界的粮食输入对于维持徽州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徽州地区主要经新安江、饶河从浙江、江西运进粮食,再通过境内短途粮食水运网或肩挑背扛的方式转销到山间乡闾,水陆交汇处往往形成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在崇祯九年大旱背景下,米市存在着冒领、强买、择人而卖等诸多混乱之处,而关于交易过程、脚夫、船户、牙行、米商的规定,和官府籴买缓解米荒、保护米船、平抑物价等措施又显示了明末政府在协调市场方面的调控力。 相似文献
8.
9.
戴元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6):113-119
利用童蒙教材进行法律教育是明清徽州对民众进行法律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杂字是明清徽州民间童蒙识字教材的重要类别,其中涉及诸多法律教育的内容,并采用了多种形式予以呈现.而明清统治者对民众法律教育的重视,徽州宗族对法律教育的强调以及明清徽州争讼的频繁是徽州杂字中法律教育内容大量出现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静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84-86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民间择偶受到朱子《家礼》的影响,男女议婚重视对方的家世门第与人品才学。然而,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徽州商人的影响,徽州地区百姓在议婚时出现了违反《家礼》精神的行为,除了外貌条件这一古往今来男女择偶标准外,财富水平成为了择偶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明清徽州文人士大夫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119-125
基于相关文集、游记、方志等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徽州文人士大夫旅游活动的类型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论显示,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旅游风气逐渐盛行的时代背景。文人士大夫是徽州旅游者群体的重要组成。文人士大夫的出游目的各异,主要有官宦宦游、文人漫游、探亲扫墓、礼圣朝山等类型。交游逸乐、逃离官场、探险涉幽、亲近故园等旅游心理,造就文人士大夫群体较为复杂的旅游心态和行为特征。文人士大夫的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也影响广泛,这些旅游行为体现了与徽州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徽州藏书业颇为发达,而其内在动力即是徽商的勃兴。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徽商与明清徽州藏书业之间的关系:徽商对徽州藏书业的影响;徽商影响之下徽州藏书业的特点;藏书业对徽商的影响。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徽州藏书业发达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商业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徐道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8-129
明清徽州作为宗法家族制地域社会,“村无稗俗,家存礼让”,素有“东南邹鲁”之誉。不仅有乡邦先贤朱子《家礼》的在地化施行,使其成为近世中国颇为典范的“礼仪之邦”,而且还有一大批徽州学者致力于经典礼书的考证与阐释,对于传统礼学的发展及乡规民约的转型与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明清礼学生态的考述,可以从中窥见地域礼学发展的世俗化和实用性,同时也彰显出时代学术由“理学”到“礼学”的思想嬗变与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5.
赵华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6):125-131
明清时期,徽州有三种儒贾观:"右儒左贾"、"右贾左儒"和"儒贾并重"。就一个家庭来看,有时"右儒左贾",有时"右贾左儒",有时"儒贾并重"。就徽州社会来看,有人"右儒左贾",有人"右贾左儒",有人"儒贾并重"。徽州人采用这种多样的、机动的儒贾观,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6.
方康宁 《中华儿女(海外版)》2000,(15)
在皖南徽州,分布着大量的古村落、古民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歙县斗山街,便是徽州先民住宅群的一颗璀灿明珠。斗山街择址徽城斗山脚下。这条小街,青石路心,卵石镶边,曲折回环,蜿蜒伸展,其基本框架是北斗形状。两旁重楼叠院,鳞次栉比,马头墙高低错落昂首云天。步入斗山街,宛若进入明清历史画廊。人大多外出经商。徽商盛极数百年,是明清二代中国最具势力和最有影响的封建商帮。这些商贾荣归故里.往往不惜重金树牌坊,修宗祠,建宅院,兴义学,从而造就了徽州文化的灿烂辉煌。斗山街居宅群既有官宅,亦有民宅… 相似文献
17.
张明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明清徽州商人的经商之道张明富徽商崛起于明朝中叶,清道光后逐渐走向衰落,经历了三百几十年的繁荣时期,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商研究起步于四十年代末。四十余年来,由于学者们的辛勤耕耘,收获颇丰,成果累累,在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而徽商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18.
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柯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学术界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看法不一,本文就作为宗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族产作了考辩。作者认为,族产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从未中断,不过自明中期以后,部分众存族产逐渐转化祠产形式的族产,从而形成了众存族产和祠产并行交叉、一消一长的发展局面。由于族产在明清徽州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它强化了宗族势力和封建宗族关系,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对封建制度解体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的会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6):29-34
明清时期,徽州会社组织十分发达,会社是适应当时徽州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民间社团组织。本文从徽州会社的含义和类型、徽州会社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徽州会社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分别对明清时期徽州会社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王传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61-65
明清徽州社会对佛教和道教是比较排斥的,但佛教教义对妇女却特别有吸引力。明清徽州大量的节烈妇女,过着一种极为幽闭的生活,必然要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她们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其形式以在家吃斋、诵经、奉佛为多,也有入寺烧香及出家为尼的。她们信仰宗教的动机包括消弭痛苦、抵抗逼嫁、祈福禳灾及寄托来世等。她们正是通过对宗教的信仰来抚慰失去亲人的创伤,祈求未来的平安,从而达到自我心灵的安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