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总是说社会财富是工人、农民创造的,并不包括知识分子,而一讲到知识分子则是“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做工,三不会打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如果说他们还有点知识的话,则又被贬为“精神贵族”。这种思想在某些人的头脑里,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则公然声  相似文献   

2.
当我把《论别尔加耶夫关于俄罗斯人道主义的思想》一文(见《中州学刊》1991年第2期)发出去以后,又陆续见到一些苏联学术界研究别尔加耶夫思想的新资料。为了使读者了解苏联的学术动态,现将我编译整理的资料简要地公布出来。 苏联学术界的“别尔加耶夫热”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有的作者将“别尔加耶夫热”与过去的“索尔仁尼琴热”相提并论,并认为“别尔加耶夫热”有更深的思想文化意义。许多人把别尔加耶夫看作是目前苏联“哲学复兴”的“中心人物”,各种权威性的或影响很大的杂志和一些出版社竞相刊登和出版别尔加耶夫的文章和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6月,重新公布的别尔加耶夫论著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伏尔加》,1988年第10期);《人和机器》(《哲学问题》,1989年第2期);《俄罗斯保守主义的命运》(《文化与政治》,1989年第5期);《俄罗斯的命运》,莫斯科,现代作家出版社,1990年;《俄罗斯共产主义的根源和意义》,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90年,等15篇。  相似文献   

3.
本文科学地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劳动价值,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知识分子劳动价值的实现状况及制约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知识分子劳动价值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基尔凯格尔关于人生的三种存在境界学说 ,揭示了理性的存在境界是知识分子的最典型的生存方式。除此之外 ,本文认为 ,学有所长、独立人格、与社会最先进的阶级和集团相结合以及务实的妥协精神是知识分子的五大生存方式。现代知识分子只有辩证地统一这些生存方式 ,并将其融入自己时代的历史使命 ,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进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刘忠 《学术界》2012,(8):200-208,278,281
1940年前后,怀着对革命的赤诚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救亡的热望、飞扬的青春、供给制的平等氛围让他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交往更是从情感上拉近了他们与党的距离.比起物质生活的艰苦,延安的精神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知识分子们组织歌咏活动、发起街头诗运动,以纷繁的“文事”迎接新生活,但是,生活方式、话语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仍使他们与工农群众格格不入,两者之间的隔阂始终难以消除,与工农兵结合之路曲折而漫长.  相似文献   

6.
论生活方式     
(一)引言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里;还是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抑或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切的问题:即对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已显得多么迫切和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理论上,我们偏重对生产方式的研究,忽视了生活方式的理论探讨;以致导致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困难。此其一。理论上的偏颇也招致实际工作中的困境,社会多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失当、生产与消费脱节、市场供应与人们实际生活需求背离、商品积压等等。此其二。更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的片面性,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混乱,甚至造成这样一个假象:似乎研究生活方式就是资产阶级的享乐哲学,吃、喝、玩、乐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于是,“越穷越光荣”曾一度成为一些人头脑中的生活逻辑;“艰苦朴素”、“勤俭约节”也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种约束个人生活的僵死教条。此其三。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的中国教育界,集中着为数众多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既有近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整体特征,又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使他们在思想倾向、知识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分析和研究这些特点,对我们探讨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的自然形式看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有 :生产商品的劳动越来越以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成为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科技劳动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 ;直接操作劳动正在让位于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 ;劳动协作更多地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等。从劳动的社会形式看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有 :由市场关系联结的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 ;多种社会形式的劳动并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是劳动阶级内部的分工 ;经营管理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的有效性由世界市场来决定等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文明,它是现实的、历史既得的两个文明成果在个人、社会群体、国家民族生活行为上的总积淀。对生活方式是否文明的考察,不仅注视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直观的复述,更应从这些行为中透视它所蕴含着怎样的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这些关系是否符合个人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是否映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要求。生活方式是个复合概念。人们怎样生活,是同人的生活目的、思想动机、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密切联系的。人的生活方式是否文明.需要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中寻找根据。(一)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与…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知识分子”?哪些人可称为“知识分子”?对此,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必要加以探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以期引起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必须根据生活方式的内容和构成要素等确定其基本框架。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生活活动条件基础上,在一定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各种比较稳定的生活活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主体及其生活观念、生活活动条件和生活活动形式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活动又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划分为日常家庭生活活动与消费、工作与劳动活动、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与学习、社会交往活动与婚恋等。因此,生活方式指标体系可以生活方  相似文献   

12.
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价值的存在形态或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生活方式是主体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反过来,它又是主体满足自身需要的方法或手段。换言之,生活方式既是主体自身的外现.又是主体认识观照的对象;既是主体自身的内在形态,又是满足主体内在需要的外在客体。可见,生活方式是一个主体性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客体性范畴。在主体和作为客体的生活方式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劳动时间的按比例分配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根本的规律。有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就存在着这个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出现并日趋复杂,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被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整个社会生产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要想获得与满足人类社会各种需要相适应的各种物质资料,就必须分别付出与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相适应的社会劳动量,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进步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知识分子所处的历史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工作,这是关系到调动千百万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快四化建设步伐,振兴中华的大问题。我们认为,要加强知识分子工作,必须掌握知识分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政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市委、武昌区委、武汉大学哲学系有关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直接组织下,武汉大学哲学系78级两个班的学生于1981年9月在武汉市武昌区这个社区的九个调查点进行了“青工生活方式调查”。这次调查的方法是采取聚类、定比随机抽样法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编辑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宾长初长期以来,人们对编辑工作存在着种种偏见,其中认为“编辑本身无创造”的观点最有代表性。近几年,随着编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编辑劳动具有创造性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但对编辑劳动的性质、表现形式和特点等问题,或缺乏深入研究,或存...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的知识分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历来知识分子复杂性的分析,批评历来误解和贬抑他们的倾向,指出人们对瞿秋白知识分子特点看法的误区。分析瞿秋白“书气气”“文人味儿”“知识分子特点”究竟怎样,指出其“多才”之外更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灵敏感应时代脉搏,心忧天下的优良传统,亦不乏雄健宏大气魄,实属亦柔亦刚,且在“质”上超越了旧文人而成了现代式知识者中的伟人。分析瞿秋白自剖中一些说法的过苛自责,指出其某些低回的情绪乃是不正常的内斗所致。论瞿秋白知识分子与当领袖的关系,指出其知识分子特点并非当领袖时发生错误的原因,倒是其当领袖的优良素质、卓越才干和风格特点都与其知识分子优点联系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市场调节?人们对这一问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把市场调节认定为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把市场调节简单地归结为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样来认识市场调节的内涵是不准确、不恰当的。 首先,这种认识曲解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的价值规律,内容相当丰富,其核心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有  相似文献   

19.
一、精神生活方式的地位生活方式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人们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物质生活方式;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精神生活方式。这两种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关系。考察它们的关系,可以看出精神生活方式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建构可持续生活方式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完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要建立这种生活方式 ,必须在生活主体、生活消费、生活质量、生活伦理和生育理念上实现转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