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称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一对叛逆者.但林黛玉言行实际上并没表现出叛逆者的特征.宝黛爱情是以林黛玉的清纯爱情观为基础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不同在于她接受和尊重宝玉的人生价值观,给宝玉一个人生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2.
冷月葬花魂--论林黛玉仙逝在其生辰的花朝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生卒年 ,她与宝玉爱情悲剧的结束 ,都是在二月十二花朝日  相似文献   

3.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形象,很多人说黛玉的个性中有反封建的叛逆,我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读出的更多是黛玉的无奈,对封建礼教的屈从。一方面是要恪守封建的道德礼教规范,一方面是对爱情的渴望,她处在人格分裂的矛盾痛苦中,饱受精神的压抑折磨。这使她流泪泣血流尽了最后一点血泪,走完了短暂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5.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悲剧。笔者认为“爱情至上”与“个人主义”的嫁接是导致林黛玉婚姻悲剧的基本原因。她在爱情问题上并未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任何压抑,她本人也未有任何反叛之举,不存在所谓“叛逆”问题。林黛玉的“乖僻”性情与多病之体“恐不长寿”是贾母决心将其舍弃的终极理由。她的婚姻悲剧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很早就陷入了“爱情至上观”的泥沼。  相似文献   

6.
读罢《红楼梦》 ,最令人难忘的是那震撼人心的悲剧旋律。特别是对林黛玉这一悲剧形象的塑造更是如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1、因寄人篱下 ,仰人鼻息的经历 ,使她成为一个多愁善感、忧郁哀伤的“泪美人”。 2、她的鲜明叛逆性格。 3、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是中外文学作品中两个非常鲜活而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勇敢地冲破封建禁锢,以大胆的叛逆精神热情地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她们叛逆的爱情,无不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蕴涵着社会思潮的特质。文章从她们的生活环境、爱情观以及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二人的性格、精神及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大观园的另一个叛逆者是林黛玉。林黛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也是由她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生活道路决定的。林黛玉的家庭也是侯门贵族,世宦之家,十分富有。因父母无子,黛玉便受宠如“掌上明珠”。如果不是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母相继去世,黛玉很可能被培养成一个标准的封建阶级淑女。黛玉童年的欢乐是很短暂的。母亲病故后,贾母可怜这个孤女,把她接到贾府,使她陷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当初受宠环境下形成的孤傲心理,在新的、寄人篱下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晴雯是《红楼梦》中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奴婢形象。她聪明灵巧,纯洁美丽,很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她性格泼辣,勇敢叛逆,惹来了作为统治者代表王夫人等人的忌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命运。在大观园女性中,晴雯是纯洁美好善良形象而被吞噬的封建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0.
因为《红楼梦》的情节是围绕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故事开展的,所以古往今来新老各家也就经常把贾宝玉和林黛玉从众多红楼人物中挑选出来进行单独的专题研究。至“叛逆性格论”提出来以后,虽然研究的课题有了明显的改变,但研究的中心和重点依旧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在研究红楼人物的时候侧重探讨一下叛逆性格,这样的选题还是可取的。不过当时的论坛是专以统一口径为己任的。所以从“叛逆论”兴起以后,它就迫使广大论者根据所谓“叛逆性格”的需要,到《红楼梦》里去“整”宝玉和黛玉的言行材料。这种为了勾画“英雄”脸谱专门去到字里行间发掘大红颜料的作法,势必会导致忽略宝黛形象差异的问题。由于宝黛形象差异的被忽略和对“叛逆性”的过分强调,就形成了当时谈宝黛言必叛逆的局面,你夸我赞日久天长宝黛也就舍叛逆而无它了。因此在当时许多讨论宝黛的文章中,凡是赞誉宝玉的言词大部分都适用于黛  相似文献   

11.
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奴形象,她性格善良、热情,更可贵的是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幸福,痴情、执着而不为任何权势所动。不只是围绕她周围的司祺和其姑舅表兄这对野鸳鸯,就连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爱情悲剧主人公,都受到了鸳鸯的影响。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注定了她们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们为痴情勇敢反抗、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却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形象被看成封建主义的“叛逆”,几乎是五六十年代评红的核心论点,但这个结论的论据、论证都有很多问题,往往是评论者从“反封建”观念出发,对宝玉有关情事作了若干“移位”从而得出的结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宝玉形象作了分析:一、宝玉对封建主义的主要方面都不持反对态度;二、宝玉对年轻女性的向往是不分阶级、不分思想倾向性的;三、宝黛爱情的基础不偏向于政治性,而偏重于伦理性。不应从政治学角度去分析宝玉,而应从青年性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等范畴去研究宝玉,这样,才是更准确地把握了作品塑造该形象的命脉  相似文献   

13.
中文系七九级二班张贤同学在她的《浅谈宝钗性格的外冷内热》一文中,针对那种认为宝钗是“冷酷”、“无情”之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认为:“由于宝钗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性格的凝重、沉着,但不能把她的凝重看成是无情,把她的沉着看成是冷酷。如果她真的是天真活泼,多愁善感了,那么这个人物就不可能成为作者笔下成功的这一艺术典型了。”她从宝钗为人的这个侧面分析了她对不同人物都倾注了热情。在谈到宝钗对宝玉的热的时候,她说:“外表冷静的薛宝钗敢于突破封建男女之大防,对宝玉一往情深。她到底是一个少女,在她的眼中,宝玉不象她的哥哥薛蟠那样横行霸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与简·爱在身世、对爱情的执著、对社会环境的叛逆诸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在对待平等的态度上、人物形象的内涵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前人的研究零散地涉及到-些,本文力图对此作一个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并着重比较二者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描写的爱情悲剧的主角,她同贾宝玉一样都是反映着新的时代气息的人物。他们都不能与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相谐调,不满足于封建地主阶级既定的生活道路,而追求爱情幸福,期望生活自由。况且他们的恋爱显示了新的思想基础。那么林姑娘在爱情、婚姻观念上就没有旧时代的烙印吗?我看也是有的。一夫多妻制的观念就渗透在黛玉  相似文献   

16.
蘩漪是曹禺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 ,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 ,一颗强悍的心” ,为了爱情 ,“敢冲破一切的桎梏 ,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她将“最圆满 ,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 ,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五四"小说对"个性解放"与"人性自由"的时代精神的反映,主要是通过对爱情题材的表现来实现的,作为对封建文化的叛逆,同时也是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以爱情与性自由为主要诉求的性爱小说,其在叙事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爱情为叙事基点的叙事模式;叙事视点的多元化;人物形象的变化;叙事技巧的自然主义倾向、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  相似文献   

18.
二姑的爱情和幸福是被封建文化的"死水潭"吞没的.她的凄凉人生是封建文化摧残人性和生命的见证,是对封建礼教戕害中国妇女身心的控诉.  相似文献   

19.
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好像久别重逢一般,是曹雪芹对性美、性感、性魅力的特别强调;情人原型的显示是爱情意义、爱情本真状态的敞开。贾宝玉与薛宝钗见面,玉和锁的出现,则是封建专制、伦理的象征,它暗示着他们的“良缘”是一种预先规定、一种别无选择、一种不可抗拒。整部《红楼梦》也是由这两种见面的矛盾即人的爱情与封建专制的冲突所构架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典型。一个是封建社会的叛逆女性;一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标准淑女。虽然,她们家庭出身、社会地位、文化教养和生活环境大致相同,年龄也差也多,然而由于各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